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雷竹不同栽培类型RAPD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对雷竹的19个栽培类型及2个近缘种进行了RAPD分析。从4组80个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产生随机扩增位点6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54个(占81.8%)。利用POPGEN32程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聚类结果可将雷竹的不同栽培类型及其近缘种区分开来,以前认为是雷竹一栽培型的永嘉雷竹不属于Ph.praecox种系;(2)细叶雷竹与阔叶雷竹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经营管理;(3)RAPD分子标记对竹类植物种以下等进行分类有一定的可靠性。图2表3参8。  相似文献   

2.
对雷竹的19 个栽培类型及2 个近缘种进行了RAPD 分析。从4 组80 个引物中筛选出10 个引物, 产生随机扩增位点66 个, 其中多态性位点54 个(占81.8 %)。利用POPGEN 32程序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①聚类结果可将雷竹的不同栽培类型及其近缘种区分开来,以前认为是雷竹一栽培型的永嘉雷竹不属于Ph .praecox 种系;②细叶雷竹与阔叶雷竹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经营管理;③RAPD 分子标记对竹类植物种以下等级进行分类有一定的可靠性。图2 表3 参8  相似文献   

3.
《脱贫与致富》2001,(5):24-26
雷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 具有八大优势:(1)出笋早。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2)出笋期长。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月至12月出笋;(3)产量高,收入多。雷笋亩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 产值达到1万多元;(4)笋味鲜美,营养丰富。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5)年年出笋,产量稳定,个体粗大,壳薄肉肥;(6)成本低,用工少,效益高。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 (7)周期短,见效快。成竹林年年挖笋,年年有收益,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8)适应范围广。雷竹为刚竹属竹种,海拔25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竹林常存,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雷竹笋重金属含量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笋重金属含量(质量分数)现状,探讨施肥和竹笋重金属含量的关系,采集了浙江省雷竹主产区70个样点的竹笋样品进行测定,布置了肥料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栽培雷竹笋重金属镉(Cd)、铅(Pb)、锌(Zn)、铬(Cr)、铜(Cu)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09 mg·kg-1,0.093 mg·kg-1,8.780 mg·kg-1,0.026 mg·kg-1和0.830 mg·kg-1,对照我国蔬菜卫生标准,研究区雷竹笋均未出现重金属超标现象.相关分析显示,竹笋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定位试验表明,不同施肥量处理间竹笋重金属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有机肥化肥混施处理竹笋Pb和Cu含量明显高于纯化肥处理.雷竹覆盖区与不覆盖区间竹笋重金属含量没有实质性差异.表3参18  相似文献   

5.
雷竹笋硝酸盐含量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竹笋硝酸盐含量现状,探讨施肥和竹笋硝酸盐含量关系,采集了浙江省雷竹主产区70个样点的竹笋样品,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笋硝酸盐含量为(745.24±358.11)mg·kg-1,变异系数为48.05%,70个样点中有48个样点竹笋硝酸盐含量超过WHO/FAO卫生标准,以竹笋煮、炒煮后硝酸盐含量下降70%计,有11.43%的雷竹笋属于严重污染.肥料试验表明,随着全年施肥量的增加,雷竹笋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可显著减少竹笋硝酸盐积累,综合产量和硝酸盐含量,以年施肥量为尿素487.5kg·hm-2,复合肥750.0kg·hm-2和猪栏肥56.25t·hm-2的处理较为理想.冬季覆盖增加了雷竹笋硝酸盐含量,试验的6个处理中未覆盖竹林竹笋硝酸盐含量平均比覆盖竹林低33.48%.表6参14  相似文献   

6.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又名雷公竹,由于早春打雷出笋,故称雷竹,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均很高,可销售竹苗增加收入。竹笋一般长30.00~40.00 cm,单笋质量150.00~200.00 g,每667 m2年产笋1 000~2 000 kg。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森林公园1991年从浙江省安吉市引种栽培。目前,雷竹面积已达13.33~15.00 hm2,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余姚市雷竹笋覆盖从1988年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面积也由原来的2.5hm^2发展到今天的1400hm^2,雷竹覆盖大大提高雷竹的附加值,667m^2产值由原来700元提高到15000元;产笋时间也由翌年的春季提前到当年的冬季。丰富了市场的供应,增加了林农的收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长期以来雷竹笋覆盖采用新鲜猪粪(鸭粪)作为覆盖的酿热物,在长期高温、高湿、多氨、缺氧状态下,雷竹烂鞭、烂芽、嫌氧细菌及地下害虫大量滋生,严重的污染环境和大气,使雷竹林提前衰败。针对存在的问题,余姚市林特技术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积极探索雷竹林可持续发展之路,研究雷竹林发展的二大难题,一是如何在冬季覆盖的基础上,再提前到秋季,使秋季就能出笋,延长供应周期;二是寻找新的覆盖材料取代原来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雷竹笋不同部位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雷竹笋笋尖、嫩茎和老茎中检测到19种游离氨基酸,其含量差异明显,其中笋尖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88.80 mg.g-1、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1.60 mg.g-1、呈味氨基酸含量为74.55 mg.g-1,在雷竹笋3个部位中均属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有机材料覆盖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退化程度评价体系,在浙江省临安市雷竹栽培区设置15个样点,在林分结构和竹笋产量等14项因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立竹年龄结构、立竹胸径和竹笋产量可作为雷竹林退化程度评价的主要指标;试验区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退化程度可分为4类6级:重度退化(Ⅰ级)、中度退化(Ⅱ,Ⅲ级)、轻度退化(Ⅳ,Ⅴ级)和正常(Ⅵ级)。重度、中度、轻度退化雷竹林所占比例分别为13.34%,26.66%,46.67%,未退化雷竹林仅占13.33%。有机材料覆盖易造成雷竹林立竹年龄结构不合理,立竹胸径减小,立竹整齐度、分布均匀度降低,竹林出现退化,竹笋产量显著下降。表5参20  相似文献   

