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产生机理;其后,围绕植物本身、处理方式以及培养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植物材料选择、预处理实施、环境条件优化、添加抗褐变剂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以“淮枝”荔枝果料为材料,研究了荔枝在室温下的果皮褐变及其某些生理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前期果皮褐变主要是由于果皮的迅速失水,导致果皮pH值的提高,从而引起花色素苷的褪色或变色,使得果皮迅速变褐,适当的保湿包装可延缓这一过程,人为是降低果皮的PH值可使已褐变的果皮全部或部分地恢复红色。后期褐变主要是由于酚类物质的酶促或非酶促反应形成的黑色物质的累积,人力行降低果皮的PH值不能使其恢复红色。  相似文献   

3.
荔枝褐变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褐变损失估计是荔枝褐变控制的重要环节,以兰竹荔枝为材料,研究由于果皮褐变导致荔枝的损失;在调查兰竹荔枝褐变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果皮褐变对荔枝感官品质和销售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褐变等级达到Ⅲ级时会对荔枝的感官品质和销售价格产生显著影响.按照不同褐变等级与损失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回归分析,建立的兰竹荔枝果肉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和经济的损失率最佳估测模型分别为:逻辑斯蒂模型FALR=62.279 8/[1+EXP(5.086 8-1.241 0X)]、逻辑斯蒂模型TSSLR=37.120 6/[1+EXP(5.474 0-1.689 7X)]和线性模型ELR=-24.671 0+19.347 0X.采用上述模型对福建省兰竹荔枝常温下贮藏的逐日经济损失进行了量化估计,结果发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兰竹荔枝的经济损失逐日加重.本研究为荔枝褐变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新病害——水稻褐变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柯赫氏法则,对水稻的一种新病害-水稻褐变穗进行分离培养及病原菌鉴定;按照Ainsworth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确定分离得到的菌种是链格孢(Altemaria altentaat(Fr.)Keissl),通过回接证明了水稻褐变穗确实是由链格孢引起的。其水稻褐变穗的症状是水稻出穗后不久遇强风易发生,粒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变浓褐或黑褐色,病斑不规则形,但水稻叶鞘几乎没有褐变。  相似文献   

5.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现象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褐变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三大难题中的首要问题,决定组培的成功与否。本文分析了褐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讨论了几种防止措施和解决途径,供组培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酶褐变机理及其控制途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简述了马铃薯酶褐变机理 ,着重探讨了控制马铃薯酶褐变的途径 ,涉及采前PPO酶的遗传修饰、采中及采后加工三大环节 ,并概括了控制PPO酶褐变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龙眼气调(M,A)贮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龙眼用不同比例的N2与空气混合气体包装,在25℃±1℃下贮藏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包装内CO2含量逐渐增加,而且随着充N2量增加而增加。贮藏后果肉中乙醇含量与包装内CO2浓度成正相关。龙眼果皮褐变包括因生理活动异常引起的生理褐变,这与CO2浓度及果肉中乙醇含量成正相关,表现为整个果皮均匀变褐,另一种是因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理性褐变,褐斑主要产生在长霉菌的部位,果肉有自溶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条溃疡菌侵染橡胶树皮的过程和橡胶树皮的反应作了初步观察。当条溃疡菌侵入树皮后,受侵染组织周围的薄壁组织细胞逐渐变成褐色,最后形成一个深褐色层,我们称为褐变层。褐变层正是田间观察到的慢性扩展型病斑的特征,同时发现菌丝仅存在于褐变层包围的组织中,而在褐变层中没有菌丝生长。褐变层可能起阻止侵染进一步扩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褐变穗病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主要穗部病害之一,近年来在佳木斯地区水稻褐变穗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感染水稻褐变穗的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都会下降。水稻褐变穗的主要致病病原菌是稻链格孢(A.alternara(Fr.)Keissler),试验主要选择了3种药剂在水稻开花期进行喷雾防治水稻褐变穗,确定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的防治效果,为该病害防治提供依据。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调查不同药剂处理后褐变穗的病情指数来确定试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开花期施药防治水稻褐变穗,强盛的防效为80.9%~92.2%,金力士的防效为81.0%~90.9%,稻秧安的防效为48.4%~55.0%。  相似文献   

10.
抗机械损伤褐变马铃薯品种(系)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21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机械损伤条件下的褐变。筛选试验表明,4℃褐变24 h后,品种(系)云薯301、S03-259、S04-801和JS05-53-275的褐变度变化值为0.004~0.081,而且初始褐变度都很小,因此这4个品种(系)可作为抗机械损伤褐变品种(系)加以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制茶中羰氨反应与焦糖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茶中褐变作用,按其发生机理可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两大类。酶促褐变主要是多酚氧化酶催化儿茶素氧化聚合、缩合形成红褐色。最后生成褐黑色物质,这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报导。非酶促褐变主要是羰氨反应和焦糖化作用,而这方面的研究报导很少。  相似文献   

