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4,117(2):111-126
Nature reserves can be considered a land-use category that competes with other land-uses for territory. Therefore, one fundamental goal in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to arrive at nature reserve designs that protect the most valuable lands for conservation, and avoid the inclusion of tracts of land valuable for other stakeholders. However, the complexity of conservation issues, the urgency for protecting critical biodiversity components and the lack of data have forced planners to rely on expert knowledge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for designing nature reserves. Handling expert and public knowledge is challenging because it can be subjective, biased, value laden, context specific, and ambiguous. Here, we present a l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LSA) approach for designing the Sierra San Pedro Mártir National Park, Baja California, Mexico. The LSA allowed us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SSPM in terms of delimitation (inclusion of the most valuable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zoning (segregation of incompatible land-uses).  相似文献   

2.
任平    兰亭超    周介铭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272-275,28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但是在最近几年试点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很多涉及到拆旧区和集中居住区的空间选择与布局规划。为规避拆旧区和集中居住区选择的随意性和风险性,为“增减挂钩”规范化运行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通过构建增减挂钩拆旧区与集中居住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等对该区域进行适宜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 拆旧适宜性评价总分值介于0.26~0.64的区域为拆旧适宜区,集中居住区适宜性评价总分值介于0.64~0.79之间的区域为集中居住适宜区。(2) 拆旧适宜区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边缘的城乡结合部和近郊区范围;集中居住适宜区主要布局于城镇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  相似文献   

3.
基于Boosting的决策树集成土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土地评价方法易受人为因素的限制,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决策树具有分类精度高、分类器可解释性强的优点,特别是C5.0采用了提高决策树分类精度的Boosting技术,提出利用Boosting技术的决策树集成C5.0进行土地评价的方法.采用C5.0算法对广东省七地资源进行了评价,对不使用Boosting的决策树和使用Boosting决策树集成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决策树进行土地质量评价能够得到较高的评价精度,且Boosting决策树集成的土地评价精度高于不使用Boosting的决策树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固阳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限制因素法,采用“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研究固阳县自然、社会条件,选取地貌类型、地面坡度、土壤等因子,完成了固阳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摸清了固阳县土地资源现状,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生产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突变理论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多目标突变决策问题。在推导并建立了多目标突变决策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该模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对照层次分析法,对多目标突变决策方法进行了优缺点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据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对面向数据流的系统设计方法介绍的基础上,将该方法运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通过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数据分析获得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数据流模型即分层数据流图;并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设计获得系统结构图;最后根据系统结构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通过面向数据流的系统设计方法,提高了土地适宜性评价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在 RS与 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具体表现为通过空间分析 ,对不同土壤侵蚀下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特征下的土壤侵蚀状况、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的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 ,其次为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我国的水力侵蚀以微度水力侵蚀为主 ,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 ,侵蚀面积在逐渐减少 ;我国的风力侵蚀以剧烈风力侵蚀为主 ,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 ,侵蚀面积逐渐增加 ;在冻融侵蚀区以微度冻融侵蚀为主 ,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 ,侵蚀面积逐渐减小。对我国威胁最大的是风力侵蚀 ,因此 ,研究如何防治风力侵蚀 ,阻止土壤沙漠化 ,在目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耕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新增其他用地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划分了9大耕地适宜性分区,探讨其评价结果在新增建设用地时空配置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王辛庄镇60%以上的土地都具有较强的耕地适宜性,约50%的土地都承载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不同的规划目标导向下具有不同的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时空顺序。该适宜性评价方法为城市边缘带新增建设用地的配置提供了明晰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 土地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因子构成的非常复杂的物质系统,其内部分异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如适宜与不适宜、一等宜农地与二等宜农地)也具有相对性、模糊性,目前还没有绝对统一的定量评价指标,且当土地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土地评价的精确性就相对减小。神府东胜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的综合过渡地带,矿区内黄土丘陵地貌和风沙地貌交错分布,风蚀、水蚀交替进行,土壤、植被区系成分复杂,这就决定了矿区土地系统的复杂性。因此,矿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只有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及模糊多层次综合评判法,才能科学准确地判定各地类的质量特征,评价其适宜性和适宜等级。  相似文献   

