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腥草的栽培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腥草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60厘米,全株具鱼腥气.茎下部伏地或作地下茎状生于表土层中,白色,节上生根,茎上部直立.单叶互生,心脏形全缘,暗绿色,叶柄长1~3厘米.穗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基部有4个白色花瓣状总苞片,花小而密集.果为蒴果.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相似文献   

2.
鱼腥草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腥草,别名折耳根,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自然状态下高约30cm。地下茎节上生根,叶互生,卵形,叶柄基部鞘状抱茎。花小,淡黄色或白色,穗状花序顶生,果近球形。中医上鱼腥草全草入药,性寒凉,清热解毒利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学名蕺菜,俗称猪鼻孔、臭草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是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云、贵、川等地.野生在田埂、路沟旁.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及其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Houttuynia codata Thuno.)又名蕺菜、侧耳根、狗贴耳,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因有鱼腥气味而得名.除作蔬菜食用外,又是很好的中药材.因此,栽培鱼腥草将会获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既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又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蔬菜。目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种植     
鱼腥草,生物学名称为蕺菜(Houttnynia Cordard),又名"折耳根",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因茎和叶有特异的鱼腥味,所以得名鱼腥草.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状态下高约 30厘米,人工栽培可达 60~ 80厘米。地下茎节上生根,叶互生卵形,基出五脉,叶柄基部鞘状抱茎。花小,淡黄或白色,穗状花序顶生,果近球形。鱼腥草性寒凉,清热解毒利水,长期以来作为药物,大多自然采挖。……  相似文献   

8.
列当属杂草对新疆地区的加工番茄、向日葵、西甜瓜等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促进列当种子"自杀发芽"物质的化学合成,本研究探索了鱼腥草叶片甲醇浸提液对两种列当种子萌发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鱼腥草对列当种子的萌发刺激作用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不同产地的鱼腥草对两种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广西产鱼腥草的甲醇提取物在浓度为35...  相似文献   

9.
<正>鱼腥草学名蕺菜,别名葅菜,俗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等。鱼腥草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云、贵、川等地。野生在田埂、路沟旁。鱼腥草性寒、味辛、微温、苦,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鱼腥草多以嫩茎叶和地下嫩根供食用,目前鱼腥草的地下茎作为一种新鲜蔬菜,可做菜食用,可凉拌、炒食、做汤或腌渍,能制作多种具有独特风味的菜肴,营养丰富,很有开发前景,在城乡市场十分畅销。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又名蕺菜,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野菜。它是三白草科鱼腥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60厘米,具有发达的根状茎,下部伏地生长,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光照好的地方泛紫红色。叶片薄纸质,成熟后正面暗绿色,叶背淡绿或带紫红色。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对生,花小,有白色花瓣状苞片4枚,花期5~7月。叶片用手轻揉后便可闻到一股独特的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因地域不同,在各地还有许多别称,如折耳根、猪母草、臭菜等。鱼腥草在我国黄河以南都有分布,以江苏、浙江、安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最多,生长在阴湿的溪边、林缘、田边地角和山野沟壑…  相似文献   

11.
鱼腥草栽培技术福建省上杭白沙国有林场梁仰贞鱼腥草又名蕺菜,系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鱼腥气味。叶卵状心形,初夏开花,花小型白色,鱼腥草是常用中药,有清热解毒排浓功效,可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疮痈肿毒等疾病。幼嫩的茎叶可作蔬菜,也可加工成保健饮料。开...  相似文献   

12.
高山特色蔬菜鱼腥草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别名蕺耳根、侧耳根、狗贴耳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蔬菜食用部分为地下嫩茎,嫩叶也可食用。鱼腥草原产亚洲、北美,在我国和日本都有分布,我国食用鱼腥草较早,鱼腥草在古代是一种野生蔬菜,可救荒,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进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属药食同源作物,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近年来,随着对鱼腥草的研究力度加大,发现该种植物在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方面有功效显著。要结合基层地区农民栽培习惯,总结适宜当地的鱼腥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转变传统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该文结合云南曲靖市长底乡种植经验,总结了种植地选择与整理、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鱼腥草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当地鱼腥草的种植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芳香特菜—鱼腥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腥草别名蕺菜、蕺耳根 ,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 植物学特征鱼腥草高 15~ 5 0cm ,有腥臭味。茎细长 ,匍匐地下 ,上部直立 ,紫色 ;地下茎白色 ,有节 ,粗 0 .4~ 0 .6cm ,节间长 3.5~ 4 .5cm ,每节易生不定根。叶互生 ,心形或阔卵形 ,长 3~ 8cm、宽 4~ 6cm ,先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人工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侧耳根”。建阳市小湖镇鱼腥草资源丰富,山地、塘地、田埂边或林下湿地都有生长。作为福建三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鱼腥草种植基地,我镇将野生的鱼腥草引种进行人工栽培,并获得成功;栽培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年最高亩产达5000千克。总结三年的生产实践,现将鱼腥草人工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6.
1.实用价值:鱼腥草又称侧耳根,蕺菜,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据测定,鱼腥草含蛋白质2%,脂肪0.4%,多糖6%,钙0.074%,磷0.053%,挥发油0.12~0.05%;还含有蕺菜碱、槲皮素、异槲皮甙,瑞诺甙,金丝桃甙等。鱼腥草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又名蕺菜、侧耳根、猪鼻孔,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福建省各地多有野生分布。鱼腥草既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生蔬菜。福建、云南、四川、贵州、广东等地开发利用鱼腥草的规模不断扩大,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李光富  路华方  李雪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84-13786
[目的]分离和鉴定鱼腥草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用滤纸片法对4种指示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鱼腥草各器官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根中1株,茎中10株,叶中2株;经形态鉴定,其分别属于子囊菌纲的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曲霉属、镰孢属、茎点霉属及丝核菌属;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而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强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存在具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9.
鱼腥草因有一股腥味而得名,又叫蕺菜、侧耳根、臭草等,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在长江以南都有分布,在我国古代就是一种野生蔬菜,可救荒。唐代《新修本草》把它列入菜部,说鱼腥草“茎紫赤色,多生湿地、山谷阴处。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我国食用鱼腥草至少有2400年的历史,越王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曾采过鱼腥草食用。南宋《会稽志》载:“蕺山在府西北六里,越王尝采蕺于此。”以后的《遵义府志》也载有:“侧耳根即蕺菜,荒年民掘食其根。”鱼腥草有一种苦腥味,《齐民要术》中就有鱼腥草去苦腥的方法——蕺菹法…  相似文献   

20.
鱼腥草,别名蕺菜、侧耳根、赤耳根,属三白草和蕺草属,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鱼腥草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干旱,较耐寒,在-15℃以下仍可越冬。4~5月开花,6~7月结果,11月下旬开始谢苗,次年3月返青。土壤要求不严,但忌干旱,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人工种植好管理。1 鱼腥草高产种植技术: 1.1 整地施肥选肥沃疏松、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沙质壤土或富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