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舍饲条件下陕北白绒山羊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将36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周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期母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饲养试验,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7.79%,8.45%,9.79%,10.40%)对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和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和羊绒细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羊绒与羊毛的生长速度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当蛋白质水平为10.40%时,绒毛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因此,可以认为,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期母羊饲粮的适宜蛋白水平为8.45%~9.79%。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HMBi)对哺乳期母羊和羔羊绒毛品质以及哺乳羔羊体内含硫氨基酸转运载体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取27对年龄、体重、分娩日期相近且均产单羔的哺乳初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及其初生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对母子),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和4%的HMBi。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母羊绒毛和粗毛长度随HMBi添加水平提高有增加趋势,其中4%组母羊绒毛长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组试验羔羊绒毛、粗毛长度及绒毛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母羊饲喂不同水平HMBi对其哺乳羔羊皮肤内SLC3A2基因的表达量和空肠内SLC1A5基因的表达量有显著影响(P0.05),SLC38A2和SLC6A19基因的表达量在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在不同组织中,4种基因的肝脏表达量最高,皮肤表达量最低;在小肠不同区段,SLC3A2基因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SLC38A2、SLC1A5和SLC6A19基因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综上,哺乳期绒山羊饲粮中添加HMBi可提高母羊绒毛生长速度,但对其哺乳羔羊绒毛品质无明显影响;根据4种氨基酸转运载体相关基因表达量的表达规律,可以推测出:肝脏是氨基酸代谢较为活跃的场所;小肠中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可能是肠道游离氨基酸被吸收的主要部位,而在回肠的吸收量较少。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锌水平对生绒期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产绒性能及绒生长相关激素含量的影响,旨在确定生绒期陕北白绒山羊饲粮适宜的锌水平。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32只体况良好及体重相近的8月龄陕北白绒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锌水平为28.57 mg/kg DM),3个试验组(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饲料级硫酸锌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锌水平依次为50、70和100 mg/kg DM,预试期15 d,正试期6个月。结果显示:1)饲粮锌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干物质采食量(DMI)及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山羊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且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锌水平对试验初和试验末羊绒细度及产绒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末羊绒长度Ⅲ组显著大于Ⅰ组(P0.05),而Ⅳ组则极显著大于Ⅲ组(P0.01),显著大于Ⅱ组(P0.05)。Ⅲ组羊绒生长量及羊绒生长率均显著高于Ⅰ组及Ⅳ组(P0.05),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3)随着陕北白绒山羊生绒期的推进,血清褪黑激素(M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生长激素(GH)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而血清催乳素(PRL)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饲粮锌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试验期内血清MT、PRL含量及试验中期GH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中期Ⅲ组血清IGF-1含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试验末期Ⅲ组血清IGF-1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及Ⅳ组(P0.05)。试验末期Ⅲ组血清GH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生绒期陕北白绒山羊饲粮适宜的锌水平为70 mg/kg DM。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期绒山羊埋植褪黑素对其1月龄羔羊皮肤毛囊发育的影响,探讨通过母体调控胎儿期毛囊发育的可行性。选取20只体重(39.89±1.24) kg的已妊娠2个月的内蒙古绒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只母羊为1个重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在妊娠期60 d和120 d 2次埋植褪黑素,埋植剂量为2 mg/kg BW,记录羔羊初生重,在母羊抓绒时记录产绒量,同时采集(32±4)日龄羔羊皮肤样品分析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埋植对母羊产绒量及其子代的初生重没有影响,褪黑素埋植对子代绒山羊1月龄皮肤初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密度、成熟次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值、成熟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值均无影响,显著提高了成熟次级毛囊比例。可见,妊娠期埋植褪黑素能够促进羔羊次级毛囊的发育成熟,通过妊娠期埋植褪黑素促进羔羊毛囊发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开展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一)绒山羊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母羊妊娠期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对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及羔羊的初生重、健康状况和羔羊成活率都相当重要。1.妊娠前期的饲养。妊娠前期为怀孕前3个月。此时多为秋、冬季节,正是绒毛生长较旺时期,这个阶段胎儿生长速度较慢,母羊可以只按照正常饲喂,保持配种时膘情即可。  相似文献   

6.