12.
甜菜根腐病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根腐病在黑龙江省甜菜产区发生比较普遍,尤其在老甜菜区发生更为严重,危害程度也更大,一般可造成甜菜减产10%~40%,个别地块甚至绝产。1 症状类型及发病规律甜菜根腐病是甜菜块根在生长期间,受多种真菌和细菌分别或混合侵染造成的,使块根组织腐烂、变褐。因侵染的病原菌不同,产生的症状亦不相同,常见的有以下4种类型:1)镰刀菌根腐病。病菌由伤口侵入,病部初期产生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的病斑,以后逐渐向块根内部扩展,破坏块根的薄壁组织、筛管和导管,损害了甜菜的输导组织,使病部变褐,后期块根呈干腐状,内部形成空腔…  相似文献   

13.
茶叶非酶褐变(主要为 Maillard反应)在当今茶叶生产中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着茶叶品质的提高。尤其在炒青绿茶的生产中,非酶褐变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更引人注目。关于炒青绿茶非酶褐变程度与其中氨基酸含量递变关系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试验想通过炒青绿茶非酶褐变过程中氨基酸的含量的变化,探讨茶叶非酶褐变的机理,为寻找化学防褐变方法,提高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14.
以龙眼果实(储粮)为研究对象,研究热泵和热风干燥对水分含量、5-羟甲基糠醛(5-HMF)、褐变度、维生素C、总多酚、糖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等与非酶褐变有关的基础物质和褐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蔗糖、维生素C、总多酚、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果糖及葡萄糖含量有少量增加;5-HMF及褐变度逐渐增加。表明了龙眼干制过程提供了龙眼果肉中发生非酶褐变反应的条件,并初步判断龙眼果肉中发生了美拉德反应,其中美拉德反应为龙眼干制过程中主要的非酶褐变反应。  相似文献   

15.
在橡胶树受条溃疡菌(Phytophthora sp.)侵染后的某个时间,在受侵染组织周围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深褐色层——褐变层。实验表明,(1)褐变层形成以后病斑即停止扩展;(2)形成褐变层后受侵染组织中的病原仍然是生活的;(3)原病斑形成褐变层后,在靠近它的地方进行再接种,结果新的病斑不能扩展到原病斑的褐变层。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为褐变层在限制侵染扩展中起主要的作用。施用乙烯和限制侵染扩展的原因在于它使褐变层的形成较为迅速,所以能更有效地阻止病斑的扩展。  相似文献   

16.
玉米花药培养中影响褐变的几个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影响玉米花药培养中褐变发生的几个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受胁迫程度、基因型、培养基的种类、成份及激素配比都影响到了褐变的发生。通过对以上几个因素的调整,使褐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褐变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后钙处理对奉节脐橙褐变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奉节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是重庆鲜食柑橘的重要品种之一,但容易发生果皮褐变,严重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脐橙果皮褐变的发生,提高果实的耐贮性和商品价值,本研究以奉节脐橙果实为材料,分别用1%CaCl2、2%CaCl2、1%Ca(NO3)2、2%Ca(NO3)2配合施保功、2,4-D处理,分析其对果皮褐变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能有效降低褐变指数、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膜脂过氧化保护酶活性,从而降低果皮褐变率;氯化钙处理效果优于硝酸钙处理。1%CaCl2浸果处理的效果最好,贮藏110d后,褐变指数比对照降低了27.5%。  相似文献   

18.
槟榔褐变底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槟榔褐变底物主要是绿原酸和多巴胺;其分部收集液能与已部分纯化的多酚氧化酶相互作用,形成褐变产物;这种褐变产物的吸收光谱 跟标准的绿原酸、多巴胺与酶反应形成的产物的吸收光谱相似。  相似文献   

19.
杨阳  唐宁  李正国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6):1103-1109
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果皮褐变,不仅影响果实外观,更降低口感风味,削弱商品价值.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ACBP)是乙酰辅酶A(Acetyl-CoA)的跨膜转运载体,帮助乙酰辅酶A在体内完成三羧酸循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关键作用.已有文献报道ACBP家族中的基因对植物胁迫有应答,并且在脐橙果皮褐变相关基因的cDNA抑制差减文库中该基因也有明显变化.为了明确柑橘果实褐变过程中该基因的作用,以“奉园72-1”脐橙果实为材料,取不同程度褐变的果皮,并从脐橙果皮褐变相关基因的cDNA抑制差减文库中筛选了与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ACBP)基因家族同源的EST序列CsA CBP1/4/5/6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柑橘果皮褐变程度的加重,CsA CBP1/4/5/6基因表达上调,说明CsA CBPs基因与脐橙果实褐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依据柯赫氏法则,对水稻的一种新病害—水稻褐变穗进行分离培养及病原菌鉴定,按照Ainsworth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确定分离得到的菌种是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通过回接证明了水稻褐变穗确实是由链格孢引起的。其水稻褐变穗的症状是水稻出穗后不久遇强风易发生,粒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变浓褐或黑褐色,病斑不规则形,但水稻叶鞘几乎没有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