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胡先文  孙俊铭 《安徽农业科学》2023,(12):128-131+202
[目的]明确水稻种子肟菌·异噻胺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种子肟菌·异噻胺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结果] 24.1%肟菌·异噻胺FS 15~20mL+成膜剂2mL/kg干种子包衣处理对直播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好,24.1%肟菌·异噻胺FS 20~25mL+成膜剂2mL/kg干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机插秧苗恶苗病、立枯病防治效果好,对水稻秧苗均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增产效果明显。[结论]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用24.1%肟菌·异噻胺FS 20 mL+成膜剂2 mL/kg干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土壤调理剂"土调1号"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水稻上进行施用土壤调理剂"土调1号"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对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影响不大,但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以每667 m~2施用100 kg土壤调理剂处理的水稻增产最明显,增产率11.60%。  相似文献   

3.
吲唑磺菌胺+满穗防治水稻立枯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蛟河市乌林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选用新型杀菌剂吲唑磺菌胺+满穗和对照吲唑磺菌胺不同剂量、恶霉灵、瑞苗清等防治水稻立枯病对比试验,验证吲唑磺菌胺+满穗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杀菌剂吲唑磺菌胺+满穗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96.1%。建议在推广使用时,苗床的使用量为吲唑磺菌胺1g/m2+满穗0.3m L/m2兑水在水稻1叶1心期喷淋。  相似文献   

4.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探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经验施肥比较的方法,研究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较空白增产178.7kg/667m2,增产比率达50%,增效231.15元/667m2,较常规施肥增产30.2kg/667m2,增产比率达6.3%,增效39.90元/667m2;通过测定分析,水稻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为70.7%;秋收实际水稻单产与目标产量进行比较,偏低13.8kg,目标产量吻合度为97.5%.  相似文献   

5.
连续两季施用含硅、钙土壤调酸剂,对湖北省水稻产区酸性水稻土基本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的含硅、钙土壤调酸剂对土壤的pH均有提高,提高值最高达0.29;土壤硅铝率提高0.23;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有一定影响,增加幅度最高达1.90 cmol(+)/kg;对水稻结实率提高幅度达5.56%,千粒重增加0.73 g;对土壤容重及耕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影响不大。表明在酸性较重土壤中施用含硅、钙土壤调酸剂可以改善土壤酸性、硅铝率和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对土壤结构和其他养分含量影响不明显,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施用绿肥与商品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甬9号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以施紫云英+商品有机肥的产量最高,达8.774 t.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22.20%。  相似文献   

7.
选用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土壤调理剂进行花生果腐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适乐时悬浮种衣剂900 mL/hm~2或用土壤调理剂750 kg/hm~2改良土壤,都能有效防治花生果腐病,防治效果分别达21.4%、27.6%,双重处理防治效果更好,达到47.7%。土壤调理剂和药剂双重处理土壤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和增产作用,增产42.9%。  相似文献   

8.
水稻种传病害较重,为了找到一种既能控制水稻病害又能促进水稻生长的药剂,我们试验、示范、推广了18%咪·多·福种衣剂,结果表明18%咪·多·福水稻种衣剂三种剂量包衣处理水稻种子,均能起到保苗、壮苗和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而且对水稻秧田立枯病、恶苗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该种衣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防治效果较差.种衣剂130、140剂量先浸种后包衣处理,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最好,均达100%.该种衣剂处理水稻种子可使水稻增产6.88%~10.60%.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改善农田生态,实现耕地用地养分平衡,达到培肥土壤、提升稻田土壤的质量、增加土地生产力的目的,2022年晚造开展水稻施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配方施肥、有机肥+90%配方施肥、有机肥+85%配方施肥、有机肥+80%配方施肥的不同施用量对比试验,对水稻生育期的表现、产量性状、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在施用纯N 177 kg/hm2、P2O535.7 kg/hm2、K2O141.8 kg/hm2的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4 500 kg/hm2,能有效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使产量提高1 323 kg/hm2,增产23%,此施肥方案对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升耕地质量、促进水稻增产、提高品质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白糜1号为试验材料,使用8种药剂,设置10个处理,进行2次施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糜子拔节前后茎叶处理)研究不同除草剂处理对糜子田杂草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2.3 g+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0.7 g苗前土壤处理以及使用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2.3 g苗前土壤处理、48%苯达松水剂4 mL茎叶处理对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的综合防治效果好;使用25%扑草净可湿性粉剂2.3 g+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0.7 g苗前土壤处理、15%乙羧氟草醚乳油1 mL茎叶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防控效果较好,起到了挽回产量的作用;综合来看,使用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2.3 g、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0.7 g苗前土壤处理以及使用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2.3 g苗前土壤处理、48%苯达松水剂4 mL茎叶处理的草害防治效果和产量表现良好,可用于糜子田间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消毒药剂对甘薯2种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能同时防治甘薯根腐病和茎线虫病的高效药剂,选择98%棉隆微粒剂等5种土壤消毒药剂,研究其对2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8%棉隆微粒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46.23%;其他药剂的防效为-5.92%~29.08%。土病消可湿性粉剂对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87.79%;其他药剂处理的病薯率和病情指数与土病消可湿性粉剂处理差异不显著,防效为56.67%~80.35%。收获期测产表明,98%棉隆微粒剂对甘薯的增产效果最好,产量为23 491.80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35.33%;其他药剂处理较对照增产-31.59%~20.77%。建议生产上选择98%棉隆微粒剂,于甘薯定植前施用,以降低根腐病和茎线虫病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秧苗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认真抓好水稻苗期病害的防控,培育无病壮秧,对实现水稻增产、增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寒地水稻育苗的不利因素黑龙江省属于寒地稻作区,水稻育苗期间温度较低,而且,昼夜温差以及床温与地温温差较大,造成地上部茎叶徒长,地下部根系发育不良,抗病力降低,易被各种病菌侵害,严重影响水稻秧苗质量。二、水稻苗期主要病害简介1、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病源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相似文献   