选取2.5岁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母羊各6只,做好标记后,随群放牧,四季无补饲。2次收绒期间,每月观察羊绒生长情况并采集羊绒及皮肤样品,以分析羊绒生长及毛囊活性不同月份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在松嫩羊草草地放牧可获得较高产绒性能,羯羊、母羊产绒量分别达467.41g和356.87g,羯羊的净绒率显著高于母羊(P<0.05);7月个别羊只皮肤表面出现绒毛,8月至次年1月为绒毛生长旺盛期,生长速度可高达2.8 cm/月,绒毛生长高峰出现在11月份,季节更替与牧草数量/质量下降对绒毛纤维直径未造成显著影响;毛囊密度及毛囊活性变化规律与同类研究一致,次级毛囊活性高峰期出现较晚,出现于10月;羯羊与母羊毛囊密度、次级毛囊活性和S/P无显著差异,不同月份间变化规律也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代谢能水平对绒山羊母羊增重、血浆生殖激素浓度、初乳产量、初乳乳成分及羔羊初乳期生长的影响。选用18只体重(39.75±2.86)kg、年龄3~4岁,处于妊娠91 d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根据NRC制订基础饲粮,各组饲粮代谢能分别为7.70(基础饲粮的70%)、11.00(基础饲粮,对照组)、14.30 MJ/kg(基础饲粮的130%)。预试期为妊娠91~100 d,正试期为妊娠第110天至产后第5天。结果表明:1)14.30 M J/kg饲粮代谢能可显著提高妊娠后期血浆雌二醇(E2)浓度平均值、妊娠后期母羊体增重、产后第1~4天初乳乳蛋白含量及初乳期羔羊平均日增重(P0.05);母羊饲粮代谢能水平对母羊血浆孕酮(P4)及催乳素(PRL)浓度、初乳乳脂含量(产后第4天除外)、羔羊初生重影响不显著(P0.05)。2)7.70 MJ/kg饲粮代谢能可降低妊娠后期母羊血浆E2、P4及PRL浓度平均值,妊娠后期母羊体增重,羔羊初生重,初乳产量(产后第5天除外),初乳乳蛋白含量(产后第1、3天除外),初乳期羔羊平均日增重,但影响不显著(P0.05),显著降低初乳乳脂含量(产后第3天除外)(P0.05)。因此,饲粮代谢能为14.30 M J/kg更适合妊娠后期母羊,为应对饲草料不足可以以代谢能为7.70 MJ/kg的饲粮限饲。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陕北地区白绒山羊母羊产羔后营养不足导致体况恢复和生长缓慢问题,试验以600只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300只补饲精料记为补饲组,300只不补饲精料记为对照组,从补饲组和对照组各选取60只不同月龄的怀孕母羊及其所产羔羊(每组均为公母各半,且所有羔羊同一天出生)为监测对象,在母羊产羔日和羔羊出栏时测定母羊及羔羊体重,计算不同月龄母羊、羔羊日增重,同时测定出栏羔羊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干物质含量及肌肉剪切力、熟肉率、失水率和羊绒长度、细度、断裂强度指标,探究补饲精料和不补饲精料对陕北白绒山日增重及肉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组和对照组12~18月龄母羊日增重显著高于18月龄以上母羊(P<0.05),随补祠时间延长,补饲组母羊体重均增加,但随月龄的增加,母羊日增重逐渐减少;对照组除12~18月龄母羊体重增加外,18月龄以上母羊体重均在降低,且随月龄的增加,母羊日减重逐渐增加。补饲组公母羔羊日增重较对照组公母羔羊分别显著提高12.32%和13.23%(P<0.05),补饲组和对照组公羔日增重较母羔显著提高8.31%和9.19%(P<0.05)。补饲组羔羊出栏时...  相似文献   

9.
影响波尔山羊初生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分析了遗传因素、羔羊性别、母羊年龄、窝产羔数等因素对波尔山羊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尔山羊初生重的遗传力为0.22,公母羔的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72和3.15 kg,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母羊产羔年龄对羔羊初生重有显著差异影响(P<0.05),其中母羊在3岁时所产羔羊的初生重最大,而母羊在1岁时所产羔羊的初生重最小;窝产羔数对羔羊初生重也存在着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窝产单羔数的羔羊初生重最大,而窝产3羔数的羔羊初生重最小.  相似文献   

10.
