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子吸附剂除去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分子吸附剂从盐度30,pH8.30左右的海水中动态和半静态吸附除去铜、锌、铅、镉离子。动态吸附结果表明,对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为Cu~(2+)>Pb~(2+)>Zn~(2+)>Cd~(2+),吸附选择性为Cu~(2+)>Zn~(2+)>Pb~(2+)>Cd~(2+)。半静态吸附17h,对12.1μg/L Cu~(2+)除去率为89.3%;对22.5μg/L Zn~(2+)为82.7%;对104.8μg/L Pb~(2+)为59.4%;200.8μg/L Cd~(2+)为59.0%。为消除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幼体的毒性,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低浓度镉污染对河蚬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较低浓度污染时,水体中镉单独作用以及镉、锌、铜联合作用的情况下,河蚬对镉的富集效应。试验表明,在单独存在1μg/L及10μg/L的镉污染的情况下,河蚬体内对镉的富集与环境中镉的浓度、暴露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虽然在10μg/L的镉、锌、铜联合作用时,河蚬对镉的吸收发生明显的抑制,但在1μg/L浓度的联合作用时,积累效应与暴露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天津渤海湾4种重金属的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渤海湾近岸海域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以天津渤海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区域,共设置34个采样点,于2013年9月17-23日采集水样,分析表层水体中铜(Cu)、镉(Cd)、铅(Pb)和锌(Zn)4种常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Cd、Pb和Zn的浓度分别为2.47~8.27μg/L、0.06~0.26μg/L、2.21~8.26μg/L和5.26~70.32μg/L,平均值分别为4.56μg/L、0.12μg/L、4.72μg/L和36.65μg/L。根据我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4种重金属基本满足Ⅰ类或Ⅱ类海水水质标准;基于4种重金属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曲线,分别获得相应的5%物种危害浓度(HC5),并采用风险熵(RQ)对4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域表层水中存在生态风险的重金属为Cu和Zn,与之相比Cd和Pb的生态风险可以忽略不计。研究认为我国目前的《海水水质标准》低估了Cu和Zn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不能够满足对水生生物的保护需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象山港重点增养殖区重金属残留量分布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根据2002年6月对象山港重点增养殖区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研究象山港水体中重金属残留量、分布及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体中重金属铜、铅、锌、镉、总汞、砷、总铬的含量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铜、镉、砷、总铬的含量很低,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铅、锌、总汞的含量在一类和二类标准之间。重金属铜、铅、锌、镉在支港黄墩港含量较高,4区(主港)或3区(西沪港)最低,其中锌以港口及其延伸的主港区含量最高;汞、砷、铬则在4区及其邻近分区含量较高。象山港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在东海10个重点河口港湾中)属于偏高,近5年来水体中铜、汞和砷含量波动大,其它重金属含量稳中有升。象山港水体中的重金属来源于自然和人为活动两部分,前者主要来源于象山港汇水区土壤和矿物中的重金属,后者为周边各汇水区电镀、化工等乡镇企业的污水汇入。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156 m蓄水后典型库湾溶解态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库湾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2007年4月在三峡水库典型库湾(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及其毗邻干流开展了现场调查,测定了溶解态重金属铜、铅、铁和镉的含量.结果表明:2007年4月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其典型库湾(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水体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铅最高,铜、铁次之,镉最低.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中各溶解态重金属具有较为一致的分布规律;干、支流水体中溶解态铜的平均浓度相差较大.香溪河库湾、大宁河库湾平均浓度均低于与其毗邻干流;两库湾水体中溶解态铅的平均浓度略低于其毗邻十流的,但差别不大;干、支流水体中溶解态铁、镉的平均浓度摹本一致.两库湾中各溶解态重金属的平均浓度相差不大.与蓄水前和135m蓄水后的历史数据相比较,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干流和香溪河库湾溶解态铜、铅和镉的浓度都呈升高趋势,也显著高于长江干流其他水域,表明水库蓄水对区域痕量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一、海水养殖用水重金属离子限量标准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规定各重金属的限量为:汞≤0.0002mg/L、镉≤0.005mg/L、铅≤0.05mg/L、总铬≤0.1mg/L、砷≤0.03mg/L、铜≤0.01mg/L、锌≤0.1mg/L、硒≤0.02mg/L。从上可看出,汞、镉、铅、砷是有害无益的重金属离子,限量较低;铬、铜、锌、硒、铁、锰是对虾和藻类生长均需要的营养元素,在饲料中还需专门添加这些微量矿物质以促进对虾健康快速生长,但这些超量了亦会有害;铁作为重金属离子在标准中不作要求,可见相对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镉和锌对可口革囊星虫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镉、锌离子对可口革囊星虫的单一和联合毒性。结果显示:镉离子对可口革囊星虫的48 h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01 mg/L和175 mg/L,锌离子对可口革囊星虫的48 h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2 mg/L和61 mg/L,镉和锌对可口革囊星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7.5 mg/L和6.1 mg/L;镉和锌对可口革囊星虫的联合毒性在48 h和96 h时AI<0,相互拮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魁蚶对3种重金属生物富集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魁蚶为研究对象,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魁蚶对3种重金属As、Cd、Pb的生物富集试验,对魁蚶体内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非线性拟合,试验结果表明,魁蚶在GB 3097-1997二类水质标准下富集重金属的动力学常数分别为无机砷38.97,铅1039.88,镉1566.80;富集能力依次为镉铅无机砷;生物学半衰期分别为无机砷20.5d,铅15.4d,镉21.3d。