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毅 《种子科技》2023,(20):135-137
中药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受土壤和植被道地性影响,中药材资源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近年来,随着中药材需求量的增加,我国面临着野生林下中药材资源枯竭的问题,迫切需要人工对野生林下中药材进行驯化,推行生态种植模式。基于此,分析了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药材种植的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中药材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医疗需要,还逐渐兴起了“种植经济”模式,帮助山区脱贫致富。因此,如何探索出一条绿色高效的中药材种植技术道路,成为当前广大种植户的难题。基于此,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总结了中药材高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我国土地辽阔,地形复杂,气候温暖适宜,植物种类繁多,蜜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蜜源植物可分为栽培蜜源植物和野生蜜源植物。我国的栽培蜜源植物并非专为养蜂生产所种植,而是具有其他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栽培作物。目前我国生产的商品蜜大半  相似文献   

4.
高天啟 《种子科技》2019,(11):26-27
近年来,天祝县充分利用山区土质好、土质资源充足的优势,大力种植藏木香、乌药、当归、黄芪等中药材,中药材的种植在天祝县农民总收入中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而要想实现天祝县中药材产业的良性发展,就要提高中药材的产量与品质,为此必须着手研究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创业三年,她带领高寒山区2400多户5200多人发展天麻种植,让林下产业"热"起来,每年为群众创收3000多万元,给林下经济注入一股清泉……这是黎平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青的创业成绩单,她是山沟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一个深居大山里的侗家女娃,立志在青山,梦想在青山,奋斗在青山。她唤醒了沉睡的高寒山区,鼓励贫困户向"林下要产值",用实践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新篇章。2005年3月,杨青跟随姐姐来到贵州省药材公司打工,干起了中药材采购员,跑遍多个省、地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是一种兼顾食用和药用的菌种,依托其独特的功效备受市场青睐。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推动下,为姬松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由于姬松茸拥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且与林下经济能够有效适配,有助于充分发挥山区天然林业资源优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据此,围绕姬松茸针叶林下种植技术,探讨贵州山区姬松茸针叶林下种植栽培技术,以合理开发利用优质无污染的山地针叶,形成以姬松茸为主的食用菌特色产业,盘活闲置的林地资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陆代平 《种子科技》2023,(18):48-50+63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大,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意义重大。我国许多玉米种植地区位于山区,玉米的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当前山区玉米栽培过程中存在着田间管理不完善和施肥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山区玉米的种植结构,选择科学的种植技术,加强山区玉米种植管理,提高山区玉米的种植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正>山区气候条件独特,很多地方特别适宜中药材生长,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理想场所。但因认识上存在的诸多误区,致使山区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状态,没有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笔者以为,山区在发展中药材上,一定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的中间地带,境内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辖区内的神农架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之地,蕲春是一代药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的故乡,山区农民采集、种植、加工、利用中药材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湖北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前景看好,全省已初步形成以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为核心的三大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生产企业不断壮大,中医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由于种粮效益偏低,种药看似前景良好,致使一些山区农民放弃种粮加入种药队伍,甚至从来没有种过地的"非农"资本也看好种药,在山区成片流转土地,干起了种植中药材的"行当"。但种药看似简单,其实与种粮相比有很大不同,新手如果盲目种药,不仅难以获得更好效益,甚至会亏得"血本全无"。  相似文献   

11.
山区自然气候受复杂的地形地势影响很大,“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的多”,就是对山区复杂的地形地势所造成的农田小气候的真实写照。随着地势垂直分布的不同,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光、气、热条件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因此,对玉米品种除要求具有高产、高抗、优质等优良性状外,还应特别具备对山区不同气候条件的广泛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庆元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声淼 《中国种业》2018,(12):37-39
阐述了浙江省庆元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庆元县是中药材产业发展新区,近年来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生产效益逐渐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020.5hm~2,总产量1346t,总产值8334万元。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药复合经营,林下草本中药材面积已达181.7hm~2。产业发展主要采取了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建规范化基地、以政策扶持为拉动向规模化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协作提高技术水平、实施中药材生产标准认证逐步推进标准化工作、逐步拓展药材产地加工及品牌建设工作、推行中药无公害安全生产等工作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建成规范化示范基地215.1hm~2。针对生产存在品种更换频繁,产能和效益普遍偏低、技术和服务落后于生产、中药标准化程度普遍偏低等问题,提出"大力引导发展林下特色中药材、引导发展可药稻(菜)轮作的大宗药材、开展技术创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加强中药材产品品牌创建、药旅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产业是贵州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但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管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以贵阳、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盘水、安顺、铜仁、遵义等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入手,探讨了贵州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贵州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寒山区种植中药材,与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常规粮食作物相比,效益明显较高。但中药材一是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严,二是市场价格起伏波动较大,缺时为"宝",多则为"草",因此虽有不少农户很想通过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但却因风险过大不敢种植。如何规避药材种植风险?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一、在区域选择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在高山种药1.气候条件适宜高山春季气温回升慢、夏季温差大、秋季降温快且冬季封冻早,气候冷凉湿润,年有效积温偏低。作物生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基础。相对农作物,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中药材新品种申请量逐年上升,针对中药材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工作逐步完善,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湖北是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2022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全国第四,生产种植规模较大。通过对湖北中药材产业及品种保护测试现状的分析,判断湖北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中存在的意识、技术水平等方面问题,从产业、种植、宣传等角度,对湖北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提出了建立联合测试站、强化技术支撑等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地形对暴雨的影响,提高暴雨预报的精准度,本研究利用NCEP资料和WRF模式对“7.21”特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显示:“7.21”特大暴雨是在有利的环境场以及这一地区特殊地形作用下发生;强降水中心主要出现在山谷、山区与平原交界区域,与地形的影响密切相关。地形的影响主要表现热力和动力2个方面:风顺山谷而吹,形成明显的高温、高湿的水汽输送,同时形成辐合、上升运动;山区和平原交界地带温度梯度大,加上迎风坡作用,有利于对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杜庭  杜诗兴 《种子科技》2022,(17):42-44
药材种植是发展林业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种植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林业经济效益,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近年来,为持续提高中草药栽培种植水平,林下栽培中草药的技术逐渐应用于中草药栽培种植领域中。文章以六盘水市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发展情况为例,对林下栽培中草药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石柱黄连是名贵中药材,我国在1300余年前就实行了人工仿生栽培,但栽培技术一直提高不大。1998年,重庆市石柱县的连农发明了免竹木栽培和林下栽培技术,从而改变了石柱黄连栽培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绪言摇感技术在农业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实践充分显示了摇感这一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优越性。但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其中特别是贵州高原这样的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水系切割频度大,地类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干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中药材干燥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特殊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中药材干燥的现状,分析了各种干燥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我国中药材干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