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羔羊钙磷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钙磷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羔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为制订陕北白绒山羊钙磷需要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36只((16.48±2.37)kg)日龄、体况相近的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羔羊,采用2×2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分别饲喂不同钙磷水平的日粮,Ⅰ组(0.60%钙、0.45%磷)、Ⅱ组(0.60%钙、0.65%磷)、Ⅲ组(0.80%钙、0.45%磷)和Ⅳ组(0.80%钙、0.65%磷)。试验共65d。在试验第30天,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羊,共12只,分别放入单独的代谢笼中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不同钙磷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羔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高钙、高磷水平日粮能够显著的提高日增重(P0.05)。2)日粮不同钙水平显著影响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羔羊的总能消化率和代谢率(P0.05)。3)日粮不同钙磷水平分别显著影响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羔羊的进食钙、磷量,排泄钙、磷量,沉积钙、磷量(P0.05)。排泄钙、磷与进食钙、磷之间的线性关系分别为Y=0.662X+0.929(R~2=0.993),Y=0.776X+0.506(R~2=0.996),根据进食钙、磷与排泄钙、磷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外推出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羔羊的内源损失钙、磷分别为0.929、0.506g·d~(-1)。沉积钙、磷与日增重之间的线性关系分别为Y=47.737 X-21.622(R~2=0.649),Y=53.770 X+18.973(R2=0.448)。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羔羊沉积钙、磷与日增重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钙的最适添加水平为0.80%,磷的最适添加水平为0.4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舍饲条件下饲喂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全粗料饲粮与全混合日粮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0只4月龄断奶羯羔分为对照组(CG组)和试验组(EG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CG组饲喂全粗料饲粮,育肥前期、中期与后期的NFC/NDF分别为0.13、0.12和0.12,EG组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日粮,NFC/NDF分别为0.78、0.77和0.77。试验结束时,分别从CG组和EG组中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CG组相比,EG组羔羊的终末体重、总增重显著增加(P0.05),干物质采食量趋于显著地下降(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G组相比,EG组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GR值均显著增加(P0.05);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头、毛皮、血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3)EG组羔羊皱胃重量占复胃总重比例显著低于CG组(P0.05),瘤胃重量、皱胃重量分别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低于CG组(P0.05)。EG组羔羊的大肠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与小肠重量均显著低于CG组(P0.05)。结果提示,与饲喂NFC/NDF为0.77~0.78的全混合日粮相比,饲喂NFC/NDF为0.12~0.13的全粗料饲粮降低了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的发育速度,但增加了胃肠道重占体重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母羊因素对哺乳期云上黑山羊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根据母羊体重、胎次分别选取云上黑山羊初生羔羊90只和120只,公、母各半,从出生开始直至90日龄断奶,每10天进行1次体重测定,进行生长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母羊产后体重对羔羊初生重、哺乳期体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母羔中,38~45 kg母羊组和48~62 kg母羊组的羔羊初生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28~35 kg母羊组(P<0.05)。公羔中,38~45 kg母羊组的羔羊初生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羔羊(P<0.05),48~62 kg母羊组其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羔羊(P<0.05)。(2)母羊胎次对母羔初生重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母羔哺乳期体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母羔中,3胎、4胎母羊组的羔羊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1胎和2胎母羊组;母羊胎次对公羔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母羊产后体重显著影响羔羊胎儿期和哺乳期的生长发育,合适的母羊体重可以为羔羊提供充足的营养;母羊胎次仅对哺乳期母羔具有显著影响,母羊的母性行为随胎次的增加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舍饲育肥与放牧育肥两种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与羔羊日粮微量元素消化率的影响。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选择5周岁成年母羊与4月龄断奶羔羊各60只,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饲养模式,分为舍饲育肥和放牧育肥;因素2为年龄,分为成年母羊和断奶羔羊。母羊育肥期为60 d,羔羊育肥期为90 d。结果表明,绒山羊的日粮微量元素消化率存在年龄差异;在育肥前期,与羔羊组相比,成年母羊Cu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羔羊组(P0.000 1);Fe的消化率显著地低于羔羊组(P=0.02)。在育肥后期,成年母羊Cu、Zn的消化率极显著地高于羔羊组(P=0.001、P0.000 1);Fe和Mn的消化率显著地低于羔羊组(P=0.03、P=0.05)。不同饲养模式也会影响绒山羊对日粮微量元素的消化率;在育肥前期,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绒山羊Cu、Mn的消化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绒山羊(P=0.048、P0.000 1),Fe、Zn的消化率却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03、P=0.000 4)。在育肥后期,舍饲组羔羊Cu、Mn、Zn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00 1)。