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繁种水稻采用机插技术 ,可以避免因人工紧张而耽误繁种水稻播种时间 ,影响产量。一般选择机械流水线作业加田间双膜育秧比较经济实用 ,操作也很方便 ,很容易掌握。1 种子准备及处理根据繁种水稻机插后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 ,选择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作为机插繁种对象比较适宜 ,注意繁种稻生育期要适宜 ,确保安全抽穗。基础种要籽粒饱满 ,发芽率和发芽势强。基础种一般每亩大田需备足 5 kg左右 ,选择晴朗天气扬晒 1~ 2 d后用机械清选 ,去除枝梗、杂质、瘪粒 ,再用比重 1.1的盐水或黄泥水 (即用 5 0 kg水加盐 10 kg或黄泥 2 0 kg)选种 … 相似文献
2.
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稻组合Ⅱ优83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试验,研究了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以塑盘旱育秧最优,编织布育秧秧苗素质较差,但其育秧成本最低。浸种处理的秧苗在秧龄、茎基宽和干物重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壮秧剂对秧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旱育秧姆,在培养适龄机插秧壮秧剂更加有利。但在培育超秧龄的大苗机插秧方面,旱育保姆更能控制苗高。在中小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浸种处理+0.75kg壮秧剂拌80kg土的组合技术最优;在长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或编织布旱育秧+短时间浸种+旱育保姆保衣或壮秧剂结全旱育保姆包衣技术组合最适宜。 相似文献
3.
采取两因子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机插秧不同方法与播种量,结果表明大田生育期,经济性状各处理间差异不大,以塑盘半旱育秧、每标准机插秧塑盘用2350粒谷种秧苗素质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机插稻及防虫网育秧技术在邵武市广泛推广应用,以中晚稻品种为主,其推广面积稳步增长,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应用该技术在预防水稻病虫害、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倡导绿色环保理念、获取水稻种植效益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基层工作实践,简要探讨了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育秧机抛技术,是采用PVC水稻塑料钵体育秧软盘,培育根部带有营养土坨的秧苗,然后通过抛秧机将其较均匀地抛撒到大田中,并配合科学的水、肥管理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从而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目标的新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人口转移等情况日益明显,因此,对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有着迫切的需求。培育适合机插秧的水稻幼苗、保障栽种质量,是确保机插秧技术稳定发展的前提。从杂交水稻的播种顺序着手,研究杂交水稻的机插育秧技术,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8.
根据3年的示范实践,阐述了水稻机插软盘细土育秧的优点 ,明确了育秧的作业流程,总结了软盘细土育秧的全程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机插秧草帘薄膜覆盖育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期以来,水稻机插秧育苗多采用塑料软盘拱棚育秧方式,这种育秧方式投资大、成本高、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尤其是育秧时温度难掌握,容易造成烧苗。江苏省农垦临海农场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摸索出草帘薄膜覆盖育秧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培育出的机插秧不仅省工、省时、省钱、节本,而且技术易掌握,操作简便,没有烧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浅议水稻机插软盘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祥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水稻是其主要粮食作物。2005年9月,祥云县的大米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规模3333.3hm2.年产量25000t.为逐步改变大田生产农民栽秧难、请工难、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局面,2010—2011年在县生态示范园进行了水稻机插软盘育秧试验示范.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14.
水稻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实行统一供种,集体育秧,机插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比人工栽插增产14.2%。推广水稻机插秧是提高水稻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仅供参考。一、壮秧培育技术1.材料及秧田准备。选择地形平整、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便于运输的田块做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机插秧金优207、金优431、冈优725、Ⅱ优838(ck)、新优3号等5个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绥阳县稻油两熟区适宜的机插秧品种为金优207和新优3号。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水稻实现大面积机械化插秧,是应对当前水资源紧张,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全面实现水稻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机插秧不同时期氮肥肥效试验表明:基蘖肥(氮肥)施的时间相对早,分蘖的时间较早,分蘖的速度加快,产量较高;施肥时间相同,随着氮肥料用量肥的增加,产量跟随提高,其产量顺序为处理C>处理A>处理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