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苹果渣是新鲜苹果经破碎压榨提汁后的剩余物,主要由果皮、果核和残余果肉组成,含有可溶性糖、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良好的饲料原料.果渣微贮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菌种发酵果渣技术的简称.它使果渣中不易被动物吸收的纤维素、果胶质、果酸、淀粉等复杂大分子物质,降解为易被动物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和大量菌体蛋白,而小分子物质的形成,又能极大地改善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2.
3.
敦煌市拥有丰富的人工种草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但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仍然存在收贮能力不足、利用率偏低和先进加工技术比重不高等问题。为有效解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低及当地牛羊饲草料不足的问题,当地农户充分利用微贮饲料制作技术优势,将玉米、小麦、棉花等当地随处可见的农作物秸秆进行精细化处理与加工,生成新型的微贮饲料。本文就秸秆微贮技术在敦煌市养殖业中的应用进行概述,简要介绍秸秆微贮饲料的优势及制作工艺,旨在为大范围推广秸秆微贮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使奶牛生产常年均衡利用啤酒糟这一饲料,作者进行了啤酒糟的微贮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啤酒糟微贮技术能给奶牛生产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我们结合自己的试验结果和饲养实践对啤酒糟微贮技术作一概论,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去年产量约4300万t,苹果加工成苹果汁后副产品近400万t.由于苹果和果汁的生产季节集中,果渣绝大部分作为工业垃圾被丢弃,而苹果渣具有很高的生物降解性,易腐烂产生发臭味道,污染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因此苹果渣的合理利用必须受到重视.据统计,每加工1000kg鲜苹果可产生150~200kg鲜果渣,每8~10t鲜果渣干燥后会产生约2t的干果渣,也可制成青贮苹果渣.如果利用这些苹果渣做饲料则可节约粮食20万t,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7.
秸秆微贮技术在赤峰市的应用刘国荣,王润泉,金雄(赤峰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秸秆微贮技术,就是利用秸秆发酵活干菌,通过菌种复活与秸秆充分搅拌,在窖内或塑料袋中贮存一段时间,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草食家畜喜食的...  相似文献   

8.
EM菌秸秆微贮饲料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芳 《内蒙古草业》2007,19(2):F0003-F0003
EM液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复合有益微生物菌剂。我县从1998年开始用EM菌液对秸秆进行微贮实验及推广工作,经过几年的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县每年利用EM菌微贮秸秆1.4亿kg。为了进一步验证EM菌微贮饲料在饲喂奶牛方面的效果,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EM菌微贮与普通青(黄)贮饲料饲喂奶牛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区、农牧交错区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饲草的大量需求,使秸秆等粗饲料在养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生物贮存粗饲料技术由于它的特殊效果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少地区正在向产业化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本文作者通过生产实践及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对农作物秸秆微贮技术有粗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实用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日喀则试验站,利用秸秆发酵活干菌对燕麦(Avenasativa)、青稞(Hordeumvulgarevar.nudum)秸秆和燕麦+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混合材料分别进行微贮试验,测定3个原料微贮前后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材料均可制作优质微贮料,但燕麦+紫花苜蓿混贮优于燕麦单贮,青稞秸秆微贮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1.74%,达到5.12%;燕麦+紫花苜蓿混合微贮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39.73%,达到10.68%。微贮后3个材料的饲料总能(GE)和无氮浸出物(NFE)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青稞秸秆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2.46%和15.76%。微贮技术作为提高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的措施之一,并可以解决冬春饲草缺乏问题,所以微贮在该地区推广应用具有广泛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比例木薯酒精渣对桂闽引象草微贮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桂闽引象草为原料,设置4个不同添加水平的木薯酒精渣处理组(Ⅰ~Ⅳ组),桂闽引象草与木薯酒精渣比例分别为1∶1.38(Ⅰ组)、1∶1(Ⅱ组)、1∶0.35(Ⅲ组)1∶0.11(Ⅳ组),同时,将微贮饲料水分含量设置为40%(Ⅰ组)、50%(Ⅱ组)、60%(Ⅲ组)和70%(Ⅳ组),利用商品化微生物添加剂制备混合微贮饲料。对照组(CK组)为桂闽引象草单独微贮,每组均设置3个重复。微贮30 d后,取样评价混合微贮饲料的感观指标,测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结果]添加不同比例木薯酒精渣制备的桂闽引象草微贮饲料的感观指标均优于CK组,其中Ⅱ组最优。各组干物质含量存在显著(P<0.05)差异;Ⅰ组和Ⅱ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粗灰分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组;Ⅱ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0.05)低于Ⅰ、Ⅳ组和CK组;Ⅰ、Ⅱ、Ⅲ组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高于Ⅳ组和CK组;Ⅱ组的淀粉含量显著(P...  相似文献   

