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棉12号(原太193)由江苏太仓市棉花原种场选育而成。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水平苏棉12号1993年引进我市试种,1993~1995年3年平均亩产皮棉97.84kg,比泗棉三号增产13.3%。1994~1995年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试,平均皮棉产量95.13kg,比泗棉三号增3.7%。达权显著水准。2主要特征特性苏棉12属中熟陆地棉品种,全生育期138d左右,霜前花率87.52%。出苗健壮而整齐,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果节较短,叶色深。茎秆较粗,抗倒性好,对高湿、干旱和水渍,有较强的适应性。棉铃较大,单铃重5.1g左右…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3-1995年的病圃鉴定和田间试验,敦棉2号的枯萎病指数0.54-12.75,与中棉所16号属同一抗性水平,生育期136d霜前花率98.9%,比新陆早1号晚熟2d,比中棉所16号早9d;皮棉产量1666.5kg/hm^2,的陆草1号增产45.6%,经中棉所16号增产8.9%;铃重6.4g,纤维长度28.4mm,,衣分39.6%,比强度20.5g/Tex,迈克隆值4.3.  相似文献   

3.
棉花种子发芽试验天津市种子公司张存信棉花种子发芽试验,包括发芽率和发芽势。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决定着出苗的多少、好坏、快慢和播种量的多少。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计算标准:在25~30℃的条件下,从发芽开始起,前9天内发芽粒数占总粒数的百分数为...  相似文献   

4.
晋棉12号高产优质抗病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棉12号经1991~1992年省抗病区试多点鉴定,平均霜前皮棉亩产73.69kg,比对照中棉12号增产22.4%;经1992~1993年2年生产示范多点试验,平均霜前皮棉亩产59.98kg,比对照增产15.5%,是一个高产优质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经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参数良好,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5.
棉花新组合九杂4号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棉花新组合九杂 4号籽皮棉单产 3 2 14.6kg/hm2 和 13 78.8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7.3 1%和13 .12 %,皮棉单产比皖杂 40F1 增产 10 .9%;纤维品质优于皖杂 40F1 和泗棉 3号 ,值得在阜阳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不同棉花品种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盐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筛选耐盐棉花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设6个NaCl浓度(0(ck),50,100,150,200和300 mmol/L)处理,对比了新疆南疆棉花生产中7个陆地棉品种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势、发芽率、吸水速率和电解质相对渗漏率的差别,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随着NaCI溶液浓度的升高,不同棉花品种的种子吸水量逐渐减少,发芽势和发芽率逐渐降低,盐害率逐渐增加.7个品种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势、发芽率、吸水速率和电解质相对渗漏率存在较大差别.[结论]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值,供试7个棉花品种种子萌发阶段的耐盐性顺序为:中棉43号>军棉1号>新陆中20号>中棉49号>中棉35号>新陆中21号>豫棉17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明种子粒度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棉33B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小粒种子3个不同种子粒度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3个处理的发芽势以小粒种子较高;大而饱满种子的叶面积和干物重最大,幼苗初期生长和整齐度都优于大而不饱满的种子和小粒种子。各粒度棉苗的株高无明显差异。大而饱满的种子净光合速率与大而不饱满的种子无明显差异,小种子的稍低。主茎叶可溶性蛋白、淀粉和糖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作物种子饱满程度对植株的生长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29号,即中抗杂1号,亦称RH-1,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中棉所12号为母本、RP4作父本育成的一代杂交种。1995-1996年,参加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山东试点在常规治虫情况下,1995年霜前皮棉平均亩产37.6公斤,比对照中17增产84.3%;皮棉平均亩产70.1公斤,比对照中17增产92.6%,居参试品种首  相似文献   

9.
贮藏时间对不同类型大豆种子发芽率及出苗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在通常贮存的条件下,同一年度室内发芽率与室外田间播种出苗率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年度间差异较大,随种子贮存年限的增长发芽率逐渐下降。小粒、中粒与大粒种之间差异较大。无论同年度或年际间大粒种发芽率或出苗率显著比小粒种、中粒种低。  相似文献   

10.
刘水东  徐纪嘉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22-322,324
苏棉10号经1992~1993年江苏省抗枯萎病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2a平均皮棉产量为1120kg/ha,名列首位,比对照品种盐棉48增产18.27%。199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630kg/ha,比对照品种盐棉48、泗棉3号分别增产22.40%和8.20%。经稳定性分析,苏棉10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超高产春大豆叶粒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荚数、粒数、产量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主茎上,在垂直方向上主要集中在上层和中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水平方向上主茎产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分枝产量逐渐减少直至没有,垂直方向上上层产量所占比例呈增加的趋势,下层产量所占比例呈减小的趋势,中层产量所占比例变化幅度不大.粒叶比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粒叶比特别是上层粒叶比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45.0×104株/hm2处理产量达5547.81 kg/hm2,以主茎结荚为主(主茎占96.07;),产量垂直分布上中层约各占45;左右,下层占10.13;,粒叶比为109.64g/m2.  相似文献   

