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泛育麦20号小麦审定编号为:20190001,系河南黄泛区实业集团与地神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品种来源为泛麦5号/PH-2-2/泛麦8号优4,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介绍泛育麦20为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7.2~232.5天,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0.9天。幼苗半直立,叶色青绿,苗势壮,分蘖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泛育麦20是以泛麦5号作母本、PH82-2-2作父本杂交,选出优系09-3536后,再与泛麦8号优4进行复交,于2015年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20年被安徽省引种。该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株型较紧凑,成穗较多,三要素比较协调,较抗倒伏,抗条锈病和叶锈病,籽粒角质,达中强筋标准,适合在黄淮南片中高水肥地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浚麦K8是由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以开麦18为母本、百农64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具有大穗、大粒、高产、稳产、综合抗性优良的特点.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总结了该品种高产配套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是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泛麦8号-4为母本、以周麦18为父本,于2009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通过抗性鉴定、品质分析、多点试验选育而成。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7.9 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8.6 kg,比对照增产3.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6 kg,比对照增产4.4%。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5.
<正>航麦二号是石家庄大农航天育种研究中心2003年以淄麦12为亲本,搭载第18颗返回式卫星,经过18d的轨道运行,太空诱变育种选育的新品种。该品种已于2009年通过了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津审麦2009001)。  相似文献   

6.
皖农398(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3)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亲本来源:宿8802//(丰华8829 / 泰农18)F5,后代经系谱法选育;2017-2018和2018-2019年参加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区域试验,两个年度较对照品种济麦22分别增产5.42%和3.55%,2019-2020年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4.94%。皖农398对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达到高抗水平,抗倒伏能力强,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种植。该品种以其矮杆、大穗等品种特性,深受广大种植户和经销商喜爱。本文对皖农39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其大田生产和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进行不同组合的混播,系统调查了各品种净作和多品种混播田小麦条锈病的病情发展动态。1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选择不同抗性水平的3大品系6个小麦品种川农10号、绵阳31号、川麦107号、川麦37号、川育16号、川育18号。其中,川农10号为高感品种;绵  相似文献   

8.
开麦22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用周麦18作母本,百农矮抗5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在2011~2013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237.5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2.25%。在2013~2014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545.5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00%。201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通过对开麦22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质、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描述,以期推广该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1982-2016年小麦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进行了分析。年最大推广面积在66.67万hm~2以上的品种有42个,前5位的品种是济麦22、百农AK58、豫麦18、泰山1号和郑麦9023;累计推广面积在333.33万hm~2的有45个,前5位的品种是豫麦18、济麦22、郑麦9023、烟农19和百农AK58;年最大推广面积超过66.67万hm~2、同时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33.33万hm~2的品种有31个。这些品种通过国审和两个省以上的审定比例高,应用省份多,获奖档次高。文章讨论了广适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策略。  相似文献   

10.
皖农206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春性小麦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29;亲本来源:罗麦10号×(扬麦13/泰农18-2),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该品种矮杆坚韧,耐肥抗倒,抗寒能力好,于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淮河以南麦区区域试验,两年度较对照品种扬麦20分别增产8.72%和9.36%;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28%。本文主要介绍皖农206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皖农206品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选育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品种来源豫麦49//豫麦21/豫麦35特征特性"豫农416"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5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分蘖力强,抗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皖农0907(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04)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耐密植,分蘖力强穗数多,熟相好丰产性好等特点。2009年配置组合“丰华8829×WN99”,后代经系谱法选育;于2017-2019两年度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产量较对照品种济麦22分别增产8.26%和6.68%,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5.97%,增产潜力较大。202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本文主要阐述皖农0907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等,为皖农0907在淮河以北地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镇麦15系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春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80006),2021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皖引麦2021001),2019年由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购得其全国独占生产经营权。本文主要介绍镇麦15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要点以及在安徽省引种备案的表现,以期为镇麦15在江苏和安徽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小麦品种对麦田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敏感性测定,明确了不同小麦品种对麦田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百农65,豫麦2号耐药性较强;百农64,豫麦32号,中育3号耐药性居中,豫麦21号,豫麦18号耐药性较弱。豫麦21号对药剂的敏感性最强,用药不当,易产生药害,并对品种×药剂间及品种×药剂×含量间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一、品种来源中育12原名04中70,1998年利用改良的百农64矮败小麦为轮回选择群体,选择可育单株,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2004年育成。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祥麦1188 是2014 年由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用浚麦118 作母本、泛麦8 号作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2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选育方法与过程祥麦1188 的育种双亲既有高产基因,又有早熟基因, 还有多抗基因和强筋基因,基因类型丰富,互补性强。品种选育过程中采用逆境选择法,即在2 代适度加大种植密度,增加群体效应;3 代采用接种诱发病害鉴定品种对条锈病抗性;4 代采用不同肥力地块种植选择,鉴定品种肥力适应型;5 代采取赤霉病高发地异地鉴定品种对赤霉病抗性;6 代进行生态区域多点产量及抗性适应性比较试验,综合评价品种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在四川流行后小麦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将134份抗条锈基因载体材料和84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播种于四川省盐亭县黄溪乡、郫县太清镇和江油市武都镇病圃,乳熟后期调查。结果表明,Lee(Yr7,Yr22,Yr23,YrLe1,YrLe2)、Heines Kolben(Yr2,Yr6)、T.spelta album(Yr5)、Hybrid 46(Yr3b,Yr4b,YrH46)、Hobbit(Yr3,Yr4)、VPM1(Yr17)、Renan、Alba(YrAlba)、Avocet S*6/Yr15、Jupateco R Yr18、Kalyansona Yr2、Palula Yr30、Opata 85 YrSk、C591(Yr591)、Armada、Reichersberg 42和中四等17份材料,川麦45、川麦58、川农19、川农27、川育18、川育20、川育23、国豪麦3号、绵麦43、绵阳29号、先麦99和玉脉1号等12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连续两年中在各病圃均表现抗病;该致病类群流行前表现抗病的贵农22(Yr10)、兰天17(Yr26)和铭贤169*6/Yr10等材料和品种的抗性已丧失作用。品种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过程中毒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合柘城县推广的小麦新品种,加快当地小麦优良品种推广步伐,于2018-2019年安排了20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存麦11、百农207、洛麦26、周麦27、豫麦518、泛麦803、众麦1号产量水平比较高,也比较稳定,可在本地继续大力推广,其他13个品种建议继续参试。  相似文献   

20.
1 品种来源 该品种系河南农业大学利用百农3217×豫麦3号和冀5418×豫麦10号2个单交组配成复交Fo,用钴60辐射后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河南省审定命名为豫麦68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