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吸收1.1消化道吸收吸收部位有口腔、胃、小肠和直肠。其方式主要是简单扩散,主要受到药物理化性质和动物生理因素的影响。解离度低、油/水分布系数高的非解离型药物,原子或分子半径小的水溶性药物均易吸收,极性分子吸收差。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是吸收的限时过程,他们决定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也影响药物奏效时间、作用强度及持效时间。  相似文献   

2.
钙的吸收和转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粮钙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钙的吸收途径有主动和被动转运,当钙的吸收较低时,十二指肠的主动转运增强,大部分的钙主要通过主动过程吸收。当钙到达大肠时,钙通过主动和被动过程吸收。有许多的因素影响钙的吸收和转运,如维生素D、蛋白质、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钙磷比例等。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游离氨基酸,小肽也能够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它在动物胃肠内被完整地吸收,这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从而完善了传统蛋白质代谢理论,同时也使小肽营养成为继蛋白质营养研究和应用的又一热点。文中就小肽的概念和分类、吸收机制与吸收特点、影响小肽吸收的因素、小肽的功能等方面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铁、锌是动物重要的微量元素,对维持机体正常代谢起着关键的作用,其过量和缺乏都会对机体产生极大危害。本文综述了铁和锌吸收的相互作用、铁和锌吸收与DMT-1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铁锌吸收的其它因素,提出肠道细胞对铁、锌吸收的相互竞争,而这种竞争并非发生在DMT-1这一位点。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是以小肽吸收为主要形式的,这是由于反刍动物存在肽的非肠系膜吸收系统。本文从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吸收途径、吸收机制、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利用以:及影响小肽吸收利用的因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从脾脏的生理功能与营养物质吸收、脾运化失常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的关系,阐述了营养物质在胃肠道的吸收作为探讨脾虚证本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阐述了该研究对脾虚证本质研究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代谢物组学研究领域的进展,为从营养物质的吸收研究脾虚证本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富含维生素C、B等还原剂性的物质、动物性蛋白质、组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等时,可以提高Fe的吸收利用率。某些有机酸,如饲料中的草酸、植酸及过量的磷酸盐等,能与Fe形成不溶性铁盐,均可阻碍铁的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棉酚和高浓度的Zn、Mn、I、Cu存在时,也可降低Fe的吸收利用率。影响猪对铁剂吸收利用的因素@胡志国$山东荷泽粮油集团饲料公司!274000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水解产物中的小肽具有明显的吸收优势,小肽完整被吸收的理论对传统的蛋白质吸收理论可能既是补充也是完善。国内外对小肽已进行了不少研究,本就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及影响小肽释放、吸收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单胃动物小肽的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娟  王永才 《饲料研究》2006,(1):19-20,26
由于小肽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文中主要对小肽的提出、小肽的来源、小肽的吸收部位、小肽的吸收机制、小肽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小肽吸收的因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口服固体药物制剂比如片剂、颗粒剂后,药物在胃肠道内经历崩解、分散、溶出过程才可通过上皮细胞膜吸收。如果为水溶性药物,其崩解后可立即进入分散、溶出过程,能够被迅速吸收;对难溶性药物而言,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很慢,尽管崩解分散过程很快,其吸收过程往往受到药物溶出速度的限制,溶出是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测定断奶猪和未断奶同窝猪小肠对水分,钠,钾和氯的吸收以及确定这些值与小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的关系。80头猪的小肠均分为5段,每段前端注射产肠毒素肠大杆菌(ETEC),后端注射对照液,在断奶时和断奶后,4、7、11和14天测定吸收作用。未断奶猪对液体,钾和氯的吸收不随时间而改变,而猪断奶后4、7和14天对照肠段对水分的吸收明显减少,第4和7天牟氯的吸收低于未断奶对水分的吸收明显减少,第4和  相似文献   

