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特点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基础是父母本具有理想的穗粒结构。制种产量的构成因子是父本穗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粒重。人们所需要的是母本产量,母本产量又是通过异交结实而来。因此,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保证父母本足穗足花。不同产量水平父本德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的变化是不同的(表1)。一般从低产到高产主要是增苗增穗;从高产到更高产,则在一定苗穗的基础上主攻异交结实率。其次,父母本之间穗花数有一个合理协调的比值(即颖花比)。父本的颖花数对母本的结…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制种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同时病虫害防治也是制种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笔者在10多a制种实际中积累了一点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杂交水稻制种区病虫害发生的规律1.1病虫害的主要种类(1)稻瘟病。杂交水稻制种一般以本田分蘖期的叶瘟和抽穗授粉期的穗颈瘟危害较大。(2)僵苗。属于生理性病害。低温、高温、缺素、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引起僵苗。对父本危害较母本严重,造成分蘖减少,生育期推迟,从而影响花期相遇,降低结实率。(3)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制种本田父本分蘖盛期以后,危害…  相似文献   

3.
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4.
高温对杂交水稻制种扬花授粉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温对杂交水稻制种扬花授粉影响严重,在实践中,观察到高温天气下杂交水稻制种扬花授粉期亲本的异常特征,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在美国实行机械化制种的要求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于1985~1988年在美国圆环种子公司、德克萨斯州农场指导杂交稻制种。本文概述了美国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发展简况,分析了美国对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要求,即:父母本播差期的一致性。不喷或少喷赤霉素、对美国栽培制度的适应性等;介绍了美国杂交稻制种中新技术的运用和设想。最后就杂交水稻在美国机械化制种的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机械移栽合适行比,以组合科S/华占为材料,设置父母本行比4∶20、4∶30机械移栽2个处理,以行比2∶10人工移栽为对照。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4∶20机械移栽群体每公顷颖花数达172 793 880粒,父母本颖花比为1∶2.54,母本平均结实率为33.42%,实际产量为2 323.20 kg/hm2。结果显示行比4∶20符合杂交水稻制种绳索授粉方式下父母本机械移栽高产制种群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高低,与母本、父本相互协调的异交特性密切相关,研究制种大田父本栽培技术对提高制种产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本花粉量足,分蘖成穗多,颖花数达300万~400万朵/667 m2,开花时间长,花时长,有良好的授粉态势,制种产量才能得到保障。我们现将近几年的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田的父本大田栽培技术作出总结,为大面积母本机插制种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5,(4):26-27
根据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 a杂交水稻制种经历,分析了杂交水稻制种在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高温、大风暴雨、连续阴雨以及其它灾害性天气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天气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增明  周宗岳 《杂交水稻》2004,19(2):43-44,69
天气影响杂交水稻制种开花和散粉时间,影响花粉外散率和分布,影响花粉和柱头活力.气温上升到26~27℃,然后缓慢上升,湿度在70%~80%,风速小时,最适宜水稻异交;连续低温阴雨和高温干燥是制种灾害性天气;通过制种季节和地域的选择,可以获得适宜天气的高频率,有利于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东阳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67-370
在全面回顾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超高产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和超高产制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新质源不育系K17A的异交习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水稻新质源不育系K17A与野败型珍汕97A、印尼水田谷型Ⅱ-32A的异交习性对比观察,发现K17A具有开花期较集中且高峰期较明显;每天花时高峰期较早且明显,与父本花时相遇率较高;颖花柱头外露率高、柱头较长、面积大,对花粉附着力强;柱头生活力强,开花后活力下降慢等特点,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获得较高的繁殖、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直播制种母本颖花退化的原因与施肥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据观察,杂交水稻直播制种部分丘块母本存在较为严重的枝梗及颖花退化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群体密度增加外,还与施肥(主要是氮肥)方法不当有关。采用底肥、断奶肥、分蘖肥、保花肥的分段施肥,以及40%的速效氮作底肥,60%为追肥的方法,可以防止颖花退化,每亩可增加颖花近50万朵,增产潜力可达3%~5%。  相似文献   

