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和C两优343(对照)为材料,在常德市农林科学院水稻试验站进行大区品比试验,研究了各组合与对照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了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的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单株有效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单株平均穗长均长于对照,其中13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有13个组合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其中8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8个组合的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78.6%组合的单株总粒数低于对照;所有组合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1个组合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各水稻组合间株高、单株平均穗长、千粒重、结实率的变异较小,而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的变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穗长、结实率、单株总粒数呈无显著性正相关,与株高、日产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千粒重、全生育期呈无显著性负相关;株高与单株有效穗数为呈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而日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日产量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结实率株高。  相似文献   

2.
2008—2017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近10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高水肥组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和变化趋势,以及参试品种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籽粒灌浆时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负相关,说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之间、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之间均为相互制约的关系。产量与其构成三要素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说明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穗粒数,有效穗数的贡献最小。因此,北京地区在选育小麦高产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适当增加穗粒数,同时注意协调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以2012—2020年黄淮北片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报告为依据,对近年审定及参试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其演变进行分析,以明确黄淮北片小麦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9个审定品种的产量变幅较小,整体水平较高。所有338个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变幅大,产量构成因素变幅表现为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从演变趋势看,产量在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有效穗数、千粒重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认为,中多穗品种更适合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气候和生产条件,即每公顷有效穗数600万~750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5 g左右、株高80 cm左右的小麦品种更容易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不同播期组普通玉米育种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2000~2007年江苏省春播、夏播普通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组玉米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播玉米产量与穗长、每行粒数和出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秃顶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夏播玉米产量与株高、穗位高度、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秃顶长度也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春播组玉米的穗长、穗粗、秃顶长度、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系数与0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夏播组玉米的株高、秃顶长度、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系数与0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选育自交系和配制杂交组合时要特别注意行粒数的正选择和秃顶长度的负选择.  相似文献   

5.
荣丰A所配系列早杂组合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10年参加江西省区试的12个荣丰A所配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表型值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株高、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结实率和穗长的变异系数较小;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简单正相关,其余6个性状与产量呈简单正相关;有效穗、株高和穗实粒数等性状对产量形成起正向直接作用,穗长、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对产量起负向直接作用。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有效穗>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商洛地区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以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穗粒数、667 m穗数、千粒重、生育期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粒数,其次是667 m穗数,而生育期对产量的负向效应最大;在通径分析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穗粒数>667 m穗数>株高>基本苗>千粒重>穗长>生育期。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其次为667 m穗数,生育期对产量的副作用最大。因此在新品种的选育时,选择熟期偏早,穗粒数和667 m穗数多的品种(系),更容易获得高产。该研究为商洛地区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山西南部水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12—2014年山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的4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结果为:穗长变异系数最大,为9.61%。产量三要素变异系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各年度间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参试品系与对照各农艺性状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基本苗、有效穗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但综合作用中穗粒数最大。根据分析结果及山西南部生态条件,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山西南部小麦育种过程中应该将穗粒数较多,千粒重稳定提高的小麦品系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采用DPS统计分析方法,对20个水稻品种(系)的产量、米质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千粒重、株高、每穗粒数、剑叶长和剑叶夹角的偏相关值较大,并达到显著水平。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与株高、剑叶长和倒二叶长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和倒三叶夹角角度呈负相关;垩白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正相关,与分蘖和有效穗数呈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分蘖、有效穗数和倒二叶宽呈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负相关;食味与剑叶长和倒三叶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1个冬春小麦杂种F1代6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次之,其它性状作用较小。这为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引入冬小麦有益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春优84 22块田的产量与穂粒重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因子变异效应为有效穂>每穂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穂、每穂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呈一定正相关,穂数与每穂总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贡献有效穂>每穂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穂通过每穂总粒数、千粒重有减产作用,每穂总粒数通过穂数是负效应、通过粒重为正效应;有效穂、结实率与产量呈二次回归,每穂总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正向直线回归。栽培上应重点协调好穂数与粒数间矛盾,高产栽培决策是稳定穂数主攻大穂提高结实率争粒重。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2006~2007年度区域试验湖北武昌点的34个小麦新品种(系),对其产量及其相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新品种(系)各性状值方差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旗叶面积、旗叶长、穗粒数和旗叶宽相关极显著,其他各农艺性状间也存在着许多极显著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但三者在相互制约的同时.也是其他性状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当前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通过适当增大旗叶性状来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可增加穗粒数,是提高小麦产量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1个冬春小麦杂种F1代6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次之,其它性状作用较小.这为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引入冬小麦有益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秋田小町和96-16为对照,对引进和选育的新疆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Z7产量最高,比秋田小町(CK1)增产20.53%,比96-16(CK2)增产14.52%。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表明,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6-2009年福建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三系杂交稻是福建中稻生产的主要类型;近年选育的中稻品种在产量、全生育期、穗长、有效穗、每穗实粒数5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差异不显著;在植株高度、千粒重性状呈递增趋势,适当增加株高和千粒重对提高产量有促进作用。在保持适当每穗实粒数的前提下,提高有效穗对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艺性状在小麦的品种改良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给新疆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30个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以及多远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春小麦品种(系)株高总体偏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平均为30.04 g、8.84 g.穗粒数、穗重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长、穗重之间正相关也达到显著水平.多元回归方程为Y=0.6139+0.02X3+1.07X4+0.45,表明穗粒数、稳重和千粒重3个因素所决定的单株产量变异占产量总变异程度的74%.因此,协调好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这一性状间的关系可作为新疆春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的4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递增68.16 kg/hm2;产量三要素中,穗数逐年增加,穗粒数逐年下降,千粒重变化不大;株高逐年升高,生育期逐年缩短。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三要素与小麦产量均呈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弱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作用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的作用均为负值。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但株高的作用微弱。回归分析显示,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期决定产量81.30%的变异,为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综合分析认为,稳定穗数,提高穗粒数,促进三要素协同发展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针对河北省气候和栽培管理变化,选育穗数650万/hm2左右、穗粒...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对45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后直播杂交稻的有效穗与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与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通径分析在春小麦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黑龙江垦区优质春小麦10个新品种的6个产量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麦粒容重、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是影响小麦产量主要性状,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穗长、千粒重、粒容量、小穗数、穗粒数和株高。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依次为:粒容量、千粒重、穗长、株高、穗粒数和小穗数。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试验结果为依据,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最高茎数、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穗长变异系数较大;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最高茎数、基本苗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株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结合该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特点提出,提高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产量的措施为提高分蘖成穗率;在育种上或栽培措施上提高每穗粒数;同时注重千粒重、株高和穗长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水稻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江苏省14个水稻新品种的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株高、生育期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有效穗>生育期>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