12.
李振 《江西饲料》2006,(3):22-24
苹果渣为果汁加工的副产品,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用作动物的饲料。本文论述了苹果渣的营养成分,加工利用方式和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微生物添加剂对桂闽引象草与木薯酒精渣混合微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即对照组(CK组,不添加微生物)、Ⅰ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酵母菌+乳酸菌)、Ⅱ组(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Ⅲ组(粪肠球菌+乳酸菌)、Ⅳ组(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菌)。室温避光发酵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感官评定结果均优于CK组,其中Ⅰ组最优。与CK组相比,Ⅳ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组淀粉(Starch)、乙酸、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Ⅲ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30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Ⅲ组的钙(Ca)含量显著升高(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Ⅳ组有氧暴露稳定时间最长,为246.67 h,Ⅰ组有氧暴露稳定时间最短,为48 h。通过综合函数分析可得各试验组综合价值均高于CK组,以Ⅰ组最高。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4.
秸秆微贮即农作物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是农作物秸秆经机械加工和微生物菌剂发酵处理,并将其贮存在一定设施内的技术.利用微生物处理秸秆,改善其特性.提高其营养价值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秸秆微贮饲料作为一种优质饲料,其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探讨了秸秆微贮饲料在肉羊养殖中的应用及其推广,分析了其在肉羊养殖中的优势和应用,如减轻饲料压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羊肉品质等方面,以促进其在肉羊养殖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苹果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可有效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优化动物肠道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畜禽产品品质,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动物生产中应用广泛。本文对苹果渣的营养成分、饲喂方式、限制因素与解决办法,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苹果渣饲料的加工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的畜牧业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年产鲜果1100多万t,其中加工量约占10%,今后还有增长趋势。每加工1000kg鲜苹果可产200~300kg鲜果渣,进行干燥后可获得60~80kg干果渣。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宝贵饲料资源。苹果渣饲料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详见下表。苹果渣饲料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表名称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灰分(%)钙(%)磷(%)消化能(牛)(MJ/kg)代谢能(牛)(MJ/kg)苹果渣(湿)202113412137080020022814231苹果渣(干粉)890441484862823011010114249366苹果渣青 贮2141744…  相似文献   

18.
微贮饲料发酵技术是在研究青贮饲料技术及草食家畜反刍瘤胃消化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生物技术。根据青贮添加剂作用效果,可将其分为5类:(1)发酵促进型添加剂;(2)发酵抑制型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秸秆微贮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放入一定的容器(水泥池、土窖、缸、塑料袋等)中或地面进行发酵,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粗饲料。  相似文献   

20.
(一)玉米秸秆微贮饲料加工原理秸秆微贮饲料加工技术是在揉碎的秸秆饲料中加入微生物菌种,经厌氧发酵而成。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使秸秆中纤维素类物质部分分解,纤维素长链断裂并转化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增加了秸秆饲草的柔软度,使粗硬的秸秆变得柔软,并产生浓郁的醇香。一是增强了玉米秸秆的柔韧性和膨胀度,使粗硬的秸秆变得柔软,并产生浓郁的果香味,适口性好,牛羊采食速度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