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杨梅癌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为杨梅癌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属杨梅科木本植物,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亚热带经济树种。在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的微酸性和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适应性也较广。随着大粒品种的扩展栽培,癌肿病的发生危害也在蔓延,近几年来已成为大杨梅栽培中的主要病害。杨梅癌肿病是由丁香假单孢菌杨梅致病变种的细菌所致,菌体  相似文献   

3.
姜青枯病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对姜青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探索:侵当为带病姜种及带菌土壤;发病时期与气象要素有关;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病姜可用甲醇50倍液浸种;生长期发病以敌克松,铜氨合剂防治效果好;药治结合轮作等农业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说明杨梅癌肿病病原细菌也可从叶痕或皮孔侵入茎,在薄壁细胞内大量繁殖并继续向茎皮层侵染,皮层薄壁细胞受到细菌分泌物的刺激,细胞分裂,使皮层细胞数目增多,向外突出形成肿瘤,肿瘤内有大量薄壁细胞及排列不规则的输导组织;后者与茎内的维管组织相连,结果使寄主体内的部分物质物质运往病部,消耗于肿瘤的生长,枝梢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养料,可能是造成肿瘤以上枝梢枯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马铃薯癌肿病病原菌、发生规律、发病因子、分布及危害情况等方面作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提出采用严格检疫、轮作、充分腐熟有机肥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旨为西藏地区防治马铃薯癌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对黄连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分离观察、病害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及叶片上越冬,从伤口侵入寄主,以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管理粗放、荫蔽度大、内质叶品种发病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施保功WP 1 500倍液、多菌灵WP 800倍液、甲基硫菌灵WP 8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球蚜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球蚜在张家口坝上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有翅蚜产卵孵化的若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第1代、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4月下旬越冬球蚜脱去白色腊质防冻壳开始至第1代球蚜若虫2龄体表未出现白色腊状分泌物之前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以喷施20%和25%吡虫啉1 25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效可达88.86%和93.89%.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主要为害水稻穗部的单个谷粒,一般情况下稻曲病的田间病株率在5%-15%;单穗病粒在10粒以下,产量损失3%-5%,严重时田间病株率可达40%以上,单穗病粒数多达10-30粒,可造成产量损失8.7%-45.7%。多菌灵、井冈霉素,异稻瘟净等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效可达83.7%以上,最佳用药时期为水稻破口前3天。  相似文献   

11.
杏芽瘿是甘肃省河西、中部、陇东等地区杏树上发生已久的一种害状。近年来,蔓延很快,为害甚重。其中由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s(Nalepa)引起的芽瘿已在武威、张掖发现,受害枝干形成大小不等的瘿瘤。该螨主要以抱卵成虫在活瘿瘤的芽丛内越冬。室内以50ppm激动素保鲜杏鳞片进行单体饲养,及室外群体发育进程观察,结果基本一致。17~20℃,卵期4~6天,若虫期5~6天,成虫期3~4天,完成一代约12~16天。在调查的20个杏树品种中,大偏头受害最重,其次为毛杏。而实生5号、8号尚未发现受害。试验的9种药剂中,50%克螨特、40%乐果防效分别为85~98%及81~93%,而10%天王星为68~91%。  相似文献   

12.
杨梅叶枯病菌(Phomopsismyricin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器形成最佳培养基为PSA 1‰酵母膏和PDA 1‰酵母膏。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但谷氨酸和精氨酸对病菌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分别为6-8和7-9。紫外光处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值7-9;在相对湿度98%以上和水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不同营养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杨梅品种对喷雾干燥杨梅粉品质的影响。[方法]将东魁杨梅、黑炭梅、临海早大梅喷雾干燥成杨梅粉,通过测定杨梅粉的水分含量、色泽、表观密度、湿润性和休止角研究3种杨梅粉的品质。[结果]东魁杨梅、黑炭梅和临海早大梅对杨梅粉水分含量、色泽、表观密度以及休止角有显著影响;而这3种杨梅品种对杨梅粉湿润性的影响不明显。[结论]不同杨梅品种显著地影响喷雾干燥杨梅粉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根瘤切片法从广西本地杨梅根瘤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菌,经镜检、革兰氏染色和BAP无氮培养基培养,证实这3株内生菌为Frankia sp.,分别命名为MF3、MF6和MF9。对这3株分离株在不同碳源、氮源和pH值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在分别以吐温-80、葡萄糖、丙酸钠为碳源的BAP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株分离株对琥珀酸钠的利用较差;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酪蛋白和氯化铵,尿素的利用率低。3株分离株均适合在pH 5.5~6.5范围内生长,pH 7.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杨梅用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主栽的荸荠杨梅、东魁杨梅、丁岙梅、晚稻杨梅为试材,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与杨梅制汁、制粉以及保健有关的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魁杨梅是适宜的制汁和制粉品种,晚稻杨梅是保健价值最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杞柳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杞柳是工艺柳编的原料 ,通常种植在湖边滩地。安徽省中部约有 10 0 0 0hm2 的种植面积。杞柳瘿蚊发生频繁 ,造成很大的损失。该虫的成虫是一种黑红色的小蚊子 ,长 2 .5~ 3mm ;卵是一头稍尖的圆柱形 ,深红色 ,大小 ( 0 .15~ 0 .2 )mm× ( 0 .5~ 0 .6)mm ;幼虫蛆形 ,淡红至桔红色 ,大小 ( 1.5~ 2 )mm× ( 2 .5~ 3 )mm ;蛹纺锤形 ,桔红色 ,外有薄茧。该虫以幼虫在柳枝的顶端 (生长点 )吸汁 ,刺激生长点长成一个疙瘩。受害的柳枝降低了商品价值。该虫以幼虫在疙瘩内越冬。农民通常将柳枝的底端放在浅水中来保存柳枝 ,使之不干燥以利剥皮。在这种情况下越冬幼虫存活率高 ,成为下一年的虫源。在贮存期消灭越冬虫源是防治该虫最有效的方法。试验证明“柳瘿敌”是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7.
选用常用的内吸性农药,每年4月初用直接涂枝、刮皮涂枝的方法防治栗瘿蜂幼虫。经过3a的试验结果表明:用50%甲胺磷乳油原液,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5倍液刮皮涂枝处理均有较好的效果,最大虫口减退率在60%以上。生产上选用40%氧化乐果5倍液刮皮涂枝施药两次效果最好,而且对板栗上其他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能起到兼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Endo-PG基因在果实肉质变化以及后熟软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45份杨梅试材中endo-PG基因的部分DNA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测序总长度为1 866bp,共发现178个SNP,其中,单现突变位点为60个,简约信息位点为118个,核苷酸多态性值(Pi)为0.27。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在45份杨梅试材中的endo-PG基因存在12种单倍型。基于邻接法NJ构建endo-PG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45份杨梅试材被划分为4个组,聚类结果与果实硬度存在一定联系;此外,‘荸荠’等品种存在2种等位基因,且两者差异较大,被划分于不同分组;而‘东魁’等品种纯合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杨梅叶枯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经鉴定,杨梅叶枯病菌为PhomopsismyricinaY.J.HuangetP.K.Chi。室内20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多菌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波尔多液;湘研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子萌发;相反,疫霜锰锌、大菌丹和石硫合剂能有效地抑制孢子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其他杀菌剂效果差。  相似文献   

20.
对切花月季根癌病的发生规律、致病机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