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瘤胃保护型亮氨酸(RP-Leu)对滩羊母羊繁殖性能、消化性能及初乳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为(42.18±2.62)kg的经产滩羊母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10%、0.20%和0.30%的RP-Leu。试验期为妊娠后第35天始至分娩后第60天(断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母羊饲粮添加0.20%RP-Leu显著提高了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P0.05),显著提高了妊娠期母羊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了初乳中乳脂、乳蛋白和乳糖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母羊分娩后第15天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20%RP-Leu能够改善妊娠滩羊氮沉积和初乳品质,同时实现促进羔羊生长发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白绒山羊和陕细毛羊进行防疫注射、药物灌服和药浴等综合防治后,成年母羊和周岁母羊增重极显著(P<0.01),育成羔羊增生显著;白绒山羊成年母羊和周岁母羊产绒量分别提高24%和27.2%,陕北细毛羊成年母羊和育成盖羊剪毛量分别提高10.2%和14.7%;羔羊断奶重、育成重提高极显著(P<0.01)。综合防治使成年母羊受胎率和产羔率明显提高,流产率降低,白绒山羊成年母羊繁殖成活率提高24%,陕北细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13):35-38
试验通过为内蒙古白绒山羊妊娠后期母羊提供不同代谢能水平的日粮,研究母羊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初生羔羊发育状况的影响,以及日粮不同能量水平条件下妊娠母羊对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母羊妊娠后期高能日粮和低能日粮对羔羊初生重影响显著,母羊妊娠后期高代谢能(14.3 MJ/kg)可以有效增加羔羊体尺;日粮代谢能水平会显著影响母羊妊娠后期的体增重。本试验中,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4.3 MJ/kg时,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妊娠后期体增重最大;高的日粮代谢能水平(14.3 MJ/kg)会增加内蒙古白绒山羊妊娠后期母羊日粮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尤其是粗蛋白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牙山黑绒山羊不同年龄的产绒规律,选取240只1~8周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测定放牧条件下绒山羊的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结果表明:在产绒量方面,相邻年龄间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量、绒长度和绒细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1周岁母羊产绒量最低(379.74 g),2~4周岁母羊产绒量呈逐年增长趋势(475.09~502.63 g),5周岁以后开始下降(466.95 g);在羊绒长度方面,1周岁母羊绒长度最短(5.78 cm),2~4周岁绒长度呈逐渐增长趋势(6.43~6.72 cm),4周岁母羊绒长度最长(6.72 cm),5周岁母羊绒长度开始下降(6.45 cm);在羊绒细度方面,1周岁母羊羊绒细度最小(14.43μm),2~5周岁母羊绒细度呈逐渐增长趋势(15.27~15.86μm),5周岁时达到最粗(15.86μm)。由此可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在2~4周岁时达到最佳阶段,5周岁以后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8.
做好母羊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对于肉羊的养殖十分重要,可以增强新生羔羊的体质,增加羔羊的初生重,减少初生羔羊的死亡率。妊娠期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根据这两个期的不同特点及营养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饲养管理,可以确保母羊的健康以及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在母羊的妊娠期做妊娠母羊的保胎工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敲除FGF5基因对陕北白绒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实验以敲除FGF5基因的陕北白绒山羊(公、母羊各8只,阳性)、同龄普通陕北白绒山羊(公、母羊各5只,阴性)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0月龄、1岁与1.5岁时测定8项血常规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常规指标中,10月龄、1岁时,阳性公羊的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显著低于阴性公羊(P0.05),阳性母羊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血红蛋白(HGB)、HCT极显著高于阴性母羊(P0.01);1岁时,阳性公羊和母羊的红细胞数目(RBC)均显著高于阴性公羊和母羊(P0.05);1.5岁时,阳性母羊的白细胞数目(WBC)显著高于阴性母羊(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10月龄时,阳性母羊的球蛋白极显著低于阴性母羊(P0.01);1岁、1.5岁时,阳性母羊的白蛋白极显著高于阴性母羊(P0.01);1.5岁时,阳性母羊的尿素极显著低于阴性母羊(P0.01);其余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因所有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说明敲除FGF5基因的陕北白绒山羊的蛋白质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肝胆功能、钙磷代谢均无显著影响。表明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FGF5基因并未对陕北白绒山羊的健康产生影响,但部分存在显著差异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非长绒期控制光照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褪黑激素(MLT)含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2只年龄、产绒量和体重基本一致的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分为控制光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采集血液样品进行褪黑激素含量测定,利用SAS 9.0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光照(试验组)使白绒山羊血液中的MLT含量在20:00、21:40、6:40时高于对照组,20:00、6:40时两组白绒山羊MLT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白绒山羊血液中MLT含量的高峰期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10月,试验组与对照组MLT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中10月白绒山羊血液中的MLT含量明显高于6月,但控制光照的白绒山羊血液中的MLT含量最高,说明控制光照可改变皮肤毛囊发育及绒毛生长周期,最终使内蒙古白绒山羊在非长绒期绒毛提前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