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Biological NutrientRemoval)的研究和应用已逾40年。本文围绕着脱氮除磷理论的发展和自控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论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几项国内外最新的脱氮除磷技术。 相似文献
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与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工艺也逐步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首先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然后着重介绍了几种污水处理的新方法: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UCT工艺和BCFS工艺以及这几种新工艺的主要特点.最后对当前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养猪废水氮磷污染及其深度脱氮除磷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规模化养猪场废水氮磷污染监测,揭示氮磷污染现状;指出传统A/O工艺脱氮除磷的局限性;探讨养猪业废水在沼气厌氧发酵基础上通过水生生物氧化塘工艺进行深度脱氮除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低温富氮磷水体由于无明显水华现象,其潜在危害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本文研究了一株耐冷反硝化土著菌Acinetobacter johnonii DBP-3对低温富营养化水体中典型营养盐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在避光、10℃和静置条件下培养,菌株对模拟系统中的氮磷和溶解性有机碳具有明显的去除作用,与氨氮相比,菌株优先利用硝酸盐氮。无底泥时,模拟系统培养 7 d后,硝酸盐氮、氨氮、溶解性磷酸盐和溶解性有机碳的浓度分别下降了 65.7%、57.2%、62.4%和71.1%;底部覆盖底泥后,由于底泥向上覆水中释放了营养盐,导致水相中各营养盐的去除率有所降低,但水相中营养盐的浓度仍然低于无菌对照处理。整个实验周期内底泥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稍有下降,分别降低了6.5%和2.9%。菌株在模拟系统中能较好定殖,可保持数量上的优势,其中有一部分可以吸附于表层底泥,并保持活性。研究结果说明耐冷菌Acinetobacter johnonii DBP-3在低温富营养化水体生物治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鸟粪石沉淀法在废水除磷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鸟粪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其主要成分是六水合磷酸铵镁(MgNH4PO4·6H2O).通过形成鸟粪石,可实现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和回收利用.本文对鸟粪石的形成机理、形成条件以及鸟粪石沉淀法在废水脱氮除磷中的应用,作了全面的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季节变化对潜流人工湿地除磷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季节变化对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红砖作为基质、美人蕉作为湿地植物构建了潜流人工湿地,并对其不同季节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对NH4+-N和TP的去除效果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夏季达到最高,二者均约为80%左右,冬季最低,其中NH4+-N去除率约为10%,TP去除率约为20%;NH4+-N和TP的去除率随季节变化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污水特点,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连续供氧生物膜工艺基础上设计两级交替回流局部循环供氧生物膜工艺,并对该工艺处理分散污水的脱氮除磷效能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系统采用沉淀池和循环池交替回流技术,简化调节池为集水池,改造水解酸化池为水解酸化调节池,在平均处理量100 t/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 d的情况下,稳定运行2 a结果表明:工艺对有机污染物、NH_3-N、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1.6%、64.4%、45.5%和72.0%;出水有机污染物、NH3-N、总氮和总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3、9.2、17.2、0.8 mg/L,出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进水有机污染物与总氮比值、有机污染物与总磷比值与总磷、有机污染物和NH3-N去除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总氮去除率呈负相关关系。实践证实,该工艺对波动较大的冬季低温期及复杂水质期高冲击、高负荷的特殊分散污水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和有机物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生物慢滤技术脱氮性能和硝化反硝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当慢滤反应器表面形成成熟稳定的生物粘膜后,分别进行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并通过投加重金属盐,进行了原水中重金属存在情况下,对脱氮效果影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氨氮去除率与进水氨氮浓度关系不大,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2)生物慢滤反应器中硝化过程主要在滤料上部0.5m高度内完成,反硝化过程位于反应器下部。3)生物慢滤反应器为维持较高的氨氮去除效果,滤速应小于0.6m/h。4)当进水中铅、镉离子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标准时,氨氮去除率下降50%。 相似文献
9.
