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淀粉样变病是鸭的一种常见疾病,特别多见于年龄大于1~2年的种鸭群中,发病率通常为5%~10%,但有时可高达30%~40%以上,严重地影响鸭群的生产性能,国外同行认为是引起成鸭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不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冬至 2 0 0 2年秋 ,笔者在禽病门诊部诊疗工作中发现 ,普宁市各养鸭业主送来诊治的病鸭 ,70 %以上是感染里氏杆菌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 )。现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临床诊疗 ,以及在预防上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作一总结 ,为养鸭业主防制本病提供参考。1 流行特点①本病全年均有发生 ,但多发于寒冷的季节和气候突变时。②鸭群发病呈急性暴发流行 ,发病突然 ,传播快 ,有的鸭群发病率高达 80 %以上。③患本病的鸭群有的并发或继发鸭霍乱、鸭大肠杆菌病。凡有并发或继发感染的鸭群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本病的单一感…  相似文献   

3.
鸭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鸭群均有易感性。雏鸭发病率可高达100%,其他日龄鸭群发病率为20%~90%,死亡率一般为10%~80%。本病各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多变的冬春为主要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4.
鸭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近几年来,在本地区地面平养的鸭群中常呈暴发急性流行,发病率为30%~90%,死亡率为20%~71%,耐过病的鸭一般生长受阻,增重缓慢,耗费饲料与人工,给养鸭场或养鸭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1主要临床症状(1)该病多发生于1~8周龄的小鸭,死亡率为5%~70%,甚至高达95%以上。鸭群开始发病时常有突然死亡的最急性病例,急性病例多在2~3周的幼鸭,表现为咳  相似文献   

6.
2002年8月初,我市几个县肉用鸭发生以跛行、蹒跚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鸭病,该病死亡率低,其发生与天气变化大等应激因素有关,我们暂定其为“应激综合征”。一、发病情况2002年8月份开始,我市气温变化大,骤冷骤热,有时前一天温度32~33℃,次日却刮风下雨,温度降至20℃左右,且经常反复。2002年8月初,我市新干县的鸭群首先发生此病,病鸭一般为500克左右的中鸭,发病率达20%~50%,全县50%以上的养鸭户受影响。2002年8月中旬,吉安市附近也出现此病,发病面达20%~30%,发病鸭群发病率达2…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肃宁县肉鸭养殖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近几年鸭传染性浆膜炎在鸭群中发生较多.其中2008年上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尤其严重,这期间调查鸭群约500群,本病平均发病率为10%左右,死亡率为3%左右。有的鸭群发病率高达30%左右,死亡率10%以上。正一细菌分离培养及免疫试验1细菌的分离无菌采取病料分别接种于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营养琼脂平板,于10%CO_2浓度环境中培养48小时,挑取只在巧克力平板上生长的单个圆形细菌菌落,经镜检证明为纯培养物后,将其接种于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进行扩繁培养。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也被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家鸭、野鸭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主要病理特征,感染鸭多出现食欲废绝、精神不振、站立不稳等神经症状,严重阻碍病鸭的生长。鸭疫里默氏杆菌主要感染1~8周龄雏鸭,其中尤以10~30日龄的雏鸭最为易感,近年来随着我国鸭饲养量的不断增加,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有研究发现一旦感染鸭群发病率可高达70%,死亡率可高达80%,因此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当前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5年11月以来,在肃宁县商品肉鸭群发生了一种不明原因的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肿胀、向下弯曲为特征的疾病。鸭群发病率为10%~30%不等,严重时可达50%以上,患鸭出栏体重较健康鸭减少20%~30%不等。感染鸭群料肉比显著升高,出栏合格率下降。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0.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是肉鸭养殖业中的主要疾病,发病鸭群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程也较短,发病率最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其中以2~3周龄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商品肉鸭养殖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11.
2019年7月,广东省惠州市某鸭场饲养的60日龄青年麻鸭群发病,发病率高达80%,病死率为3%~4%。发病鸭群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发热、软脚、排黄绿色粪便,后期消瘦,部分鸭表现神经症状。经实验室确诊,引起该场鸭群发病的病原为禽坦布苏病毒,本文就该起病例的诊断作详细报告,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是肉鸭养殖业中的主要疾病,发病鸭群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程也较短,发病率最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其中以2~3周龄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3.
自1999年来,浙江许多地区蛋鸭发生了一种以产蛋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鸭主要群发性食欲下降,产蛋异常,鸭群产蛋率急剧下降,严重的从90%下降至30%,但病鸭病死率很低(0.5%~2%),发病鸭主要为蛋用鸭及种用鸭。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发病鸭EDS76抗体阳性率高达83%。对产蛋异常鸭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近91%病鸭感染了EDS76。  相似文献   

14.
鸭球虫病在鸭群中经常发生,据调查我国北方地区鸭球虫病发病率为30%~90%,致死率可达20%~70%,耐过的病鸭生长发育受阻,增  相似文献   

15.
鸭瘟和鸭霍乱是鸭的两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这两种传染病常并发流行,加之某些症状又很相似,因此诊断时要注意区分。1鸭瘟和鸭霍乱的区别1.1从流行病学的特点比较,鸭瘟仅引起鸭、鹅自然发病,流行期比较长,当鸭瘟传入一个易感鸭群时,一般在3~7d后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过3~5d后才开始大批发病,整个流行过程可达半个月至一个月,死亡率平均在90%以上。而鸭霍乱在各种家禽包括鸭,鸡,鹅、火鸡和鸽均可感染。病程短促,病程一般在数小时至2d内死亡。雏鸭常呈流行性发病,死亡率可达80%以上。成鸭多为散发性流行,其流行呈间歇…  相似文献   

16.
正鸭球虫病在鸭群中经常发生,是一种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各种日龄的鸭都可感染发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可达30%~50%,死亡率20%~70%不等,得过该病耐过的鸭一般生长缓慢,耗费饲料与人工,给养鸭场或养鸭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流行病学鸭是鸭球虫的唯一天然宿主,宿主特异性较强。同时,各阶段的鸭均对球虫易感,但成年鸭发病、死亡率明显低于雏鸭。一般而言,12日龄鸭可发病死亡,4周龄感染率可高达100%,但几乎不发病。而鸭的品种和球虫病发生存在关系,据聂  相似文献   

17.
茵蒲清肝散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4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2周龄以内的多见.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据统计死亡率高达90%以上,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从2000年3月至2004年10月,笔者采用茵蒲清肝散对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群进行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是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这两种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给防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1流行特点这两种病的混合或继发感染的现象非常普遍,凡是目前有这两种病流行的地区,大多数鸭群都存在两种病的混合感染。2-5周龄幼鸭多发,自然感染发病率20%-40%,有的鸭群感染率达90%,死亡率5%-80%,这取决于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及应激因素。一般新饲养的场地和在流动水域饲养的鸭很少发病,然而,连续饲养几批之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有所提高,特别是旱地养鸭,每批均于2-3周发病。不少鸭群随着饲养批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19.
自 1 998年以来 ,在福建省、浙江省及广东省等地的鸭场发生了一种新病 ,病鸭临床上表现为软脚、摇头、拉稀、少食或不食。番鸭、半番鸭和麻鸭均可发病 ,但以番鸭最易感。雏番鸭发病率高达 1 0 0 % ,死亡率 95 %以上。半番鸭、麻鸭发病率、死亡率相对较低。临床剖检可见肝脏表面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但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高,一般为60%~70%,有时高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