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英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66-6869
介绍了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建设重点,分析了川西北高原牧区区情特点,指出现阶段川西北高原牧区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既包括狭义的社会事业,又包括中观的社会管理。分析了川西北高原牧区社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川西北高原牧区正面临最好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时期,但社会建设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是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二是基层政府社会建设能力较差;三是回应民众公共需求能力不足;四是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差距大。提出了川西北高原牧区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增强基层政府社会建设能力;以民生工程为重点促进社会建设;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助推社会建设;借助外力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强化社会建设工作监督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2.
免耕种草技术是适宜高寒牧区的一种人工种草技术,优良的牧草组合是这项技术得以应用和推广的基础,本试验针对川西北牧区的特点选用五种多年生牧草和四种一年生牧草进行混播组合,选出了1个优良的多年生牧草组合和2个优良的一年生组合。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对我国“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已经历时二十余载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草食性畜禽的理论依据,就是为推进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和草畜平衡,要因地制宜发展人工种草,依靠大面积高产量的人工种草来弥补牧区饲草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以拉萨市3县传统农区、农牧交错区和牧区的气候特征、适种品种为基础,查阅西藏农业科研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河谷农区开展冬青稞、冬小麦收获后种植燕麦、箭筈豌豆、黑麦草等牧草的复种模式,并将豆科牧草箭筈豌豆、苜蓿纳入轮作模式中,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农牧交错区充分发挥农牧交错优势,进行科学的配送模式探索,海拔4000 m以下挖掘高产优质饲草资源,并大力推广较为成熟的品种饲用玉米、燕麦等,开展以饲用玉米和燕麦为主栽品种的轮作制度;牧区推广燕麦+箭筈豌豆、小黑麦+箭筈豌豆等窝圈种草混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饲草被人们誉为"绿色黄金",是综合经济效益很高的作物。近年,湖南省种草保留面积约22.7万公顷,饲草自给率低,在种草、收草、加工机械与技术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本刊特推出"饲草生产与利用技术"连载,宣传推广饲草种植的相关技术和典型模式,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业科技》2011,(9):57-57
由荣廷昭院士担任首席专家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在饲草玉米、青贮玉米品种选育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经过基础材料的引进、鉴定筛选、杂交组配等环节,育成了具有超高产、强优势特性的玉草3号和具有耐涝特性的玉草4号等饲草玉米新品系,集成了一套饲草玉米高产栽培核心技术,提出了夏秋种植饲草玉米、秋冬空闲田地种植耐涝饲草玉米的新模式,解决了四川省种草养畜业夏秋季节无作物可种、秋冬田地空闲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彭剑 《农村科技》2010,(9):91-92
目前,在畜牧业饲草生产中,存在重种植、轻管理和利用的问题,严重影响种草效益。  相似文献   

8.
兴安盟是以玉米种植为主的半干旱区,历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在30万hm2,占粮、豆总播种面积的45%。除解决粮食外,秸秆用于饲草和燃料,农区的畜牧业主要用玉米秸秆作饲草。近几年,由于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牧区的饲草也要靠玉米秸秆来补充。所以,研究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实用性,解决秸秆和籽粒双丰收,是兴安盟畜牧业能否在农区发展扩大,牧区饲草、饲料能否保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川西北牧区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园区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以及现有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燕麦‘青甜1号’在高寒牧区适应能力强,产量高,是人工种草的优选品种,在修复退化的天然草地、平衡牲畜饲草料供给、维持草地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20年饲草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2021年栽培试验结果以及试验示范,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系统总结了适宜甘南州栽培的燕麦品种‘青甜1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当地发展饲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种草养鱼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是近年来比较多的被采用的一种生产方式,科学、合理、效益高。在种植这些渔草时应尽量种植在地势偏高、土壤肥力较高的地方。还要进行种草地块与鱼塘地块的划分及种植渔草的地块划分。饲草施基肥和追肥,二者相互配合,保证饲草的营养供应。  相似文献   

12.
川西北高原藏区是西部落后地区之一,也是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重要区域之一,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的研究,对于中国西部经济的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川西北高原藏区脱贫后返贫问题及原因,从川西北高原藏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创新产业发展和创新辅助等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涵盖川西北高原藏区旅游产业、林业、药材产业、牦牛产业等与可持续扶贫结合,涉及动态管理、资金互助、精准医疗、教育助学等一系列辅助机制。从实事求是的思想出发,实现可持续扶贫才是我们要一直为之而奋斗努力的,结合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的实际,研究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从而具有客观性、现实性、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肃南县高寒牧区饲用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饲草种植是高寒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由于牧区耕地有限,种植的饲草品种单一、品质差、产量低,加之退牧还草和围栏禁牧等工程实施后草原面积相对减少,难以满足舍饲喂养家畜饲料日益增长的需求量,饲草种植和基地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提高饲用玉米栽培技术水平是提高饲草产量、品质,增加畜草储存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开展高产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总结高产创建经验基础上,总结出肃南县高寒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在我省,随着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力度的加大,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农区草食家禽家畜的发展,使饲草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饲草的良好效益,使种草养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条有效途径。新的一年,又到了准备春播的时候,由于饲草对农  相似文献   

15.
张琼秀 《北京农业》2011,(15):36-37
根据川西北高原—四川省甘孜州莱州仙桃生产技术现状和当地不同生态条件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该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从建园、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莱州仙桃优质丰产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8-29
康玉3号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川西北高原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在2010—2011年甘孜州杂交玉米早熟组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区试平均单产8 928.60 kg/hm~2,较对照阿单9号增产7.93%;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0 574.21 kg/hm~2,比对照阿单9号增产7.25%。5个试点中4点增产,其中3个试点是第1位。该品种种子顶土能力强,幼苗生长健壮,耐密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2016年3月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川西北高原特别是甘孜州玉米产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将推动川西北高原特别是甘孜州高山区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醇溶蛋白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川西北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与所建指纹库材料的遗传差别。[方法]对采集于川西北高原、新疆、西藏、青海的55份垂穗披碱草材料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A-PAGE),建立醇溶蛋白指纹库,将川西北高原材料的醇溶蛋白指纹与指纹库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川西北高原材料中分离出41条带纹,多态率为87.80%,少于所建指纹库材料(45条带纹,多态率93.33%)。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遗传相似系数也小于所建指纹库材料,表明川西北高原材料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川西北高原材料的特有带纹条数(2条)占指纹库共有带纹条数(5条)的40%,说明川西北高原垂穗披碱草具有自己特有的遗传特征。[结论]川西北高原材料可聚为一类,其醇溶蛋白图谱类型与材料所在的海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康玉1号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适宜川西北高原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在2008—2010年甘孜州杂交玉米早熟组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区试平均产量8 683.88 kg/hm2,较对照阿单9号增产13.7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112.14 kg/hm2,比对照阿单9号增产7.82%。5个试点全部增产,其中3个试点是第1位。该品种种子顶土能力强,幼苗生长健壮,耐密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2013年11月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川西北高原特别是甘孜州玉米产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将推动川西北高原特别是甘孜州高山区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种草养鱼可利用池塘的荒坡、荒地,塘泥可用作种草的肥料,种出的饲草又可返塘喂鱼,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鱼的产量。现将种草养鱼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根据上海精养鱼塘的生产现状,经3年(1992~1995年)大面积试验实施,指出种植高产饲草代替部分精料,以草换鱼是解决饲料不足和我国粮食短缺的有效途径。实践中,按照鱼的摄食规律,科学选择草种,合理组合草种、重视科学种草栽培技术是稳定发展本市节粮型淡水养殖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