结合NY 5135-2005《无公害食品蚶》的安全限量,通过生物富集系数换算得到魁蚶养殖水体中3种重金属安全限量分别为无机砷0.02900mg/L、铅0.00096mg/L、镉0.00064mg/L,可为制定的养殖魁蚶水质标准中安全限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元素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生物富集作用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汞和砷的检出率为0,镉、铅的检出率分别为96.15%、50%,铜和锌的检出率均为100%,铜、镉的超标率分别为38%、22.2%,锌和铅的超标率均为0。鳃、肝、螯足肌肉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腹部肌肉,且腹肌中的残留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0.
浒苔对海水中重金属的富集研究及食用安全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智禹 《福建水产》2012,34(1):71-75
研究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分别在镉(Cd2+,浓度分别为5、20、80μg/L)和铅(Pb2+,浓度分别为5、20、80μg/L)及对照组的海水中培养时,2种重金属在其体内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浒苔对Cd和Pb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Cd的富集倍数范围为558~1882倍,对Pb的富集倍数范围为6295~11080倍。本研究并对富集Pb和Cd后浒苔的食用安全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1.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草鱼种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重金属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联合毒性效应评价采用了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实验结果表明 ,镉对草鱼种的毒性大于锌。镉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 86mg/L、4 5 3mg/L、3 4 9mg/L ;锌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 18mg/L、7 36mg/L、5 73mg/L。镉与锌对草鱼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81mg/L、1 79mg/L。联合实验结果表明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在 2 4小时、4 8小时AI<0 ,为拮抗作用 ,这种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减弱 ,在 96小时 ,AI>0 ,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镉对鲤鱼离体肝脏的脂质过氧化及红细胞膜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离体试验条件下,用镉一次染毒鲤鱼肝匀浆,当剂量超过1000μg/L时,脂质过氧化作用明显升高,且各剂量组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水体染毒鱼30天(镉浓度分别为20和40μg/L),鱼红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在同样试验条件下及水体镉染毒10天(浓度为100μg/L)条件下,红细胞膜脂荧光偏振度及微粘度均升高.表明红细胞膜脂流动性下降。上述试验结果提示镉对鲤鱼的生物膜有氧化性损伤作用,并导致生物膜某些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和铁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5μg/L、0~5μg/L和0~12 500μg/L时,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3种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继续升高,抑食金球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质量浓度锌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选取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其综合效应。试验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程度为铁>铜>锰。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最大的组合为62 500μg/L铁离子、1μg/L铜离子和5μg/L锰离子,但铜离子和锰离子所对应的细胞密度的■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与3种重金属离子吸收量的相关性得出,铁离子与上述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577和0.870;铜离子和锰离子吸收量与上述3个参数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因此,铁离子是影响抑食金球藻生长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3±1)℃下,研究辛硫磷、敌百虫和甲苯咪唑等3种常用水产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敌百虫对大型溞24h和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0.13μg/L和22.96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74μg/L;辛硫磷对大型溞24h和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93μg/L和0.24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48μg/L;甲苯咪唑对大型溞24h和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04.31μg/L和27.56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58μg/L。3种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毒性:辛硫磷敌百虫甲苯咪唑,均属于剧毒,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椒江口围塘混合养殖环境中重金属在水、生物体和底泥间的富集分布,以及该环境中重金属在鲈鱼、鲻鱼、鲶鱼3种鱼样各组织中的分布积累情况。结果表明,与其他海域相比,围塘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铜的平均含量偏高;3种鱼样中铜的积累规律相同的是皮>鳍>肌肉,镉、锌、铅在鱼体中的相同积累规律是鳍>皮>肉,不同鱼体各组织中重金属的含量为鲻鱼>鲶鱼>鲈鱼,鱼样各组织中重金属的分布积累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查明辽东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砷(As)的含量及污染程度,2014年10月(秋季)对辽东湾近岸进行了1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5.53、22.59、72.48、0.21、0.04和10.81mg/kg。  相似文献   

17.
