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为准则,是林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於将国家意志转化为有效的、自觉的地方行为;依靠广大群众、林业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依靠科技兴林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正确处理好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新时期林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做保障 1、林业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林业科技跨越式发展。进入新世纪, 国家林业局提出了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实质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重 点工程建设为主要途径,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缩小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林业早日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林业科技进步方面。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30.3%,而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相似文献   

3.
<正>跨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全社会对林业及生态建设给予了空前的关注。目前,国家林业局已全面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要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出奇制胜在科技,充分发挥科技在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推动作用,对于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是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首要任务,是"科技是第  相似文献   

4.
林业跨越式发展.其实质就是胜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缩短在常规状态下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所需要的时间。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跨越。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党和政府驾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方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条件 ,分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战略目标 ,探讨了科技创新在林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指出科技创新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最后从建立林业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的角度 ,提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生态林业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林业行业的不断深入,生态林业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剖析了生态林业建设基本现状,对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思考,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明确把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为新世纪的林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林业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生态建设的主体,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霸州以林业工程为带动,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行"谁种、谁管、谁拥有、允许继承,50年不变"的造林政策,并创新造林机制,出台一系列的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优惠政策,并贯彻"决定"精神,利用林地流转引入社会资金,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调动了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实现了林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科技兴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促进林业生产高速发展。实践证明,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强化"科技兴林",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其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1、局部地区环境日趋恶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9.
黄金凤 《林业科技》2006,31(1):66-67
黑龙江森工林业要用5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林业的各个方面;从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内涵来分析,实现林业由恢复发展森林资源阶段向可持续发展阶段跨越,需要有理论和方法指导;实现森林资源多功能利用,需要科技的突破、创新和带动;实现林业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发挥科技的先导与支撑作用。总之,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林业科技跨越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10.
首先讨论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与途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阐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概念、内涵,提出用超常规的方法和速度,实现由传统林业向可持续林业的转轨与过渡。制度创新是关键,科技创新是手段,投入带动是措施,结构调整是主线,整合和实施林业六大工程是主要途径,目标是用50年时间建成林业两大体系。最后,指出林业重点工程要以点带面,全面创新,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业科技推广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和林业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作者从立足市情、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林业产业支撑力度、推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3个方面介绍了黄冈科技推广的主要作法;从推广速度、技术吸收、知识更新、带动辐射4个方面分析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后,并提出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代林业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培育新型务林人推进林业;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素质和效益。作者对现代林业的历史、内涵、特征和基本理论进行了评述。现代林业的基本理论包括:木材培育论或森林永续经营理论;近自然林业论;新林业理论;林业分工论;生态林业理论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作者建议:起草“山东省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借鉴“近自然林业”的森林培育理念与方法;处理好永续利用与分类经营的关系;选择适宜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要明确现代林业空间布局、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提出林权制度改革、生态补偿机制、科技创新体系等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区跨越式发展的实质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主要途径,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缩小与林业发达地区的差距,使红星林业局早日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业科技创新是促进林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中分析了我国林业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情况,发现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仍存在林业产业重要实践探索不足、科技创新投入不高、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提升林业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林业产业现代化服务能力的战略任务,将数字化信息化作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将林草科技服务体系作为提升林业产业现代化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林业科技成果是林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建立统一的标识体系和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林业科技成果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文中在分析林业科技成果特点及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对象标识符技术构建了林业行业科技成果的顶层标识与解析机制,构建出一种新的科学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并且基于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Hadoop)技术实现林业科技成果标识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并介绍了管理平台的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林业科技成果数据管理的发展建议。使用该平台可有效实现全国林业科技成果在同一个标准体系下的唯一标识,从而为打破林业行业成果共享壁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了本世纪林业科技的发展的基础上,对当前世界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分析,对世界林业科学技术进行了展望,并就我国林业科技发展对策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奥地利的学习、考察和交流,深入了解奥地利林业在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木材资源利用、林业扶持政策、林业人才培养、湿地型国家公园管理、林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对比分析湖南林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借鉴奥地利林业健全的林业法律规章和制度体系、扎实的林业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和深入人心的社区林业经验等可持续发展经验,为进一步推动湖南林业转型升级和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林业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所谓现代林业,就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作者从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角度,对林业发展的走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了现代林业的大致轮廓,论述了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社会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作者应用科恩范式理论讨论了我国林业科技范式。作者认为中国20世纪的林业科技范式的根本特征是林业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环境破坏。21世纪新的林业科技范式的核心是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新的林业科技范式将对旧的林业不可持续性发展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经营理念、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及森林利用方式进行否定,而继承和发扬以往单项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新的林业科技革命实质就是要创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的林业科学技术体系。我国正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21世纪新的林业科技革命总体战略思想、战略步骤、主体工程、林业经营理念、目标及其主导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