10.
如何立足产业转移、生态环境及用地开发战略高度,科学甄别承接产业类型及其用地空间布局,对于中西部地区尤其重要。以承接产业典型代表池州市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区位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双重视角,构建产业转移判识模型,判识区域承接产业类型;从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开发程度、开发效益4个准则层,构建产业用地空间适宜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经典域、节域,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物元分析法,借助Matlab7.0、Arc GIS、Excel等数理软件,评价不同产业类型用地适宜程度,科学指导产业用地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表明:池州市产业区位商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10.5421、0.0315,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而比较劳动生产率整体偏低,大于1仅有5个行业类型;结合矿产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三大核心资源,判识未来承接及培育发展矿物采选业、纺织服装业、设备制造业、木材家具业及食品加工业5类产业;市域各类产业用地适宜普遍较低,且区域差异很大,较高集中分布市辖区和涓桥镇、乌沙镇、东流镇、香隅镇等沿江城镇带,以及围绕青阳县城周边的蓉城镇、陵阳镇、新河镇等集中连片区,而其他区域均较低;承接产业及工业发展空间走廊仅限于市辖区及沿江城镇带,其他区域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不适合大规模国土空间开发,只能适当发展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1.
杨凌示范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海影    韦安胜  陈竹君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158-162
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体系和标准,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3个方面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杨凌示范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达到较高水平,主要贡献者为土地建设利用率。土地集约经营程度亦较高,原因在于政府通过“土地银行”对农户家庭土地进行流转,流转的土地主要向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栽培集约化经营用地等转移,农业用地投入产出率高;(2)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处于中等水平,主要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且粮食作物单产及经济效益较低。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结果说明土地利用仍处于可持续合理阶段;(3)农业土地利用中设施栽培用地过量施肥问题突出,存在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的现象。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时,土地利用评价中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及粮食安全等评价因素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丰都三合水土保持生态园区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 ARC/INFO 8.0 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 SPSS 10 .0的支持下 ,探讨了基于 GIS的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 ,对重庆市丰都县三合水土保持生态园区土壤侵蚀危险性作了评价。评价中综合考虑了影响土壤侵蚀危险性的各个因素 ,避免了仅仅根据土层厚度来衡量土壤侵蚀危险性带来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结果表明 ,在三合水土保持生态园区 ,土壤侵蚀危险性主要受坡度、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度 3个因素的影响 ;园区内危险型、强险型和极险型土地面积占园区总面积的 5 7.4 9% ,土壤侵蚀危险性大。在园区内进行退耕还林时 ,不宜过多的营造经济林 ,应经济林和生态林并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模糊层次模型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武乡县涌泉乡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案例,采用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方法(AHP),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角度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改进的AHP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专家咨询法对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的影响等级进行评判,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综合评价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等级值为2.221 5,属于\"较好\"等级,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方法是一种科学、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和GIS的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增强对广西秋季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该文利用气象、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广西省秋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度、孕灾环境的脆弱度、干旱承灾体的易损度和抗灾能力等4个方面选取因子,构建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以此构建评估模型并计算广西秋旱灾害风险指数,再基于GIS绘制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中盆地和桂西部分山区;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和桂北的山区,桂南沿海和桂东南部分地区。利用广西干旱灾情数据验证表明,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结果与干旱灾情损失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该研究为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前防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决策树模型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矿区传统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决策树的1D3算法加以改进,建立基于改进决策树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以平禹二矿为研究区,将改进的评价模型运用到塌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选取7个评价指标作为测试属性,提取100个已确定复垦方向的评价单元作为样本,运用改进的ID3算法,构建研究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决策树,然后运用生成的决策树分类规则,对各评价单元按其属性进行分类,最终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复垦方向,并将分类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决策树模型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不依赖于经验知识,依靠样本的自主学习,制定分类规则,得到的分类结果较为客观合理,而且决策树分类规则确定后,可以直接应用于同一地区的其他待评价区,且分类过程简单明了,便于操作,避免传统评价方法中较为繁琐和复杂的计算过程,提高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效率,为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和改进灰色关联模型的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在山东省禹城市开展的系统土壤调查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获得的土壤肥力各要素数据信息基础上,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利用采样点肥力要素和空间信息数据,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方法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实现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定量化、自动化。评价获取了研究区土壤肥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与实地调查分析结果相符,表明运用该技术方法对土壤肥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该法开展的肥力评价对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并可为研究区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以黄土高原为例,按照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3个方面4个层次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克服了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工作中忽视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价值和作用的缺陷,可为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土地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松嫩草原西部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以杜尔波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研究以松嫩草原西部杜蒙县为研究区域,运用采用ARCGIS软件,逐级进行土地适宜性纲、类、等的划分。经分析和统计,最终获得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各级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根据多次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逐次求取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求出综合效益评价值,并以江苏省溧阳市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为例。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效果较好,但社会效益和部分生态效益指标增加不明显,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应重视促进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大兴永定河沙地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建立了一套能完整反映北京市大兴永定河沙地治理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实现了效益评价的客观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