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麻作》1985,(1):46-46,9
我村有耕地884亩,其中苎麻面积504亩.历年来,苎麻生产上存在一个败蔸问题,即栽下去三,五年,麻蔸就烂了。轻者减产,重者失收。过去唯一的办法是挖掉后过几年重栽,往往短则三年、长则五、六年麻园就得更新,影响收入。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介绍,  相似文献   

2.
苎麻败蔸要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苎麻败蔸现象是苎麻老化或对逆境不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衰老反应,严重影响苎麻的纤维产量与纤维品质。造成苎麻败蔸的原因有很多,如渍湿,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化肥、除草剂施用不当等。在苎麻栽培生产中,应选择败蔸抗性强的高产品种,加强栽培和管理措施,适时更新麻园,以减小败蔸在生产上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贵池县刘街公社农科站现有苎麻面积9.5亩,是我县苎麻生产的高产典型。自1956年以来,每年平均亩产都在270~350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狠抓麻园冬季培育:三麻收剥后,抢住麻地墒情好砍杆、锄草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转,恢复麻莞生机,避免败蔸。  相似文献   

4.
我场历年苎麻种植面积上千亩,近年已逐步扩大到5000多亩。由于苎麻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杂草种类繁多,为害时间长。若不及时防除,土壤肥力大量消耗,造成苎麻减产,同时引起苎麻败蔸,缩短宿根年限。为此,我们于1977年、1980~1985年对苎麻地杂草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化学防除试验,现将调查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场历年苎麻种植面积上千亩,近年已逐步扩大到5000多亩。由于苎麻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杂草种类繁多,为害时间长。若不及时防除,土壤肥力大量消耗,造成苎麻减产,同时引起苎麻败蔸,缩短宿根年限。为此,我们于1977年、1980-1985年对苎麻地杂草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化学防除试验,现将调查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苎麻生产历史最久的国家,但长期来多以稀植为主。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有湖北农科所、四川达县地区农科所,贵州独山麻科所和华中农学院等,先后进行了密植试验.结果表明,以亩栽1600—2000蔸为宜,湖北农科所则提出了亩栽3000蔸的指标。1982年何嵩山研究了栽植密度与纤维产量和质量的关系,提出以亩栽2000蔸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频繁刈割对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1号和湘苎7号分株、生物量及败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湘苎3号、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分株数先增加后降低,湘苎7号分株数上下波动,4个苎麻品种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频繁刈割引起苎麻败蔸。在频繁刈割下,苎麻败蔸率为中苎1号多倍体1号湘苎3号湘苎7号。  相似文献   

8.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苎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导致苎麻败蔸及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该病害遍布我国苎麻产区。据我们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省(区)麻区调查,三年以上麻园平均发病率达83.99%,病指48.94。发病中等的麻园减产20—30%;严重受害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3季苎麻(Boehmeria nivea L.)试验探讨了4个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产量、纤维支数和败蔸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提升苎麻株高、茎粗、鲜皮厚度、有效株数和鲜皮出麻率等产量因素,原麻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随着叶面肥中营养元素种类增加,苎麻的原麻产量、生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且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全年纤维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达到显著水平。叶面施肥能提高苎麻的纤维支数,但在不同的收获期处理间差异较大。其中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处理下纤维支数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中苎1号提高了1.12%~4.75%(头麻)、0.57%~5.44%(二麻)和0.94%~2.62%(三麻),多倍体1号提高了2.48%~7.22%(头麻)、0.70%~7.64%(二麻)和0.55%~7.49%(三麻)。不同处理下苎麻败蔸情况差异不大,叶面施肥不能减少败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苎麻根腐线虫病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导致苎麻败蔸,造成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据主产麻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贵州等省区,万余亩三龄以上老麻地调查,平均发病率56.5%,病情指数32.31,其中长江流域麻区发病最重。从健、病麻地测产和经药剂防治后的增产效果看,发病中等的麻地,产量损失20-30%,重者失收。全国每年因该病损失苎麻10万担左右。  相似文献   

