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7,(6):14-15
在贞丰县中高海拔地区对马铃薯中甸红进行不同密度种植试验,研究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和个体经济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667平方米的产量也在逐渐增加,个体经济性状表现是先升高后降低现象,以密度为6500窝/667 m~2时较为适宜,产量达2520.13kg/667 m~2。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花生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和个体经济性状表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生播种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在逐渐增加,密度为31.5万株/hm2时单产达3.38t/hm2。但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花生个体经济性状表现是先升高后降低,当密度为28.5万株/hm2时,个体经济性状表现达最高点。  相似文献   

3.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马铃薯个体经济性状表现却是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是最佳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4.
以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探讨不同密度对冬马铃薯丽薯6号生物性状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不显著;株高随着密度增加随之增高;植株分枝和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反而减少;单株结薯个数增多,单薯重量减轻,单株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为135 000塘/hm2时产量最高,折合单产达56 968.73 kg/hm2;其次为120 000塘/hm2,折合单产达56 031.67 kg/hm2;种植密度为120 000塘/hm2时产值最高,折合单产值达139 995.15元/hm2;其次为105 000塘/hm2,折合单产值达138 534.48元/hm2。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冬马铃薯丽薯6号最佳种植密度在105 000~120 000塘/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马铃薯丽薯6号的田间生长综合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秋马铃薯的适宜播种密度,进行了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秋马铃薯播种密度提高,其产量增加,密度达到6 000穴/亩后产量趋于稳定;同时,随着播种密度提高,结薯数、单薯重、大薯数及其比例下降。在兰溪市及其周边区域,秋马铃薯播种密度以6 000穴/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性状及黑痣病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密度3500(株/亩)至4000(株/亩)时,马铃薯平均亩产最高,病害发生情况最轻及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贞丰县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大面积种植选择最佳密度,利用小区试验研究试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条件下不同密度产量及薯块性状表现。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呈增加趋势,密度为6 0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达2 290 kg/667 m2,其生育期和薯块性状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胶东半岛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生长期短、产量低的难题,2020年8月设计了4个播种期、4个种植密度正交试验,探究对秋马铃薯生育、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18日播种、密度4 169株/亩处理和8月18日播种、密度6 948株/亩处理,适合秋季马铃薯种薯繁育;8月6日播种、密度6 948株/亩处理和8月6日播种、密度10 422株/亩处理,既适合秋马铃薯商品薯生产,也适合秋马铃薯种薯生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对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均霞 《农技服务》2009,26(12):20-2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的马铃薯单位产量、个体重量及经济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一方面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切块播种比整薯播种单产高,说明切块播种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无论是整薯播种还是切块播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单产也在增加。但高密度条件下尽管有利于马铃薯总个数以及总产量的提高,但经济效性状受到影响,所以适当控制种植密度有利于马铃薯大薯和中薯的增加,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花生品种开农49为试验材料,采用夏直播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开农49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11 000穴/亩时,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大,但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从对花生经济性状影响来看,当种植密度11 000穴/亩时,花生出仁率、饱果率和单株产量达最高值。综合分析,当种植密度11 000穴/亩时花生农艺性状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云烟203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云烟203在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下,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云烟203种植密度效应差异显著,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亩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基本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交互效应显著,以A2(1010株/亩)B3(4kg/亩)组合对试验各项指标综合表现最佳,说明云烟203在施氮量为4kg/亩的条件下,适当密植,可以获取较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玉米新品种翔玉16在兴山县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在2 500~3 500株/亩时,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 500株/亩时,产量达最大值,但是超过4 000株/亩时,玉米产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综合分析产量及农艺性状,在兴山县及类似生态区翔玉16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 500株/亩,在该密度下亩产达845.49 kg。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 378株/hm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 478株/hm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4.
播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播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对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辣椒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辣椒发芽率呈增加趋势;当播种密度大于1100粒/m2时,辣椒发芽率趋于平稳,但产量下降;当密度小于1 100粒/m2时,随着播种密度的减少,辣椒发芽率降低,产量也呈下降趋势.说明,播种密度为1100粒/m2时,辣椒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棉花新品种泛棉杂8号在不同axte密度简化栽培条件下,对多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逐渐增加,叶枝铃数﹑株高﹑果枝数﹑衣分变化不大,籽指在密度为2200株/亩时,达到最大值为10.5g;在密度为1400株/亩时,单铃重达最大为6.7g;其中随着密度的增加,皮棉产量也是逐渐增加的,在密度为2200株/亩时产量达到最大值为342.63㎏。  相似文献   

16.
陇薯10号是庄浪县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庄浪县的最佳栽培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技术指导,2020年在庄浪县韩店镇西门村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600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38 408.08 kg/hm~2;栽培密度为52 5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为35 696.85 kg/hm~2;陇薯10号在庄浪县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稻板马铃薯种植密度与施肥量配套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乐清市象阳镇"马铃薯—单季稻"一年二熟高效种植结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使这一栽培技术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2005年春季我们开展了不同密度与不同施肥量的配套栽培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播种密度应在5000丛/亩以上,基肥用量控制在三元复合肥50kg/亩左右为宜。但为了增加大薯量,提高马铃薯的商品价值,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但最低不能少于4000丛/亩。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移栽密度、不同留叶数、不同氮肥用量对HN2146烤烟各生育时期并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处理烤烟生育期大部分只相差1-2天d;单一改变施氮量、移栽密度或者留叶数并不会对烟株株高、茎围和叶面积产生明显影响;同时改变2个变量因素或以上时,施氮量、移栽密度和留叶数产生的互作效应会显著影响HN2146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留叶数45cm、减氮1kg/亩和2kg/亩、留叶数20片和22片的T2和T3处理株高最高,节距最大,密度55cm、减氮1kg/亩、留叶数18片的T8处理茎围和叶面积最大。从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适宜的移栽密度能一定程度提高HN2146产量和产值,其中HN2146移栽密度为50cm处理、常规施肥处理、留叶数18片的处理亩产量和亩产值均为经济性状最高,从移栽密度、施肥和留叶数三个因素互作效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移栽密度为50cm、常规施肥、留叶数20片的T4处理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移栽密度45cm、减氮2kg/亩、留叶数22片的T3处理经济性状表现最差。分别为163.87kg/亩和4384元/亩,另外随着施氮量的减少,HN2146亩产量和亩产值均有所降低,其中减施氮肥2kg处理亩产量较常规施肥较少了约15kg,亩产值降低了约330元/亩;另外留叶数的变化对HN2146经济性状并没有明显影响;HN2146不同处理花叶病发病指数在4.19-13.934~1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密度范围内,马铃薯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Y=12 487.475+5 160.417 2X-236.968 6X2。马铃薯在高海拔旱作区较佳的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密度与株高之间为正相关,函数曲线是逆模型Y=96.566-85.513/X,单株结薯重量、商品薯率2个性状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函数模型均为性状指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二次曲线。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重量之间呈正相关,商品薯率随着单株结薯重的增大而升高,株高与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株高增加,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下降。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连葱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洋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密度对株高、叶长、叶宽、假茎粗、叶片数、苗期单株重等苗期农艺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株高和叶长都是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8g的播种密度影响最大,叶宽、假茎粗度和苗期单株重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连葱9号"的抽薹率和分球率减少; 8g的播种密度小区产量为42. 3kg,表现优于其他的播种密度。不同的播种密度对洋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8g的播种密度是最佳的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