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高效施肥模式与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含施肥模式和高产栽培技术,只有重视研究和利用高效施肥模式和高产栽培技术,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主要阐述了玉米高效施肥模式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当下玉米高产条件为依据,从施肥模式管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玉米高效施肥模式与高产栽培技术,为全面提高玉米产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玉米和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和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农业科学家关注。以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为主题,探讨了该种植模式对3种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在种植密度方面,合理的间距可以减少农作物间的竞争情况,有效保障光照和空气流通,进而促进作物生长。适当施肥和灌溉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进一步提高产量。叙述了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有望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可行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卢海珍 《种子科技》2024,(6):140-142
全面分析了影响山东地区玉米产量的因素,运用模型进行产量预测分析。通过预测模型,对未来的玉米产量进行了预测,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山东地区玉米产量受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建议选择优良品种、科学施肥以及改进栽培技术,以提高山东地区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西南丘陵岗地红黄壤区夏玉米产量和各器官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各器官NPK含量有较大的影响,配方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其中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对提高夏玉米农学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机肥处理可以增加籽粒成熟时K的含量,可以有效地增加玉米籽粒的调集营养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宜在紫色土推广的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和生长发育影响,探讨玉米最佳机械化施肥模式,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连续2年在河南不同生态区进行多点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4种施肥模式,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夏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等。结果显示,与对照传统模式比,机械2次施肥的产量和氮肥效率均增加8.8%,穗粒数增加5.9%,千粒重增加1.2%,最终干物质增加9.8%,果穗性状也有一定幅度提高;与经验模式比,机械2次施肥的产量、干物质、果穗性状、氮肥效率等指标与之接近。由此得出,机械2次施肥是较理想的玉米机械化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7.
曹国惠 《种子世界》2021,(12):0003-0005
当前,在我国玉米农业生产活动中,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免耕直播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既减少作业次数、土壤的扰动,节省人力物力,又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存,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在玉米栽培机械化建设持续发展过程中,通过小型播种神器、施肥神器等简单、高效的免耕播种机械,为玉米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对此,本文介绍了玉米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相关环节,希望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粮食发展进程中,玉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才能进一步推动粮食经济的发展。为满足经济发展对玉米高产的需求,从种子选择、播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就玉米栽培技术和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旨在为甘肃省玉米平衡施肥提供数据支撑,以甘肃地区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玉米大田试验,比较测土配方施肥(T1)、水肥一体化(T2)和施用缓控释肥(T3)3种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籽粒产量表现为T2>T1>T3。氮磷钾养分的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也表现为T2>T1>T3。其中,T2处理氮磷钾养分表观利用率较T1分别提高28.10%、46.84%和15.17%,较T3分别提高34.57%、62.92%和30.70%。T2处理氮磷钾养分农学效率和T1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T3处理。综上所述,水肥一体化模式对提高甘肃地区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提高其产量是非常关键的。作为农作物种植的技术人员,在有效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实践中应结合相关种植经验,不断创新、总结更高效的技术措施,以便保证玉米高品质与高产量。针对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浅谈,并将该研究分类为选地选种、施肥播种、田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4个步骤,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农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杂交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新,配套的综合栽培技术的完善,技术到位率的提高,杂交玉米产量也逐渐提高.为进一步提高玉米栽培技术规范化水平,增加产量.2000年,根据省农推总站的安排,瓮安县进行了紧凑型玉米单产500kg/667m2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以总结单产500kg/667m2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明素 《种子科技》2024,(6):112-114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玉米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种子选择不当、栽培技术缺乏规范、灌溉和施肥管理不善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深入探讨了玉米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规范的栽培技术,旨在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规范,以促进玉米产业良性发展,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米作为山东省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栽培技术和病害防治是影响玉米品质、产量的重要因素。从山东省玉米种植情况出发,分析了玉米栽培技术、常见玉米病害以及防治措施,结合实际提出了改良栽培模式,以期提高栽培技术的科学性和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之一。随着我国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玉米种植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和重视。结合实际情况,从玉米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覆膜、田间管理等方面研究和分析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提高我国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榆林清涧县粮饲兼用作物,在清涧县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种植模式技术含量底、种植密度低,产量低。本文对陕北榆林地区玉米宽窄行增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希望采取科学的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以期为提高陕北榆林地区玉米产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春播玉米上设计了优化施肥区、氮磷钾缺素区和不施肥对照区等不同施肥对比处理,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表现的影响研究试验.通过试验得出,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物候期的表现所产生的影响不显著;优化施肥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优化施肥区的产量最高,不施肥区的产量最低;缺素处理玉米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缺钾处理、缺氮处理和...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玉米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单产水平远远低于新疆、甘肃等地。对于黑龙江省玉米创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科研部门当前研究比较多的是施肥量与氮、磷、钾各元素配比等方面内容。本文通过对黑龙江与新疆、甘肃玉米种植施肥方法,以及玉米覆膜栽培与露地直播栽培等方式的产量比较,分析得出黑龙江玉米创高产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保证玉米全生育期平衡施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世慧 《种子科技》2020,(3):27-27,29
玉米的高产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包括自然条件是否适合、施肥方法是否科学、种植的品种、田间管理水平等,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影响辽宁玉米产量因素的分析,探讨适合辽宁地区应用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是在适宜播种(或移栽)条件下,耕作土壤不进行任何的翻耕、犁耙,通过采取有效的化学除草处理后,直接在前作茬地开穴(或开沟)施肥,播种(移栽)玉米。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当进行中耕、施肥、培土的一种玉米种植方式。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是旱地耕作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为探索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大面积玉米高产创建的实战证明:选用良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合理灌溉等是实现玉米高产创建产量目标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