在受控实验条件下,模拟了重金属铜、铅、镉在海水-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中的累积和传递,测定了小球藻、菲律宾蛤仔对铜、铅、镉的富集系数以及铜、铅、镉在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上的传递系数。结果显示,随着海水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小球藻、菲律宾蛤仔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大,小球藻对铜、铅、镉离子的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626~3161、3295~7799、5438~9313;蛤仔对Cu、Pb、Cd的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364~821、1089~1936、245~736;生物传递因子变化范围分别为0.22~0.26、0.25~0.46、0.03~0.14。在本实验条件下,小球藻对Cu、Pb、Cd的富集系数远大于菲律宾蛤仔,Cu、Pb、Cd在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上没有明显的生物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8.
铅锌冶炼厂废水对鱼类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铅锌冶炼厂废水中所含有的铜、锌、铅、镉污染物对鱼类的毒性调查。初步查明了污染物在不同季节、气温条件下引起鱼类死亡、畸变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污染区鱼体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畸变鱼高于未畸变鱼。畸变鱼体内四种重金属含量的顺序是锌>铜>铅>镉,与水中含量顺序一致。畸变鱼体内镉的含量比对照区高18倍,从而认为镉与畸变可能有密切关系。鱼体的不同部位四种重金属含量有明显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利用连续自动进样塞曼扣背景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松花江水中的铜、铅、锌、镉、铬元素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3%、5.7%、7.9%、3.2%、6.5%,回收率分别为101.7%、92.6%、97.3%、93.5%、98.7%。松花江水体中上述元素含量均在渔业水质标准规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将75-3A型快速极谱仪加以改装,增加了电压自动限位、残余电流补偿、自动记录仪配接等功能,扩大了电流调零范围。与球汞电极和XWC-100A型长图记录仪联用,用阳极溶出伏—安法连续测定了海鱼和海水中痕量的重金属元素锌、镉、铅、铜。0.1ppb的镉和铜,1ppb的铅和锌,极谱图波形清晰、扫描基线趋于平坦,测定重复性好,回收情况良好。进一步改善仪器性能,提高检测下限尚有较大的潜力。海洋中重金属镉、汞、铅、铜、锌等污染物质,直接影响海洋渔业环境和海产品的质量。有关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海产品、海水、底质中痕量重金属锌、镉、铅、铜的工作,近年来已有一些报道。本文采用改装过的快速极谱仪,与铂球镀银沾汞电极(简称球汞电极)和XWC-100A型长图记录仪联用,用阳极溶出伏—安法连续测定海产品和海水中痕量重金属元素锌、镉、铅、铜。最初,我们遇到75-3A型极谱仪本身存在问题:起始电流调节范围窄,阳极溶出操作因反向电流过大、无法调零而失败;线性电压扫描不能自控,稍一疏忽就损坏电极;无残余电流补偿装置,难以得到清晰完整的图形,影响检测;原机无记录仪配接装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仪器加以改装,在保持仪器原结构不变的前提下,用少量元器件,增添了:线性扫描电压自动限位电路;残余电流补偿电路;自动记录仪配接电路,扩大了起始电流调零范围。对仪器主要性能测试和检测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性能已大为改善,应用于痕量锌、镉、铅、铜连续测定,能得到较好的结果:极谱图波形清晰、扫描基线较平坦,测定重现性、回收率较好,检测灵敏度下限,镉和铜为0.1ppb,铅和锌为1ppb,进一步改善仪器性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尚有较大潜力。用这台仪器,我们测了大批鱼样和海水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