13.
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水稻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667 m2使用8 g处理对三化螟的防治效果达92.12%.明显高于其单剂及对照药剂.使用量8、10 g处理对稻飞虱连续两年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使州量8 g处理的水稻产量明显岛于其单剂及对照药剂,表明其对水稻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秸秆腐熟剂的晚稻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应用"豫园"、"湘润邦"、"九业"3个品牌的秸秆腐熟剂对还田的晚稻草秸秆进行处理,分析试验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研究3种秸秆腐熟剂对晚稻的生长、晚稻经济性状、晚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秸秆的腐熟效果。结果表明,3种秸秆腐熟剂均能有效促进水稻秸秆的腐熟,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其中"九业"效果最佳。水稻秸秆还田+"九业"牌腐秆剂+常规施肥处理的晚稻产量最高,达507.9 kg/667m2,比无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和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9.8%和5.9%。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秸秆腐熟剂对还田秸秆的催腐效果及对下茬水稻生长的影响,进了试验,结果显示,增施腐熟剂能够显著加快小麦秸秆的腐熟,30 d后处理2还田秸秆的失重率达51.0%,比未施用腐熟剂的处理1高出10.9%;增施腐熟剂能够促进秸秆中养分的释放,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处理2土壤速效磷含量49.1 mg/kg,与处理1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能够改善水稻经济学性状,与未实行秸秆还田的对照(CK)相比,秸秆还田后水稻结实率显著提高;秸秆还田增施腐熟剂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处理1相比,处理2水稻增产4.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对土壤耕作层的破坏、探求出能替代常规育秧土的水稻育秧基质,进行了不同水稻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草根1号育苗基质培育出的秧苗素质较好,秧苗移栽后相应的缓苗期短,形成的有效穗数较多,千粒重增加,最终产量最高,但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施药后,生物药剂90%链.土霉素可溶性粉剂对水稻叶鞘褐变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73.0%;其次是72%链霉素可溶性粉剂,防治效果达72.1%。90%链.土霉素可溶性粉剂对水稻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每穴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高于其它药剂处理,实收产量增产20.4%;其次是72%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实收产量增产15.7%。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调节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具有最佳防治效果的调节剂。本试验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施用1-萘乙酸原粉、99%吲哚乙酸粉剂、95%茉莉酸甲酯和1%芸薹素内酯对棉花苗期的出苗率、发病率和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土壤施用95%茉莉酸甲酯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效为73.61%,1%芸薹素内酯的防效为15.36%;1-萘乙酸原粉的防效为-2.84%;99%吲哚乙酸粉剂的防效为-14.68%。根据试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不同调节剂的防治效果表现为95%茉莉酸甲酯1%芸薹素内酯原粉99%吲哚乙酸粉剂1-萘乙酸原粉。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马铃薯病害防治效果,选用7种药剂设6个药剂组合对种薯处理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个药剂组合拌种中,采用甲霜灵锰锌+甲基托布津+滑石粉拌种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环腐病防病效果最好,产量最高,产量达到36.00t/hm2,较对照(CK)增产15.1%;其次是碧生+甲基托布津+滑石粉拌种处理,产量是35.61t/hm2,较对照(CK)增产13.8%。在生产上应选择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并做到科学合理搭配使用,建议使用甲霜灵锰锌、甲基托布津、滑石粉组合或碧生、甲基托布津、滑石粉组合拌种处理马铃薯,提高马铃薯病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复合微生物对水稻立枯病抑菌作用及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微生物NEB应用对解决水稻旱育秧田化学农药和工业浓硫酸大量应用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室内抑菌和田间大棚育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复合微生物NEB对水稻立枯病抑菌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从立枯病发病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立枯病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NEB对该病原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三年三个试验点田间应用表明,NEB应用后,仅在2014年绥化试验点水稻幼苗立枯病发病率为30%,与化学壮秧剂50%的发病率相比,立枯病发病率显著降低,NEB对水稻立枯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