沉积物污染是世界性难题,对沉积物的修复是未来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但我国现阶段对沉积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尚不成熟,将技术从研究化走向工程化仍有待发展和经验积累.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重点关注的沉积物原位修复技术进行梳理,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向对各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概述,进而提出沉积物修复技术路线,强调构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曝气复合式生态浮床强度修复污水厂尾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d和水温为17.8~21.5℃的条件下,研究了曝气复合式生态浮床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曝气复合式生态浮床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9%~53.1%(平均值44.0%)、37.97%~64.45%(平均值50.8%)、33.46%~57.25%(平均值44.9%)和去除率5.43%~72.62%(平均值50.97%),其出水COD浓度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对比无/有曝气复合式生态浮床发现,曝气强化作用对复合式生态浮床修复效果的改善具有较重要的效果。曝气复合式生态浮床强化系统是一种运行管理方便、成本低廉、无需占有耕地。 相似文献
11.
同步脱氮除硫菌株的筛选、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控制氮源和硫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厌氧污泥中富集和分离筛选出20株既能脱氮又能除硫的菌种,其中有两株菌种的脱氮除硫效果均在60%以上(暂定名Ta3,Th7)。Ta3,Th7的菌落均为圆形、湿润,其细胞均为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根据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表明Ta3,Th7均为假单胞菌属;Ta3,Th7菌株16S rDNA序列分别与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和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同源性高达98%和100%。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是其自身特性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很多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微生物的的生长,包括内因和外因。为了探寻最适合同步脱氮除硫菌种的生长环境,本试验研究了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即对pH、温度、碳源和氮源四个影响菌体生长的主要外部因素进行了综合测试。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fluorescens)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 7.5,最适碳源为苹果酸,最适氮源为KNO3+NH4C l;确定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的最适生长条件为:培养温度35℃,初始pH 7.0,最适碳源为苹果酸,最适氮源为KNO3+NH4Cl,从而为优化菌体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型植物对河道受污染水体中TN、TP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铜钱草、茅草、水竹、灯芯草4种陆生喜水植物对河道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可以在水中正常生长。种植入水体后长出大量根系,特别是铜钱草、水竹。对水中总氮、总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水中TP的去除顺序是铜钱草茅草水竹灯芯草,铜钱草和茅草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81.7%和74.7%;对水中TN的去除顺序为茅草灯芯草铜钱草水竹,茅草和灯芯草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68.9%和68.3%,对水中的叶绿素a可以有效的去除,抑制藻类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能有效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水体观感。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污染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来源和危害,较全面地阐述了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情况,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16.
水力驱动生物转笼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成熟一种新型生物膜工艺——水力驱动生物转笼,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该工艺间歇式运行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水力驱动生物转笼具有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功能。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进水(0.2 h)→反应(5.1 h)→沉淀(0.5 h)→排水(0.2 h)的运行周期条件下,转笼转速控制0.5 r/min时,反应器容积负荷可达1.03~1.48 kg COD/(m~3·d);此时,COD、SS、NH_3-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7%.84.6%,73.2%.72.4%,68.4%.平均出水分别为34.9 mg/L,12.2 mg/L,9.8 mg/L,13.6 mg/L,0.56 mg/L。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铁改性生物炭从富营养化水体中捕集磷,将其回用于农田,是高效利用生物质、促进磷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铁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效率受制备方式和水环境的影响极大。为促进富营养化水体磷的捕集效率和再利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铁改性生物炭(Fe-B)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水体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阐述了Fe-B对磷的吸附机制,分析了pH值、共存离子、生物炭用量和温度对Fe-B吸附磷酸盐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农田资源化再利用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磷捕集与资源化再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水体生态治理和修复技术的原理进行了概述,并对开放水体受污染生态技术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应用挺水植物修复技术来处理受污染开放水体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效果较好,从而提出了适合受污染开放水体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