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海水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是海水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综合水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获得适宜的水力负荷条件是该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前提.构建一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3种水力负荷条件(V1=0.50、V2=0.19、V3=0.10 m/d)对牙鲆(Paralicht...  相似文献   

2.
基于鱼类食性的白洋淀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对白洋淀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白洋淀鱼类的食性、营养级和食物网特征,绘制了鱼类食物网及能量流动途径。结果显示,白洋淀现有鱼类25种,其食性类型分为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共6种;白洋淀的鱼类营养级可分为草食性、杂食性、低级肉食性、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共5种。与历史资料相比,白洋淀鱼类食物网趋于简单,中级肉食性鱼类匮乏,能量流动出现越级现象,食物网结构不完整,说明其渔业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3.
基于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最邻近域法,选取最优特征组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5年、200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类提取;参照《湿地公约》及我国湿地分类,依据鄱阳湖实际情况和现有研究资料,同时考虑遥感影像解译过程中的实操性,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类型分为湿地和非湿地两大类,即河流、湖泊、沼泽、库塘、水田和林地、裸地、建设用地、草地共9类。采取动态度、质心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对20年间该地区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研究其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对于湿地分类,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湿地影像的提取效果良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5-2015年湿地总体面积减少,总体变化率为-25.88%;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天然湿地,共减少20.12万hm2;1995-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景观指数表现为各斑块破碎度增加,景观多样性及均匀性呈倒“V”变化趋势。湿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密度、年均温及坡向均对湿地变化的空间分异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人口密度对湿地变化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高于年均温和坡向。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4.
采用雷达图的方法来评价鄱阳湖湿地的水质状况,验证其在鄱阳湖湿地水质评价中的可行性。基于鄱阳湖湿地30个采样点的实测水质数据,选取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叶绿素a(Chl-a)、氨氮(NH~+_4-N)、总磷(TP)、总氮(TN)及重金属铜(Cu)、铅(Pb)为水质评价因子,构建水质雷达图对鄱阳湖湿地进行水质评价,雷达图红色区域的面积大小和形状能直观反映采样点的水质状况及主要的污染因子,并基于雷达图红色区域的面积大小计算雷达图水质指数。结果显示,鄱阳湖湿地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氮、磷营养盐、重金属及Chl-a;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湿地的水质较好,而河口附近湿地的水质最差;雷达图水质指数与内梅罗指数、主成分水质指数的评价结果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其能较客观地反映鄱阳湖湿地的水质状况。与传统方法以单一数值呈现水质评价结果相比,水质雷达图以可视化的方式、多维度地呈现采样点的水质状况,其结果更直观易懂,尤其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水环境污染的认知和关注度,为水质评价及评价结果的展示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尾闾,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芦苇湿地,也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重要的繁育场所和栖息地。本次研究基于遥感、气象和水文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反演植被覆盖度,分析扎龙湿地核心区2005-2017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径流、降水和气温3项水文气象要素对湿地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为科学开展湿地生态需水核算和芦苇植被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湿地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区域主要分布于乌裕尔河来水和人工补水形成的河道及周围地区,2005-2017年,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区域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湿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改善。乌裕尔河来水及人工补水量对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区域面积的增长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年际滞后性;温度升高有利于湿地核心区内植被覆盖度整体的提高,但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降水与湿地核心区植被覆盖无明显影响作用,乌裕尔河来水及人工补水量是影响扎龙湿地核心区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海南岛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Meta分析构建海南岛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移模型,对其1990、2000、2010和2020年4个时期各类型湿地的价值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估,并探讨了影响价值评估结果的因素及有效性。结果表明:1990—2020年间海南岛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递增的趋势,30年间湿地价值共增加了95.32亿元,增长率达41.32%,其中水产养殖场和库塘价值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66.55亿元和42.61亿元;2020年海南岛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26.02亿元,平均价值为24.17万元/hm2,其中红树林湿地单位面积价值最高,达38.25万元/hm2,其次为河流湿地,单位面积价值为25.81万元/hm2,盐田湿地单位价值最低,为14.37万元/hm2;在Meta回归模型中,湿地面积、盐田、碳税法、保护力度等变量对湿地单位面积价值表现为负效应,而红树林、物质生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旅游休闲、人口密度等变量对湿地单位面积价值表现为正效应;模型的平均转移误差为18.82%,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表明本研究构建的Meta价值转移模型可以作为快速评估海南岛湿地价值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岛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The proximate content,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index (NQI) of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at three habitats in the Anzali wetland in Iran were investigated as a potential source for human consumption. The highest amounts of protein, lipid, ash, and energy contents in muscle of M. nipponense were showed in autumn (non-reproductive season) (p < 0.05). The main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 were oleic acid (C18:1 n9 C, C18:1 ω9 T) and palmitoleic acid (C16:1). Moreover, the m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were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C22:6 n3),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C20:5n3), arachidonic acid (ARA, C20:4 n6), linoleic acid (LA, C18:2 ω6), and α-linolenic acid (ALA, C18:3 n3). The predominant individual saturated fatty acid (SFA) was palmitic acid (0.07–13.4%), while oleic acid (14.7–26.3%), EPA (3.5–12.7%) and linoleic acid (0.04–14.9%) represented the most abundant individual MUFA and PUFA in M. nipponense. The highest mean value of EPA+DHA (14.0), n3/n6 (1.02), ΣMUFA/ΣSFA (1.05), ΣPUFA/ΣSFA (1.04), and EPA/DHA (3.8) ratios in M. nipponense was in autumn. The range of atherogenicity index (AI) and thrombogenicity index (TI) was much lower, from 0.42 to 0.6 and from 0.33 to 0.57,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season.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show that M. nipponense is an excellent nutritional food source in the Anzali wet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