12.
种薯大小对整薯播种马铃薯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采用整薯播种的种薯大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0~90g大小的种薯范围内,随种薯增大,马铃薯生物量呈递增趋势,种薯大于30g时,块茎产量明显提高,平均比使用30g以下的种薯增产8.64%~40.21%.但种薯越大,用种量越大,种薯成本也越高.从节本增效的角度分析,生产上应选用50~70g的种薯为宜.  相似文献   

13.
外来入侵植物光梗蒺藜草开花与结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测光梗蒺藜草花器结构发现刺苞内有1枚-3枚或更多小穗,每小穗由2朵小花构成,第1小花是两性花,第2小花是雄花或中性,属于少有的雄花两性花型;两性花的花药极显著地小于雄性花的,但花粉活力一致,两性花在旗叶鞘包被下开放实现严格的自花授粉方式.光梗蒺藜草的开花顺序是从穗的顶部依次向下开放.来源于不同穗刺苞的长和宽随着刺苞内种子数(小穗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第1小穗第1小花所结种子的长宽和质量随着刺苞内小穗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第2小穗第1小花所结种子的也有上述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大豆区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家黄淮海区试南片A组1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倒伏级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0.93%,34.40%和27.89%,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17%;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每荚粒数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2.16%。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黄淮海区试南A组1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倒伏级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0.93%、34.40%和27.89%,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17%;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每荚粒数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2.16%。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3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分别在3类冬水田(夏旱田、普通田和囤水田)种植下,研究了稻谷产量与库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产量受稻田类型影响极大,30个杂交组合在不同稻田类型的产量变异趋势一致,筛选出7个杂交中稻组合在3类稻田均能获得高产。冬水田杂交中稻高产栽培的目标是在保证较高颖花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理论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与穗粒数和库容充实度呈抛物线关系,在3类稻田均可获得高产的杂交中稻组合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200粒、最高苗332.98~36098万/hm2、有效穗200.14~225.24万/hm2、结实率77.56%~82.38%、千粒重29.06~30.32 g、颖花量3.61~3.98朵/m2、叶面积指数5.69~6.59、粒叶比0.55~0.70朵/cm2、单穗重4.00~4.51 g。为水稻育种者鉴定高产组合和生产部门筛选适宜冬水田区不同类型稻田的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种子包衣和烯效唑调控油菜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种子播种前进行包衣处理,在油菜幼苗三叶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于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种子包衣和烯效唑对油菜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在苗期能显著地促进幼苗生长,增加最大叶的长度和宽度,叶色变深,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根系与地上部的干物重显著增加。烯效唑对包衣油菜的生长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使其绿叶数增多,叶片变小增厚,叶色变深,叶绿素含量增加,茎杆增粗,延缓其衰老。种子包衣对油菜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起调控作用,增加油菜的一次分枝、角果数及地上部的干物重,并促进每角粒数的增加,因而籽粒产量比对照增加22.3%,烯效唑对包衣油菜生长的调控主要是延缓植株衰老,增强其光合作用能力,使其根重、茎重、单株种子重增加,最终达到高产,籽粒产量比对照增加24.8%。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模式的花生单粒精播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小粒花生花育20号的适宜密度大于大粒花生花育22号,两者适宜密度分别为22.5和21.0万穴.hm-2,比常规双粒穴播分别增产2.2%和4.1%。  相似文献   

19.
系统调查了天然草原及旱作农田2种典型生境中少花蒺藜草种子库动态, 并深入研究了施肥、灌溉、刈割及替代种植对少花蒺藜草种群繁衍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种生境土壤种子库中共鉴定出12科24属25种植物;天然草原及旱作农田少花蒺藜草种子总储量分别达12 923 粒·m-2和8 960 粒·m-2, 分别占整个种子库的67.72%及79.74%;天然草原生境中少花蒺藜草种子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上表层(0~2 cm), 占种子总量的45.71%, 而旱作农田生境中, 少花蒺藜草种子在土壤表层(0~2 cm)、中层(2~5 cm)、下层(5~10 cm)中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也表明, 低施肥量能显著提高少花蒺藜草结实量(P<0.05), 而中、高水平施肥处理少花蒺藜草结实量反而降低;随着灌溉浇水量增加, 少花蒺藜草结实量显著增加(P<0.05), 高水平浇水量结实量平均为2 562.8 粒·株-1;刈割能有效抑制少花蒺藜草种群种子繁殖, 每周刈割1次, 抑制少花蒺藜草结实率为97.69%;替代种植向日葵、菊芋能极显著抑制少花蒺藜草生长及结实量(P<0.01)。  相似文献   

20.
两面针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两面针种子繁殖与扦插繁殖技术。[方法]以来自桂林和钦州两面针种子为试材,不处理为CK,研究了试剂处理、砂纸处理、润砂催芽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处理时间、留叶程度、扦插基质对两地的插穗扦插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地的种子大小和千粒重具有显著差异,钦州的种子好于桂林的;两面针种子具有后熟特性,润砂处理的种子发芽最好,最高发芽率达到80%,冬季扦插效果比夏季好,基质与插穗留叶数量对扦插生根成活影响较大。激素种类对生根条数、生根总长的影响最大。[结论]温度和种子大小影响种子的发芽质量,适宜的留叶数量,扦插基质和枝条有利于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