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遂如 《养猪》2011,(4):108-112
目前我国猪群中发生的疫病主要表现为多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同时又广泛存在免疫抑制,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滥用抗生素造成"超级细菌"出现,霉菌毒素危害加重,以及饲养环境恶劣和不重视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等,致使疫情常年不断,临床上呈现病原多元化、病症复杂化、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不仅给猪病防控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6年夏秋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开始流行所谓的"猪高热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之后全国大多数省份相继发生该病。经对猪"高热病"病因调查,病原实验室分离鉴定,最终证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是该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明确目标猪场的外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维持猪群良好的健康水平,避免新的病原侵入猪群。内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控制猪场已有疾病的扩散,尽可能降低猪场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想实现生物安全目标,首先需要仔细区分"净"和"脏"的概念。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4.
万遂如 《养猪》2013,(6):105-110
目前,规模化猪场细菌病常年不断发生,特别是猪群中发生各种病毒病时,往往都出现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猪群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当前猪群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性增高,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加之生物安全措施不健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猪群中发生的疫病主要表现为多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同时又广泛存在免疫抑制,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滥用抗生素造成"超级细菌"的出现,霉菌毒素的危害加重,以及饲养环境的恶劣和不重视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等,致使疫情常年不断,临床上呈现病原多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猪病呈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态势,导致猪病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难以有效防控,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认为,重新认识猪病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生特点和原因,及早改善猪群生长环境,及时推广应用中草药保健猪群健康,全面实施生物安全保障措施,不断增强猪只免疫力,是目前有效防控猪病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有效办法,也是促进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在养猪过程中,猪舍和猪的体表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不断地滋生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可引起猪发生传染病。带猪消毒就是对饲养着猪的舍内一切物品及猪体、空间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熏蒸,以清除猪舍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带猪消毒是现在养猪场户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猪舍内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坚持每日或隔日对猪群进行喷雾消毒,能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带猪消毒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杀灭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空气、饮水、饲料、用具或人体等进入猪舍。通过带猪消毒,能彻底全面地杀灭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猪群中发生疫病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多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病原体不断的发生变异,猪群中隐性感染与持续性感染和免疫抑制广泛存在,滥用抗生素造成超级细菌的出现,霉毒素的危害加重,以及饲养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猪免疫抑制,主要是指猪由于受到某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细胞受损,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地接种相应的疫苗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抵御能力下降,易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继发或混合感染。现就几种因素引发猪"免疫抑制"对猪的危害及防控技术作扼要概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猪病频发,从前几年的"一片红(附红细胞体病)"、"一片蓝(蓝耳病)"到从南到北的"大片热(无名高热病)",近两年来猪腹泻病不断出现。猪腹泻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仔猪常见,且多为散发,但近两年来猪腹泻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年猪和仔猪齐发,尤其2012年年初猪腹泻病大面积暴发。存栏200头以下基础母猪的中小猪场发病率达到20%~40%;死亡率也有所提高,特别是产后1周的母猪和仔猪发生腹泻,仔猪死亡率可达100%,猪腹泻给养猪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将其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些疾病在猪群中经常发生,其中就有猪痢疾。该病是多种病原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的病原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一旦染病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痢疾的发病率出现上升的趋势,经常出现因为防控不及时而造成的猪死亡。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猪病复杂多样,旧病非典型化,新病不断出现,多病原多重或混合感染、细菌性病原广泛耐药已成为普遍现象。而管理措施不力,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水平跟不上,兽医公共卫生水平低下等是造成猪病不断发生和流行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把控好规模猪场的疫病管理?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1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为了防止(阻断)病原体侵入猪群,保证猪群  相似文献   

13.
在规模猪场,应用抗微生物药物对猪群进行预防和治疗,是解决细菌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继发细菌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应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摸清猪场病原种类以及不同阶段猪病流行规律,在充分了解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理特性和开展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合理和规范地应用抗微生物药物,并对药物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不断总结,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猪群发病其主要的病原就是混合感染与继发性感染,这两种感染是导致猪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给养殖户和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我们国家的一些区县有部分猪场其临床的病例在不断增多,根据其发病的猪群,我们就可以检测到其猪出现的高热病是主要的病原,包括猪的肺炎支原体、伪狂犬病等等。依据调查的结果可知,通常发生了疫病的猪场,他们的免疫程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也就造成其猪疫病的发生概率在逐渐增加。其实只要我们养  相似文献   

15.
当前猪病流行呈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病多发,繁殖障碍性疾病难以根除,免疫抑制性疫病感染率越来越高,旧病原尚未消灭,新病原不断出现(病原不断变异,病原耐药性不断增强),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层出不穷,从而导致猪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复杂多样,应用常规的临床诊治方案已无法解决猪病问题。鉴于此,必须采用实验室方法来确诊临床猪病,以保障猪场用药、用苗等各项疫病防控方案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6.
猪高热病是多种病原共同参与后再继发性感染的一种疾病.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流感,猪蓝耳病,非典型性猪瘟、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炎、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多种病原疫病发生、流行,多与气候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高度重视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遂如 《养猪》2006,(1):41-44
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发生非常普遍,常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它不仅引起猪群发生原发性病原感染,造成繁殖障碍和严重的呼吸疾病,引发死亡;更为严重的是损害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耐受、免疫麻痹,对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致使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当前在许多养猪场和广大农村养猪户饲养的猪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高,病因复杂化、临床表现多样化、经济损失严重,这可能与猪群中广泛存在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治。本文就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技术谈点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许多猪病如猪瘟、猪口蹄疫等一旦发生就会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而,人们对此类猪病都比较重视,发生亦较少.但有些猪病如仔猪腹泻虽经常发生,却未给予相应的重视,这类疾病常年存在,即使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治愈的猪只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常表现为生长缓慢、耗料多、疾病不断及出栏时体重小,甚至形成僵猪,使饲养者蒙受一定的损失.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可分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许多猪病如猪瘟,猪口蹄疫等一旦发生就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而,人们对此类猪病都比较重视,发生亦较少,但有些猪病如仔猪腹泻虽经常发生,却未给予相应的重视,这类疾病常年存在,即使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治愈的猪只在以后的出长过程中常表现为生长缓慢,耗料多,疾病不断及出栏时体重小,甚至形成僵猪,使饲养者蒙受一定的损失,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可分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两大类,病原性得泻主要由致病性细菌和病毒引起,如致病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非病原性仔猪腹泻主要由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及应激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猪病对我国养猪业的制约日益明显。比如,病毒性猪病种类越来越多;病原种类增多、变异不断加剧;细菌性和支原体性疾病危害也十分严重;病原多重感染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免疫抑制等因素也导致一些临床问题;且近年来,猪场管理性疾病也明显增多。所以掌握目前猪病的流行情况以及预测未来猪病的流行趋势,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促进我国养猪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