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6个不同羊肚菌菌种的栽培,观察测量其在母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上的菌丝长势及菌核数量,以期筛选出最适合栽培的羊肚菌菌种。结果表明,3号菌种在母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旺盛、菌核数量多,在实验室条件下十分适合生长。  相似文献   

2.
羊肚菌是世界性珍稀名贵食用菌,为了更加清楚地掌握不同培养基对羊肚菌原种及栽培种生产的影响,探索出一种适合羊肚菌种植的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解决限制羊肚菌人工栽培的关键问题,笔者考察了8种原种培养基和4种栽培种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并完善了羊肚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的全套生产技术(Oscs)。结果表明M1、M4、M5、M7培养基的原种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菌丝长势强、菌核多的优点,M1、M4、M5培养基的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长势强、菌核多,原种和栽培种在所研究的技术条件下均表现出优良的生产性能。综合而言,M1、M4、M5是原种和栽培种最适的培养基,Oscs技术是NK-02菌株原种和栽培种生产的科学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3.
培养基基质对羊肚菌菌丝体和菌核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丝体和菌核的产生是羊肚菌子实体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不同的培养基对菌丝和菌核产生的时间和数量有明显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两种野生羊肚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及菌核产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1在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方面都优于M2,菌丝生长势强、菌核密度大;⑥号培养基在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方面表现最好,其次是④号培养基,⑤号培养基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原料制成的菌种培养基质化学成分属性对羊肚菌菌丝分解利用基质的几种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菌丝生长表现的差异。【方法】以油菜、水稻、小麦和玉米4种作物秸秆为制作羊肚菌栽培种的主要原料,并分别与麦粒复配,形成羊肚菌栽培种培养基质。对秸秆和麦粒等原料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了羊肚菌菌丝降解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6种关键酶活性水平,及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结果】观察到油菜秸秆与麦粒复配的栽培种基质中羊肚菌菌丝长势较好,菌核形成较多。油菜秸秆与麦粒的复配配方既能全面提高上述六种酶的活性水平,又能提高ROS含量,与菌丝长势和菌核形成情况的表现一致。结合栽培试验,验证了使关键酶活性水平全面上调的油菜秸秆加麦粒基质配方较为有利于羊肚菌高产。综合考量制作成本、栽培产量和经济效益,对基质配方进一步优化,得到优选的复配配方主料中油菜秸秆和麦粒重量分别占75%和25%,具有用料简单、重量轻、成本低、产量高等优点。【结论】揭示了不同原料种类与配比制成的栽培种基质可导致羊肚菌菌丝分解利用基质的关键酶活性水平的差异,为羊肚菌栽培种基质配方优化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特性及菌核培养特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两种野生羊肚菌菌株M1和M2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及菌核产生的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M1与M2相比,前者菌丝的生长势强;VB1可促进菌丝体和菌核的生长;菌核的形成与否及形成的早晚可作为鉴别菌株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菌丝生长及菌核和子实体形成的最佳培养基。[方法]对羊肚菌的3个重要菌株采用5种不同的培养基(核桃树浸出液、羊肚菌子实体浸出液、香樟木浸出液、新鲜蒜苗浸出液和当年发生过羊肚菌的基脚土浸出液培养基)进行室内人工仿生栽培试验,并观察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产核的阶段性表现以及菌核的培养特征。[结果]在未覆土的条件下,M3菌株未产生菌核,覆土之后,M3菌株产生了大量的菌核,且M3菌株在新鲜蒜苗浸出液培养基中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原基。[结论]与其他菌株相比,M3菌株可能存在进一步分化形成子实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草木灰对尖顶羊肚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草木灰的培养基对尖顶羊肚菌菌丝和菌核形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6个配方中,当草木灰浓度为20g/L时,尖顶羊肚菌菌丝及菌核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板覆盖玻璃纸培养法,初步探讨了甘露醇、二甲基亚砜(DMSO)、苯甲酸钠和N,N-二甲基对亚硝基苯胺等4种羟基自由基清除剂,L-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和β-巯基乙醇等3种巯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对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菌丝生长和菌核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可以降低真菌胞内氧化应激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测试药剂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发生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较高浓度的添加药剂可完全抑制菌核发生。