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越冬措施对矮象草生长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覆草、盖土和对照,覆膜措施更能有效提高矮象草的返青率、鲜草产量和品质;茎粗和单株叶片数是预测鲜草产量的主要指标,与鲜草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施氮水平为0、38.85kg/667m2、58.35kg/667m2、77.7kg/667m2、97.2kg/667m2、116.55kg/667m2、136.05kg/667m2时,测定矮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的株高、分蘖个数、鲜草产量,分析矮象草的营养品质(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干物质量),结果表明,矮象草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营养品质也明显提高,当施氮量为97.2kg/667m2,矮象草经济效益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有发展前途的美国矮象草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李科云矮象草是美国经十几年选育成功的一种高产优质的新草种。栽培品种名为摩特。1987年从美国引进我国广西。1991年从广西引进我所。经广西畜牧研究所、水产研究所及我所几年的试种观察,这一新草种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用矮象草喂母猪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矮象草饲喂杜洛克母猪,替代一部分精料的试验,从母猪怀孕第50天开始直至仔猪42天断奶,试验组每头母猪每天饲喂鲜矮象草1.5公斤,哺乳期间每头每天比对组少喂配合饲料0.2公斤,试验结果每头母猪仔猪断奶窝重提高3.6%节约配合饲料8.4公斤。  相似文献   

5.
美国矮象草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宁南县进行了美国矮象草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于该州干热河谷亚热带区域生长繁殖,其产草量高、牲畜适口性好、抗逆性强、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若在该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将促进本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能有效防止长江上游水土的流失,促进农牧业生态环境的良型循环。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桂闽引象草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合理的桂闽引象草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牧草生物产量。本试验在土壤较肥沃的地块上,通过设置桂闽引象草4个不同的种植密度处理,即株距相同、行距不同,测定生物产量、株高、分蘖等指标。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在株距40cm、行距60cm时,比其它种植密度的鲜草产量高,达245.9t/hm2,因此适宜的栽培密度可提高牧草种植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7.
摩特矮象草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20年国内外有关摩特矮象草种质资源在品质特征、产量性状、饲用价值、生产栽培管理技术以及遗传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摩特矮象草的开发利用前景作了展望。摩特矮象草具有产量大、品质优、适口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应用价值高等突出特点,加速推广应用,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和能源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生态重建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矮象草天然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不同加工方法,没贮存条件及不同贮存时间对矮象草天然色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矮象草叶粉含有较丰富的天然色素。经低浊烘干处理后的叶黄素含量比高温烘干处理的高;无氧贮存比有氧贮存叶黄素含量高,损失率低,且差异极显著;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叶黄素的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贮存条件及不同贮存时间对矮象草天然色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矮象草叶粉含有较丰富的天然色素.经低温烘干处理后的叶黄素含量比高温烘干处理的高;无氧贮存比有氧贮存叶黄素含量高,损失率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叶黄素的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南方三种暖季型牧草品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甜象草、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皇竹草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牧草品种均能适应试验环境条件。甜象草、桂草、皇竹草的鲜草年产量分别为220.85t/hm2,163.18t/hm2,186.20t/h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39%,19.02%,20.91%,粗脂肪含量分别为6.37%,5.39%,4.69%;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3.49%,32.22%,33.58%。台湾甜象草较耐寒,越冬后恢复生长快,抗性较强,试验期间未发现病虫害,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牧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象草不同品种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新明  赵燕慧  霍松  陈慧 《草地学报》2010,18(4):523-527
以MT-1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MT-1)及其近缘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008年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的6次取样,对其茎秆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的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为MT-1象草新品种的推出提供帮助。结果表明:MT-1、N51、Mott和Guimu No.1象草茎秆PAL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Huanan象草PAL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5月,这与它们木质素含量的快速增长期相吻合;最小值出现的月份各不相同,又反映了品种间的差异。5个品种(系)茎秆4CL活性在5月份达到最大值,出现在木质素含量快速增长的前期(快速拔节的前期);从7月开始大幅度降低,其中MT-1、N51、Huanan和Guimu No.1象草在10月又出现一个小的峰值;Mott象草则在12月又出现一个差异不显著的小高峰,这与其延迟的成熟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草和象草在云南省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王草和象草在云南省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产量和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上有一定差异,在早期生长速度,再生性,年总产量和抗寒性等方面差异较小,多次刈割利用时,两者均表现出再生性好,饲草产量高的特点,其鲜草,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年总产,象草平均为298t/hm^2,53.7t/hm^2和4.18t/hm^2,王草为276t/hm^2,58.2t/hm^2和4.30t/hm^2,种植利用时两者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酶对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新鲜的杂交狼尾草为青贮原料,采用不同比例的纤维素酶作为青贮饲料添加剂,探讨纤维素酶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处理组均有良好的发酵品质,较低的pH 值、氨态氮,并且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证明纤维素酶添加剂对改善杂交狼尾草青贮饲料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为调制优质杂交狼尾草青贮饲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台湾象草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从台湾引进的台湾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Guiminying)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台湾象草适应性广泛,抗寒,产草量高,年干草产量35.75 t·hm-2,比桂牧1号杂交象草[(P.purpureum cv.Mott)×(P.americanum×P.purureum) cv.Guimu No.1](26.76 t·hm-2)、华南象草(P.purpureum cv.Huanan)(23.34 t·hm-2)分别提高了33.59%和53.19%。此外,台湾象草再生性好,蛋白质含量高,达10.5%,氨基酸总量达7.89%,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望成为亚热带地区优良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30只福建黄兔分为3个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10%、30%和50%的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 ×P.purpureum)草粉,试验期60 d,测定饲喂不同水平杂交狼尾草草粉饲粮条件下,肉兔的主要生产性能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杂交狼尾草用量的增加,处理2(30%)和处理3(50%)组肉兔的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处理1(10%)组(P<0.05),各处理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随着日粮中杂交狼尾草用量的增加,兔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UFA/SFA比值和n 3/n 6比值显著升高(P<0.05),其中处理2和处理3兔肉α 亚麻酸分别比处理1升高了240.35%和452.63%(P<0.05)。说明杂交狼尾草能为肉兔所利用,使其α 亚麻酸显著升高,进而改善兔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对象草 Pennisetum purpureum 采用扦插、平埋2种植入方式和40、80、120 cm 3个行距水平进行组合栽种试验,结果表明,扦插和平埋的繁殖成活率分别为90%和87%,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方差分析显示,行距水平间的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F>F0.01),植入方式、植入方式与行距互作效应均不显著(F0.05).5次刈割的年合计产量表明,平埋 80 cm行距、平埋 40 cm行距的产量显著高于平埋 120 cm行距、扦插 120 cm行距的产量(P<0.05);平埋 80 cm行距与扦插 120 cm行距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8.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参与木质素、类黄酮和花青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本研究以‘N51’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3′RACE和hi-Tail PCR的方法,对PAL基因进行克隆,得到PpPALcDNA序列2429bp以及DNA序列全长3907bp。PpPAL编码的蛋白包含720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GTITASGDLVPLSYIAG苯丙氨酸解氨酶保守活性基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PpPAL基因cDNA序列与玉米(Zea mays L.)ZmPAL的相似性最高为94%,与其他禾本科植物也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在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中,PpPAL与ZmPAL遗传距离最近,并与其他禾本科植物PAL聚为一类。PpPAL蛋白的三维结构模型显示,PpPAL蛋白具有典型的"海马状"结构,表明PpPAL是典型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家族,对木质素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