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保护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鸟类资源,2010年1-6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对宁夏贺兰山东麓,东至西干渠区域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43种,隶属17目39科。其中,古北界鸟类112种,占调查区鸟类种数的78.3%。居留型主要以夏候鸟和留鸟为主,占调查区鸟种70.6%。根据鸟类栖息地的生境类型,将贺兰山东麓的鸟类划分为5个群落,其中,浅水沼泽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47。洪积扇酸枣灌丛次之。农田(葡萄园)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17。洪积扇酸枣灌丛鸟类群落均匀性最高,为0.89。农田(葡萄园)鸟类均匀性指数最低。结果显示贺兰山东麓生境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酵母菌资源。探明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酵母菌的多样性,对贺兰山东麓产区酵母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行了综合阐述,为选育具有本土特色的优良酵母菌、改善葡萄酒品质、生产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产品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宁夏贺兰山东麓,气候温和干燥,土壤沙质贫瘠,灌排方便,是我国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区域之一,近些年发展较快。贺兰山东麓由山前洪积扇与黄河冲击平原相连构成,受不同外引力的作用,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土壤理化结构和肥力差异较大。如何充分利用贺兰山东麓种植酿酒葡萄的优势自然资源,生产出优质的酿造原料,就必须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不同立地类型下酿酒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合理平衡关系。为此,本试验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探讨淡灰钙土土壤条件下,成龄酿酒葡萄园不同负载量对原料品质的影响,寻求淡灰钙土酿酒葡萄产量与质量的合理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以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东麓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葡萄园、银川市园林场、镇北堡和芦花台园林场等4处葡萄种植区作为研究区,在分析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基础上,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土壤C、N、P含量整体水平不高,分别对应于中国土壤C、N、P含量等级的第五级、第五级、第三级,处于全国中等较低水平。2)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土壤C/N为11.199,与全国平均值吻合;C/P为11.459,远低于全国平均值;N/P为1.0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区土壤P的有效性高,N相对较少,要注重适当添加。3)研究区内不同区域间C、N、P含量差异明显。银川市园林场和芦花台园林场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而镇北堡和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葡萄园土壤养分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土壤贫瘠,结构性差,通过对酿酒葡萄园施用改良剂发现: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容重,增强土壤孔性及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多样性,促进酿酒葡萄对养分有效吸收的同时获得了优质的酿酒葡萄原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推广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地施行。【方法】本试验以葡萄园自然生草1年和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贺兰山东麓金山兰山云昊酒庄自然生草对葡萄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自然生草1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高于清耕对照,pH、全盐、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则降低;自然生草1年的葡萄园土壤中不同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所提高,且深土层(40~60 cm)较表土层(0~20 cm)明显;自然生草1年对葡萄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尤其是对表土层(0~20 cm)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pH,减少土壤盐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酶活性,可为葡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进而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是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良好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同时又处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析了贺兰山国家级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并提出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为其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以利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宣化传统葡萄园作为城市中的农业文化遗产地,蕴含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和对宣化传统葡萄园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效益、发展现状及困境调查,得出要保护宣化传统葡萄园,需要加快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加快提高农户收入,相关部门要强化品牌意识,建立物种基因库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产区”。系统归纳了贺兰山东麓葡萄全产业链研究进展,包括栽培技术、灌溉技术、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冻害防治、气象研究、品种选育、葡萄酒特征分析、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10个方面,针对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介了宁夏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产20多年来在建园和成龄葡萄园改造提升的成果与经验;在宁夏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审时度势,提出了5条具体建议,供决策者和生产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洪积扇生态治理区生态建设发展的主体产业为经济林和葡萄,前期投资巨大,而且3~5年内无效益回报或回报不明显,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力量的跟进投资,治理工作完全依靠政府投入,造成治理工作进展缓慢,许多山地长时间闲置,不能有效治理.探索在贺兰山东麓葡萄等经济林间种西瓜,解决生态治理中先期只有投入而没有收益的问题,以期找出治理山坡地的新途径,更好地利用开发闲置土地,为推进惠农区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婕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3):45-46,52
分析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科学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春芝  江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10-11112,11131
贺兰山东麓地区作为我国最具潜力的葡萄酒产区,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酒窖的兴起,葡萄酒企业文化、窖藏规模和建筑风格等不尽相同,使葡萄酒酒窖各具特色,不仅为葡萄酒陈酿提供可靠的储藏条件,也成为提升葡萄酒商业价值和传播葡萄酒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分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酒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规范葡萄酒酒窖管理的建议和基本思路,对大力发展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产业,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葡萄酒旅游资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志国  张春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98-22500
从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产业的优势入手,分析和研究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文化长廊的概念和定位,并将其按功能区域分布划分为东、中、西三线,最后对其开发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九岭、幕阜山分布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37个(含42种),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本在实地调查和数量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本区中国特子植物特有属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区系地理特征,探讨了本区与邻近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的联系及其重要地位,并对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孙丽华  宋刚  王黎元  云兴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19-2222,2346
通过2007~2010年每年8~9月多次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标本756份,鉴定出真菌200种,隶属于27科,66属。通过对其生态类型进行考察与研究,有土生菌类117种,木生菌类48种,落叶及草生菌类9种,粪生菌类4种,植物寄生菌类3种,菌根菌类39种(其中有20种是2种生态类型)。该研究对这200种大型真菌进行了生态多样性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贺兰山真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发展的肥力制约因素与改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石砾,土壤质地一般为砂壤至砂壤偏轻,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很低,营养元素常处于亏缺状态.酿酒葡萄栽培区肥水管理措施粗放.对该区域发展酿酒葡萄有利的土壤及气候因素和不利的土壤、气候、栽培管理、肥力调控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酿酒葡萄的营养规律,提出了改善酿酒葡萄品质,提高酿酒葡萄产量,促进酿酒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水肥管理技术及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天然油松林凋落物储量与分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贺兰山天然林区的重要建群种,生长已有近百年历史,已经形成了深厚的凋落物层,对促进森林土壤养分积累与森林的自然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标准样地的凋落物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龄级的油松凋落物厚度与储量不同,72龄级的储量最高,为46.09 t/hm2,其次是63龄级,为45.32 t/hm2,45龄级的储量较低,为22.41 t/hm2;不同立地条件下凋落物的储量不同,坡下部储量最大,为29.64 t/hm2,其次是坡中部和坡上部,分别为21.38 t/hm2和16.31 t/hm2。表明在贺兰山的生态条件下,油松林凋落物的储量受生长年限和立地条件的影响,分解过程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其趋势是大龄级的分解速率远高于中龄级,坡下部大于坡中部和坡上部,成为目前林区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重要物种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生态学“源”“汇”理论,提取2000-2016年生态系统转移变化较小、生境质量较好的生态斑块和各类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并进行连通性评价,提出生态网络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林地、灌丛是该区域物种迁移和扩散过程中起主导连接作用的景观类型,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63.9%,其次是草地,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13.87%;潜在生态网络结构连接度较高,但部分廊道结构较复杂,冗余性较高;通过重力模型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力>5的生态廊道,并提取出32个生态断裂点和28个“暂栖息地”,最终提出保护生态源地、分级生态廊道、规划暂栖息地和修复生态断裂点等生态网络优化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太行山优先区-太行山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彬  赵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05-107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地多年使用滴灌进行农业生产,导致该区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分析灌溉对土壤的危害,指出非生育期防治次生盐渍化的方向,可为该区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