随着测试药剂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完全抑制粗柄羊肚菌菌核发生的浓度相应降低,菌丝生长也大致表现出类似的趋势。测试的较强自由基清除剂苯甲酸钠、N,N-二甲基对亚硝基苯胺、3种巯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改变了粗柄羊肚菌菌落的色泽,表明打破了粗柄羊肚菌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羊肚菌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培养浓度,掌握多种培养基的最适富硒配方,为开发富硒羊肚菌产品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六妹羊肚菌作为富硒载体,亚硒酸钠为硒源,进行制备试验,通过平板、原种和栽培种制备试验,系统分析在不同培养基上,不同硒浓度对羊肚菌菌丝的生长趋势,菌丝密度,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在液体摇培中,硒浓度≤20 mg/L,菌丝形态无明显变化,且随浓度升高,对羊肚菌菌丝促生作用增强,且20 mg/L时干重最大;在母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对羊肚菌的菌丝生长,菌丝密度,菌丝形态均没有影响;在原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菌丝密度与菌丝形态无明显变化,且对羊肚菌的菌丝有促生作用,在10 mg/L时最强;在栽培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对羊肚菌菌丝体的促生作用最强,菌丝密度与菌丝形态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硒浓度在10~20 mg/L效果最好,可作为羊肚菌富硒栽培较为理想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5种碳源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方法]设固体培养条件下5种碳源(葡萄糖、淀粉、甘油、甘露醇、乙醇)和空白对照,3次重复,观测不同浓度(2%、4%、8%、16%、20%)碳源对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的影响。[结果]碳源种类及浓度对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均有较大影响。葡萄糖和淀粉是核盘菌的适宜的碳源,既适合于菌丝营养生长也适合于菌核形成,但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浓度不一致;甘油、甘露醇和乙醇3种碳源适宜于菌丝营养生长,但抑制菌核的形成。[结论]该研究为找到可以控制核盘菌生长或菌核形成的靶标位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6种培养基对不同来源白术白绢病菌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种培养基对不同来源白术白绢病菌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种培养基上,4个不同来源地菌株菌丝生长和菌核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菌株LA20,在几种供试培养基上长势均较其他3个菌株差,产核量也最少。比较几种培养基上供试菌株生长状况和产核量的关系发现,供试4个菌株产菌核量与菌丝的生长状况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在同一个培养基上菌株菌丝生长越好,产核量也越多。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 3+1.320 4x,相关系数r=0.962 6,理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70.2μg/mL,EC95为6 341.5μg/mL。与不加井冈霉素的空白对照相比,用井冈霉素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落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边缘菌丝更密集、颜色加深,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的干质量逐渐降低,但菌落表面菌丝的密集程度有所增加、颜色更深;空白对照的菌核呈颗粒状、褐色,散生于菌落表面,边缘较多而中间较少;用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菌核多数为粉状、浅褐色,部分菌核会连在一起呈块状,分布在菌落外围呈明显的双环形,具不规则的凹凸型菌落边缘,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核的干质量有所增加,菌核出现时间比空白对照提前约24h。另外,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细胞核平均数目和分布范围均有不正常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的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2152 μg/mL。随杀菌剂浓度的升高,核盘菌菌丝生长量明显下降,浓度为16.667 μg/mL时,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数量的抑制率达到84.62%,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总干重的抑制率达到61.07%。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子囊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其抑制子囊孢子萌发的EC50为0.056 μg/mL。在浓度为0.267 μg/mL时,孢子芽管伸长抑制率达到78.15%。啶酰菌胺不仅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子囊孢子的侵入、阻止子囊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在植物组织的继续侵染,有效降低田间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作为田间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4.
