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规划引导下利津县村庄分类与整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开展村庄分类及其整治策略研究是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以山东省利津县为研究区,基于规划约束和村庄自身资源禀赋提出了一套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村庄类型划分方法体系。首先,依据规划引导和特色资源禀赋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然后,构建村庄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一般农村地区的村庄开展具体类型划分;最后,结合村庄演化方向和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社会经济状况,针对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内的村庄分类结果提出不同的演化分类和整治策略。结果表明: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划定思路有效落实了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对不同演化方向的村庄的空间管控要求;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进行类型划分,能最大程度体现类型区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分类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利津县村庄可划分为城乡融合型(107个)、特色保护型(6个)、集聚发展型(21个)、存续提升型(180个)和搬迁撤并型(198个) 5类,根据村庄类型特征分别提出了不同演化方向下村庄的整治策略和发展建议。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徐洁  朱慧  舒帮荣 《农业工程》2021,11(2):141-148
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地处苏北地区的徐州市为例,构建乡村三产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加权评价模型,测度了2017年徐州市各镇的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三产融合整体水平较低,三产融合度以中度融合为主;研究区三产融合地域差异明显,各个市(县)城区及周边的三产融合度最高;乡村三产融合及各子系统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具有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三产融合热点区包括徐州市西部、东部及东南部3处。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根据不同乡镇所处地理区位,因地制宜、差别化地对乡村三产融合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划分村庄整治类型并制定合理的优化策略,是实现大城市村镇体系合理布局和乡村空间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POI、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适宜性评价、引力模型等方法,构建了基于布局适宜性-规划约束-村庄等级(简称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类型划分方案,并以密云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生活便利和环境宜居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密云区村庄布局适宜性呈现由西南向东北衰减的特征。借助引力模型,将研究区332个村庄划分为57个中心村、103个次中心村和172个一般村。基于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内涵,将密云区村庄确定为城镇集建、特色提升、整治完善Ⅰ、整治完善Ⅱ和整体搬迁5种整治类型。整体搬迁类村庄未来的整治方向为可复垦型,其他村庄均为可盘活型。结合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等级划分、土地利用形态和整治潜力,着眼于减量规划思路,因地制宜地提出5类村庄的整治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村庄用地布局优化和减量发展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雷丹玉 《南方农机》2024,(5):118-122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主体之一。山西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生态、农业、人文资源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产业基础不牢固、空心化、老龄化等劣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保护战略推进以及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应从盘活资源、夯实产业、传承文化、健全设施、人才振兴等层面发力,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规划,以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要遵循规划先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服务于乡村振兴,起着顶层设计的作用。本研究对福州市长乐区玉田镇西社村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村庄布局优化、产业发展引导等方面探讨其乡村规划策略,建设自身具有造血能力、景观环境优美、乡风和谐美满的田园乡村范例,以期能为非特色集聚提升型乡村规划提供借鉴,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王楠  郝晋珉 《农业机械学报》2024,55(5):176-185,195
在宏观尺度上剖析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全面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并为村庄规划等工作提供研究基础。以河北省为主要研究区域,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最邻近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乡村聚落的总体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综合运用分布指数、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尤其是2010年之后,河北省乡村聚落主要以外延方式扩大规模,且逐渐呈规模化、集中化分布,其主要集聚分布于地形平坦的东南部地区,且其集聚程度不断提升;高耸地形、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壤以及大小规模河湖等自然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限制性正在减弱,不同等级城镇、道路等区位因素对乡村聚落产生集聚作用的程度和影响半径等有所差异;乡村产住规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度是影响河北省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社会和经济因素,且不同因素的主要作用区域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相关地区开展差异化的乡村聚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绪敖  张兰  姚晓玮 《农业工程》2021,11(12):114-119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乡村产业演进机理及路径选择,采用实地观察与访谈的案例研究方法,选取秦巴山区安康市3个自然村,对乡村产业选择、培育和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和阶段特征判定。从乡村产业发展的理论视角分析,“一村一品”“农业产业集群”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基础。从乡村产业演进过程视角分析,乡村产业振兴的起始阶段是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该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提质增效阶段是通过科技、人才及机制创新,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高级形态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要判定特定村庄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宜产业,通过产业要素聚集,推动乡村产业向高级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8.
廖晓斌 《南方农机》2023,(12):125-12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乡村旅游无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此,笔者梳理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与现状,发现其拥有明显的农业产业基础和红色基因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理念创新不足、产业融合不够、产品不丰富等问题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不断集聚和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持续提升旅游品质和影响力等对策建议,最终实现推进兵团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农村坑塘高质量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系统开展坑塘治理水平评价,提出针对性治理策略是坑塘质量提升的基础。以龙游县为例,从水岸协同视角构建坑塘质量评价体系,运用TOPSIS模型、指数修正模型、空间集聚等方法对农村坑塘治理水平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龙北地区农村坑塘水域管理保护、岸线开发利用、综合指数均处于中低水平,但各村庄间存在较大差异;(2)龙北地区农村坑塘水岸协同类型分为高度协同、中度协同、轻度协同、拮抗四类,对应村庄数量占比约8∶31∶27∶18;(3)龙北地区农村坑塘治理质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集聚特征,整体表现为东南部高水平向西北部低水平变化;(4)针对不同类型质量水平坑塘,提出“分类施策”的治理策略,有助开展农村坑塘整治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0.
程晔  卓献荣 《农业工程》2019,9(3):116-120
在全国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结合广东省乡村实际情况,总结了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乡村、镇居民综合文化素质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制约因素,乡村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城乡发展演替规律是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提出了提升乡村乡镇居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措施,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的工作方向和乡村乡镇规划人口规模控制的基本方法,以期为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与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取决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统筹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与村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村庄协调发展。以孟州市为研究区,基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运用突变级数模型开展了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并测度分析了居民点空间结构稳定性和村庄发展适宜性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孟州市整体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相对稳定,位于丘陵区的村庄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弱。村庄发展实力差距悬殊,西北部村庄发展适宜性较弱,西虢镇、南庄镇和化工镇村庄发展适宜性较强。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整体协调度较低,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农村居民点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26. 90%,低度协调为72. 60%,濒临失调村庄仅4个。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后将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优先建设型、一般发展型、保留型、产业引进型和重点改造型5种布局优化模式。该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治和村庄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市农庄成为未来城郊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阐述都市农庄集群化的内涵,介绍昆明市都市农庄的特点、发展概况及优势,分析昆明市都市农庄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都市农庄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农村坑塘"无人治、没钱治、无人管、散乱难治"等方面的难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思想指导,结合河长制工作重点,根据农村坑塘高效治理工作对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创建乡风文明、促进产业兴旺、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睢县农村坑塘为例,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把小微水体整治与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进行水岸同治。按照远村塘、近村塘的分类,提出相应建设模式,并提出农村坑塘建设建议;另外,从"人治"和"法治"两个方面进行"人治巩固基础,法治加深层次"管护模式,为黄淮地区农村坑塘治理提供多种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有效与合理地进行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构建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法和AHP法对永川区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进行评价分级,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对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分值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分值影响的顺序差相差较小,并且在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结果的空间分布上也基本吻合。研究认为,在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中,应该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优点和劣势,以便提高评价分级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是推进生态振兴与农业振兴双重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实践。本文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理念的践行者之一——秦巴山区忠诚村为实证案例,运用文献研究和市场调研相结合方法,总结分析忠诚村“四主体三联三生”生态农业振兴模式、主要做法以及经验启示,并针对性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秦巴山区或同类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实例参考和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