10.
结合郎溪县雷竹生产实际,简单总结了雷竹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雷竹笋用林经营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及整地、母竹采挖及装运、造林、林间管理、有害生物防控等5个方面,以期为雷竹笋用林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筇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为了解筇竹笋在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了3个不同出土高度(5~10 cm1、0~20 cm2、0~30 cm)筇竹笋的几种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筇竹笋的水分、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随着出土高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粗纤维质量分数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而增加;维生素C、总灰分质量分数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筇竹笋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呈味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鲜味类、苦味类、甜味类、芳香类。筇竹笋营养成分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纤维素的健康食品,其中出土高度为10~20 cm的筇竹笋的营养品质和口感最优,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竹笋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研究测定:竹笋罐头生产的废料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糖分、粗纤维、钙和镁等营养物质;还含有19种微量元素;发热量为15 468J/g。新鲜毛竹和杂竹笋壳同样含有糖类、粗纤维和总氮等营养物质,新鲜毛竹笋壳含有15种氨基酸,新鲜杂竹笋壳含有14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保护秦岭大熊猫这一独特种群,对秦岭太白、老县城、观音山3个大熊猫保护区栖息地的气候、土壤和水文等生态因子特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水文水质特征在3个保护区的表现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垂直方向上,3个保护区的生态特征随着海拔变化的差异性均比较显著;秦岭气候温和,土壤条件复杂,水质良好,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从而进一步为大熊猫种群繁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秦岭大熊猫的营养需要。[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秦岭山系中的巴山木竹、秦岭箭竹和龙头竹3种大熊猫主食竹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样品经酸水解处理,含有17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包含大熊猫必需的8种氨基酸。竹样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天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和丝氨酸,半胱氨酸含量最低。竹叶中除半胱氨酸含量低于竹杆外,其余所有氨基酸含量都显著高于竹杆。氨基酸配比合理,高于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质标准,可以为秦岭大熊猫日常生理活动提供质量较好的蛋白来源。[结论]该研究为秦岭大熊猫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雷竹生长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雷竹出土生长、秆形生长、枝叶生长、竹鞭生长的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雷竹生长各阶段的适生温度和雨量.出笋起点温度9~10℃,适宜温度11~13℃;秆形高生长适宜温度17~19℃,月降雨量不少于130mm,相对湿度达85%以上;枝条生长的适温为22~25℃,在此期间降雨量不少于70mm;竹叶生长的适温为18~25℃,日降雨量不能超过27mm;竹鞭生长活跃期开始至停止的月均温为13~16℃,在月均温达30℃,月降雨140~160mm时竹鞭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不同山地竹笋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省3个林场4个竹笋品种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产区山脊、山沟和山坡竹笋品质没有差异,不同产区之间竹笋营养品质有显著差异。其中,桐梓金佛山方竹笋(Chimonobambusa utilis)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及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产区竹笋品种,赤水楠竹冬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则以低纤维素、高维生素使得品质和口感优于赤水楠竹春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和"黎平楠竹春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  相似文献   

17.
毛竹笋品质的区域分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福建省选取8个不同区域采集鲜笋,对其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统计分析。在8个不同区域间毛竹笋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差异达到0.1显著水平,其他营养成分虽有差别,但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而矿质元素中N和Cu、Fe、Mn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余矿质元素未表现显著差异;对毛竹笋中的重金属Cd进行测定,发现Cd在各区域毛竹笋中都存在,其含量在各区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8个地区毛竹笋差异显著成分进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地区差异对毛竹笋的品质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类对麻竹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不同地类栽培下的麻竹笋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指标的差异,旨在为麻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采集3个地类(林地、农业用地、河岸冲积地)栽培下的麻竹笋,对竹笋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对麻竹竹笋的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3种地类中农业用地竹笋的笋个体质量、基径、长度、可食率、灰分、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林地和河岸冲积地的竹笋,林地竹笋的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均低于农业用地和河岸冲积地的竹笋。不同地类麻竹竹笋的水分、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脂肪、还原糖、淀粉、维生素C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比例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农业用地所产竹笋相比林地、河岸冲积地而言,具有笋体大,可食率高等特点。由于农业用地所产竹笋蛋白质、粗纤维、灰分及氨基酸总量较高,致使其笋肉味甘鲜嫩、脆爽可口。此外,农业用地所产竹笋在脂肪、糖类等营养指标方面含量较低,是符合现代人饮食需求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