立枯丝核菌对碳、氮营养的需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种类和含量的碳氮源培养基上测定了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对碳、氮的需求,结果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蛋白胨最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其次是葡萄糖和硝酸钾,病菌对果糖、乳糖、硫酸铵、L—谷氨酰胺和甘氨酸的利用较差。碳、氮含量高,菌落扩展速度较慢,但菌丝重叠、密集,有较多的气生菌丝,菌丝体生长量大;碳、氮含量低,菌落扩展速度较快,但菌丝稀疏,菌丝体生长量小。氮源对菌核的形态、大小、颜色及在培养基中形成的部位影响比碳源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光照、温度、培养基条件下菌核数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但是形成菌核数量有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在24 h光照(即G24)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其次是光照12h,而在全黑暗(即G0)的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较少.小麦纹枯病菌在15~35℃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且在15~3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菌核数量也在增加,而在高于30C的条件下形成的菌核数量在减少;小麦纹枯病菌在25~30℃条件下最有利于形成菌核且数量较多.最适合小麦纹枯病菌形成菌核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嘧菌酯及SHAM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和作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明确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活性及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的协同增效作用,探讨嘧菌酯抑制菌丝呼吸的作用机理及旁路氧化的作用。【方法】测定嘧菌酯单独使用或和SHAM协同使用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及对其它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利用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嘧菌酯及SHAM对4种病原真菌菌丝呼吸耗氧的影响。【结果】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菌(辣椒炭疽)、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对辣椒炭疽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孢子产生,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生成有抑制作用以及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稻瘟病菌的黑色素形成稍有延缓作用。SHAM对嘧菌酯毒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菌丝耗氧率测定表明嘧菌酯在作用的初始阶段对4种病原真菌的菌丝呼吸均有抑制,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提高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菌丝恢复呼吸且呼吸作用的恢复不受SHAM抑制。【结论】延长处理时间情况下嘧菌酯丧失对菌丝呼吸耗氧的抑制作用,不是旁路氧化作用引起的,而是存在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make clear the activity of azoxystrobin to 4 plant pathogens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alicylhydroxamic acid (SHAM), which acted on the alternative oxidase. It was also conducted to be aware of the mechanism of azoxystrobin in inhibition on mycelial respir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SHAM. The activity test of azoxystrobin and SHAM was carried out with a mycelial linear growth test and spore germination test. Other related bi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also observed. Inhibition of azoxystrobin and SHAM on 4 pathogen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SP-II oxygraph system. Azoxystrobin inhibited mycelial growth in Colletotrichum capsici, Botrytis cinerea, Rhizoctonia solani, and Magnaporthe grisea, respectively; it also inhibited conidia germination, and conidia production in C. capsici, B. cinerea M. grisea, and sclerotia formation in R. solani. Moreover, it created stayed pigment biosynthesis in C. capsici and M. grisea somehow. Salicylhydroxamic acid enhanced inhibition by azoxystrobin. An oxygen consuming test of the mycelia showed that azoxystrobin inhibited all the 4 fungi's respiration in the early stages. With the concentration rising up, the effectiveness increased. However, as time went on, the respiration of the mycelia treated with fungicides recovered and SHAM could not inhibit the oxygen consuming. This reaction between the mycelia and the fungicides appeared not to initiate alternative respiration but rather the other mechanism created a lack of efficacy.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抗生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水稻植株根系、叶以及根际土壤、秧田水、菌核上分离出了能拮抗纹枯病的细菌近150株,在实验室内测定,大多数菌株对纹枯病菌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选用其中拮抗作用强。具代表性的5个菌株H50、B34、B25、G22和T122。分别进行了抑菌率、致畸性、对菌核的萌发、形成的影响度等抗生性检测,并在液培条件下检测其对水稻的出苗率,叶片及根系干重的促生性,结果表明,T122、H50和B25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大潜力,经田间试验表明,混合菌H50 B34 G2处理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