13.
开展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对降低制种农户生产风险、拓展南繁杂交水稻制种季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海南岛国家和区域气象站1971—2020年气象资料及2011—2017年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气象灾害和产量等信息,采用杂交水稻制种的气象灾害指标,构建灾害风险强度指数模型并对种植区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灾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三亚、陵水、乐东西部、东方西部等地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东部等地区。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低风险区宜安排在10月下旬始穗,南部可适当延后到10月底11月初始穗。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气候室采用盆栽模拟水稻生殖生长阶段的高温胁迫热害,研究不同时期及不同持续时间的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1号与常规优质稻桂育9号,以抽穗扬花期计为0 d,分别在-9 d、-6 d、-3 d、0 d、3 d、6 d、9 d、12 d不同生育时间遭遇高温胁迫时的颖花结实率变化趋势相当,抽穗扬花期当天遭遇高温胁迫处理的颖花结实率最低,且随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损害加重;在持续处理5 d的条件下,-3 d期的高温处理对颖花结实率的降低也很严重,甚至低于抽穗扬花当天高温胁迫处理3 d时的结实率。不同时期的高温胁迫处理的损害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选择耐热性较强的品种有利于应对局部生态点易发生的热害天气。  相似文献   

15.
长花时水稻是我所在光敏核不育系选育过程中发现的具有长花时性状的水稻新类型。其有效花时在5小时以上的颖花占阳花(有效花)的82.4%,有效花时在10小时的颖花占阳花数的73.6%,有效花时在20小时以上的颖花占阳花数的61.2%,有效花时在30小时(开颖六昼夜)以上的颖花占阳花数的51.2%。长花时性状的发现,对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制种技术研究沈森和(龙岩农业学校)一、序言杂交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制种技术研究是杂交水稻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科研新课题。三系法杂交水稻在制种技术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已发展为超高产(高产、优质、带效)制种技术研究的新阶段。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17.
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实践表明,要夺取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须抓好六个环节,即花期相遇、培育壮秧、亲本苗架、后期管理、去杂保纯及病虫防治,以期实现母本有效穗18~20万,父本每亩颖花700~800万,母本每穗实粒38~40粒以上,亩产175~200公斤以上,田间食杂率0.05%以下 一、合理安排父母本的播种期和播差期 这是确保父母本在最佳气候条件下抽穗扬花和花期相遇的主要措施,对夺取制种高产举足轻重。各组合父母本播种期和播差期如下表。 利用此表确定父母本播差期时,要根据不同组合区别对待:差期小的组合应以时差为主,叶差为辅;差期大的组合时差与…  相似文献   

18.
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述了中国水稻和杂交水稻育种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提高制种产量所采取的不同技术策略。分析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构成的四大支柱,并针对制种产量构成特点,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策略与配套的化控调节技术路线。通过制种"五改",结合化控调节技术,夺取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中国杂交水稻制种需要割叶剥苞、花时落后、青秕谷多"三大难题",实现三系杂交稻大面积制种单产300 kg/667 m2、最高制种单产451.46 kg/667 m2的突破。介绍了现代杂交水稻规模化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发展,不育系繁殖和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繁殖制种产量,九二○的单位面积用量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亩用量达到28克。九二○在提高繁殖制种产量上起什么作用,是否用得越多越好?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近两年来,笔者到过一些地方,听到别人介绍或看到杂交水稻不育系种子在催芽时出芽不长根,播下田后,出现少数徒长苗,特别在薄膜育秧、地膜育秧时表现更明显。有的徒长苗高达8.7%。这种徒长苗生长纤细、叶色淡、茎节长、不分蘖,一般在秧苗2叶期后开始出现,有些可以生长到抽穗,而大多数中途死亡。它与恶苗…  相似文献   

20.
提高棉花杂交制种产量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是由于杂交制种技术复杂,又需要大量的技术劳力,加之近几年的气候不利影响,棉花制种产量一直较低,制种农户、生产企业效益下降。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棉花杂交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棉花人工杂交制种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1适当提早育苗时间适当提早育苗时间,有利于培育壮苗、大苗,能够提早现蕾,延长花铃期、多结铃,达到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一般宜在3月底开始高拱棚双膜育苗,4月上旬齐苗,期间要注意加强苗床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高脚苗,培育壮苗。对于父母本花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