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开麦22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了解开麦22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1-2014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考察产量、变异系数、适应度等指标,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麦22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千粒重、穗粒数次之,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广泛适于在河南省各小麦生产区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了解开麦18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03~2004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2004~2005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多种分析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开麦18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麦区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开麦18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开麦18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2002~2005年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适应度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开麦18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丰产性与稳产性、耐病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千粒重、穗粒数次之,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数小。在7 500~10 500kg/hm2肥力水平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新品种商麦167的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根据2014—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结果,采用产量对比、 变异系数、 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分析方法,对商麦167的丰产性、 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商麦167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稳产性和广适性,群体结构较为合理,高产潜力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采用2012-2015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2015-2016年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资料,以平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和适应度对小麦宁麦26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麦26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品种扬麦11和扬麦20,是一个增产潜力大、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生产上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开麦20是由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抗病大穗弱春性小麦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生育期适中、抗干热风、适应性广等特性,综合性状优良,丰产稳产性好。结合该品种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生产的具体表现,提出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麦29和对照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种新麦29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小麦新品种云麦72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利用云南省小麦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云麦72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麦72表现出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度广的特性;产量与有效穗和穗粒数均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千粒重与产量相关不显著;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是其高产的主要因素。由此说明,云麦72在云南省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更好的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2011年山西省中部水地小麦和2012—2014年山西省南部旱地小麦的区试试验结果为依据,以长4738和晋麦47号为对照,利用互作方差和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方法分析了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长麦251具有高产潜力大、丰产性突出,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是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结论]长麦251在山西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7-2010年安徽省小麦区试汇总结果,从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分析评价宿553的丰产稳产性。结果表明,宿553既具有安徽淮北主栽小麦品种皖麦50丰产稳产的优点,品质上又有所提高,集优质、高产、稳产、易栽培于一体,是皖麦50理想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镇麦9号的丰产稳产广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镇麦9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9号的穗粒结构较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和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511 0);镇麦9号的丰产、稳产性好,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各试点间的丰产性效应和变异度均较小;镇麦9号的适应性强,增产点较多,具有比较理想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麦23和对照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3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2004-2006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考察产量、变异系数、回归系数指标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农17属丰产、稳产性较强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与豫麦49相比,其平均产量较高,变异系数较小,回归系数大,回归截距小,适于在河南省各地区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麦23和对照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3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5.
水旱兼用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麦613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长97-5867为母本、晋麦6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明确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可为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以及更好地推广该品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2007~2008年山西中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和2008~2009年山西中部水地区域试验产量结果,采用新复极差法(LSR法)和品种基因型互作方差、互作变异系数,以及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了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长麦6135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的特点,是1个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在山西省中部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开麦1706的生产性能和育种价值,根据河南省丰优联合体2018-2020年度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的汇总资料,采用多重比较、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多种方法,对开麦1706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开麦1706产量较高、变异系数较小、高稳系数较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更好地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09~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以小麦品种"皖麦50"为对照,采用互作方差(Shulka)和变异系数(CV)分析方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紫麦19"具有高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较好、适应性较广、品质突出等特点。[结论]"紫麦19"作为替代安徽省主栽品种"烟农19"的理想品种,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依据生态学、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以具有高产潜力和优质、多抗、稳产性好为目标,选用生态差异大,遗传基础丰富,抗病、优质、矮秆、大穗的绵阳84-27、内乡82C6两亲本F1为母本,丰产、稳产、早熟、广适、配合力强的豫麦17号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依据超显性原理和目标性状,采用定向选择、派生系谱法处理,经多代选择选育出了小麦新品种豫麦70号。创造了具有突破性的超亲遗传变异,是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于一身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开麦1502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目前在豫东地区被广泛种植。小麦的精良播种是小麦增产的关键技术,为了探索小麦新品种开麦1502的最佳播量,进一步达到示范推广的作用,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安排了6个播量水平,分别为7.5 kg/亩、10.0 kg/亩、12.5 kg/亩、15.0 kg/亩、17.5 kg/亩、20.0 kg/亩,开展不同播量对开麦1502的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开麦1502在6个播量条件下,出苗期与播量没有直接关系;产量及产量构成各因素间有很大差异,随着播量增加田间基本苗不断增加,群体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亩穗数也随之增加,但由于小麦成熟时群体偏大,导致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因此产量与播种量不呈正相关。当播量分别为10.0 kg/亩和12.5 kg/亩时,由于播量适宜、密度适中,产量较高,亩产量分别达到696.67 kg和683.20 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在进入市场前对品种特性的分析,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生产所需信息,为良种良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数据,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等对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618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2年区域试验AMMI模型分析表明,川麦618产量处于中等水平,稳定性好。大区生产试验中,川麦618平均每666.7 m2产量450.52 kg,有效穗23.57万穗/666.7 m2,千粒重47.93 g,穗粒数47.28粒;根据AMMI分析排序图比较品种特性优劣:中科麦1816>川麦618>蜀麦1958>川育42>绵麦367>西科麦5518;GGE图分析表明,川麦618具有比较优势。【结论】小麦新品种川麦618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较好的优质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