12.
有机微量元素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70年代,同量元素氨基酸络合物的研究推动了络合物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络合剂还有EDTA、有机酸、寡糖等。资料显示,同一微量元素来源不同其生物学利用率有别,且多数情况下金属蛋白盐和螯合物的生物学利用率高于无机物。生物学利用率为能衩动物代谢利用的吸收的特定养分包括消化、吸收和吸收后被组织利用情况(Ammerman等,1995)。有机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利用率好是因为其吸收利用好,与其吸收机制有很大关系,腾冰等(1999)详述了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本文将讨论近年来对有机微量元素的一些吸收机制的研究,以便更有效使用有机微量元素,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动物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不能直接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必须在消化道经过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质,才能透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供机体利用。所以,消化道粘膜对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消化道粘膜的结构功能、物质在消化道的吸收调控以及影响消化道粘膜吸收的因素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小肽是动物消化蛋白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它能在动物胃肠内被完整的吸收。文章综述了小肽的吸收机制、吸收特点、影响小肽释放和吸收的因素及小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饲用小肽产品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肽吸收机制与氨基酸不同,小肽的吸收主要依赖H^+浓度或Ca^2+离子浓度电导.是低能量消耗,逆浓度梯度转运过程,它不同于肠细胞游离氨基酸的主动运转过程,后者耗能高,易饱和,吸收速度慢。动物吸收蛋白质主要以小肽形式吸收,小分子活性多肽转运系统具有耗能低而不易饱和的特点,其吸收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氨基酸(小肽)螯合物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微量元素是酶的必需组分和激活剂,是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其利用率易受pH值、脂类、蛋白质、纤维素、草酸、氧化物、维生素、磷酸盐、植酸盐及霉菌毒素的影响,因而,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差,总的生物利用率低于20%,有的还更低。而氨基酸(小肽)螯合物的吸收是借助氨基酸(小肽)的吸收途径,具有吸收利用率高、向体外排泄率低、在消化道内稳定性好、毒性低等特点,在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概念及其吸收及代谢机理1.1微量元素氨…  相似文献   

17.
1透皮吸收剂透皮吸收是使抗寄生虫药物通过皮肤或黏膜吸收,进人血液循环,再分布到宿主全身与寄生虫接触。皮肤本身能吸收少量药物,但一般达不到驱杀体内和体外其他部位寄生虫的作用。透皮吸收剂系加入促进药物渗透吸收的促进剂而使药物能够较多被皮肤吸收而转入血液中。渗透促进剂有氮酮、二甲亚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上海晓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多肽饲料可解决热应激带来的苦恼和减少这方面的经济损失。多肽饲料是蛋白质的酶解产物,是机体氨基酸的供体,经胃肠黏膜可以直接吸收。不存在与饲料中的氨基酸吸收造成拮抗。比混合氨基酸的吸收率高70%,可以更多的满足动物氨基酸的需要,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肽.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达到由于受热应激而造成的采食量下降,耗能增加而引起的营养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的补充。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促进微量元素吸收等生物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A、D、E、K等不溶于水,能溶于脂肪及脂溶剂,称为脂溶性维生素。在饲料中,它们常和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也与脂类的吸收密切相关。当脂类吸收不良时,如家禽患有胆道梗阻、胆囊炎、长期腹泻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就大大受影响,乃至发生缺乏症。吸收后的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在体内,尤其是肝内储存。家禽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机体内缺乏脂溶性维生素,会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营养代谢性疾病。l维生素A维生素A是维持家禽正常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它有3种重要的生理功能。1是合成视紫质的必要原料,以维持正常视觉。2维持体内丁切上…  相似文献   

20.
小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产品是无机盐类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硫酸亚铁、硫酸锌、氧化锌、硫酸铜和硫酸锰等。但这类无机盐添加剂稳定性差,对动物胃肠刺激性大.消化吸收率低,因而研究者开发出了第二代微量元素产品。第二代微量元素添加剂为简单有机酸盐类,如葡萄糖酸、柠檬酸和富马酸等微量元素盐类.但也存在稳定性差、受肠内容物干扰大等缺点.吸收利用率并不高。近年来发展的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氨基酸螯合盐(AAC)克服了前两类产品的弊端,微量元素能以游离氨基酸(FAA)为载体,具有抗干扰力强、稳定性好、易吸收等优点.其生物效价为无机盐类添加剂的2~3倍。小肽(SP,主要是二肽、三肽)吸收理论已被人们所接受,与氨基酸(AA)的吸收相比,具有吸收快、不易饱和、耗能低,且与FAA的吸收无竞争等特点。因此,不少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第四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小肽螫合盐(SPC)。该类产品可依靠小肽独特的吸收体系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