11.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导致苎麻败蔸,造成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据主产麻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贵州等省区,万余亩三龄以上老麻地调查,平均发病率56.5%,病情指数~*32.31,其中长江流域麻区发病最重。从健、病麻地测产和经药剂防治后的增产效果看,发病中等的麻地,产量损失20—  相似文献   

12.
新扩苎麻当年高产技术要点林大舜,肖华云,王智姣,庄庆丰,谢正霞(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413100)(沅江市棉麻公司)苎麻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栽培措施下要二至三年才能成国受益。湖南省沅江市1994年春新扩苎麻6.2万亩。采用施足基肥,小蔸密植,加强田间...  相似文献   

13.
1979~1981年的试验表明,滨湖麻区高产品种为“鸡骨白”、“芦竹青”。在沙质土、肥力中等、行距80厘米,蔸距35厘米,细切种根育苗移栽条件下,三年平均亩产分别为154.35公斤、151.02公斤,比黄壳早(142.35公斤/亩)、湘苎一号(122.6公斤/亩)、黑皮蔸(96.0公斤/亩)、自里子青(59.78公斤/亩)增产。 1979~1981年的试验还表明,滨湖麻区苎麻  相似文献   

14.
我县麻农历来习惯于冬春两季采用分蔸繁殖法扩大苎麻面积。但近几年来,冬季栽麻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有的大队甚至完全采用冬栽。如阳城公社去冬今春新发展苎麻1100多亩,其中冬栽700多亩,占63%以上;花桥公社上屋何大队,苎麻面积由1971年的45亩发展到1979年的315亩,都  相似文献   

15.
苎麻不同品种栽植密度对纤维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苎麻生产历史最久的国家,但长期来多以稀植为主。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有湖北农科所、四川达县地区农科所,贵州独山麻科所和华中农学院等,先后进行了密植试验.结果表明,以亩栽1600—2000蔸为宜,湖北农科所则提出了亩栽3000蔸的指标.1982年何嵩山研究了栽植密度与纤维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县麻农历来习惯于冬春两季采用分蔸繁殖法扩大苎麻面积。但近几年来,冬季栽麻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有的大队甚至完全采用冬栽。如阳城公社去冬今春新发展苎麻1100多亩,其中冬栽700多亩,占63%以上;花桥公社上屋何大队,苎麻面积由1971年的15亩发展到1979年的315亩,  相似文献   

17.
苎麻根腐线虫病及其防治方法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苎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导致苎麻败蔸及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该病害遍布我国苎麻产区。据我们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省(区)麻区调查,三年以上麻园平均发病率达83.99%,病指48.94。发病中等的麻园减产20-30%;严重受害的麻园,在足够的肥水条件下尚能维持一定产量,一遇干旱造成失收。  相似文献   

18.
沅江是"中国苎麻之乡",苎麻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公顷左右,年产原麻5万余吨.近年来,该市麻园衰败现象严重,一般减产20%-30%.分析其败蔸的原因,主要有渍湿的危害;化肥、除草剂施用过量或不当;栽培管理粗放,很少冬培和施用土杂肥;病虫害逐渐加重等.其败蔸防治的措施为选择适宜麻园,搞好麻园基本建设;合理施用化肥和除草剂,减轻化学危害;加强麻园管理,采取冬季培土,覆盖稻草等措施;选配最佳农药品种,加强麻园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苎麻横沟象是新发现的一种钻蛀苎麻地下茎的害虫,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苎麻,以幼虫为害影响最大。被害麻蔸生活力衰退,地下茎逐渐转枯变朽,麻株生长细弱,甚至枯死。据田间调查,三龄以上老麻园麻蔸被害率一般达40~70%,严重的达90%,是导致麻蔸衰败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20.
苎麻病害主要由线虫、真菌和细菌引起。每年给苎麻生产带来较大的威胁,其中老麻园损失更重。(一)苎麻根腐线虫病 PratylenchusPenetrans Cobb 是导致苎麻败蔸减产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以长江流域麻区发病最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甚至失收。地下根茎被害,初期病斑为不规则黑褐色小斑,稍凹陷,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