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稻白叶枯病菌噻枯唑抗药突变体生物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起水稻白叶枯病的Xanthomonas oryzae在用药剂处理过的水稻上鉴别为抗噻枯唑的突变体。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抗药性突 变体与野生敏感菌株没有明显差异,但抗药性突变体对离体稻叶的伤害作用及引起水稻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强于敏感菌株;胞外产物可以降低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敏感性,病菌产生抗药性与胞外产物关系密切;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平板上转移10代后,抗药水平明显下降,但致病力变化在不同的突变体间表现出较大差异,有的保持较强的致病力,有的则完全失去致病力。  相似文献   

2.
硅对水稻生长、白叶枯病抗性及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硅对水稻生长及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硅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方法】以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L. cv. Nipponbare)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接种白叶枯病菌、施硅对水稻干物质累积的影响;接种病菌条件下,施硅与否对水稻叶片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结果】水稻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植株地下部和地上部干物重均显著降低,但施硅处理,植株生物量及硅含量均显著升高。施硅处理水稻白叶枯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降低11.83%-52.12%,对白叶枯病的相对防御效果达16.55%-75.82%。叶片感染白叶枯病菌后,β-1, 3-葡聚糖酶活性和几丁质外切酶、内切酶活性均快速上升。β-1, 3-葡聚糖酶活性在感染白叶枯病菌的8 d内,施硅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接种后第8天达到最大值。整个试验过程中,加硅处理的水稻植株,叶片中几丁质外切酶、内切酶活性明显增加。【结论】施硅能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病程相关蛋白β-1, 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外切酶及内切酶的活性,降低病情指数,显著缓解白叶枯病的危害,达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建立抗病变异系离体筛选方法。【方法】以蒜瓣茎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大蒜叶枯病菌培养滤液制取的粗毒素为筛选剂,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通过接种病菌粗毒素和病菌孢子鉴定变异株的抗病性,分析变异株的防御酶活性。【结果】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对大蒜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病菌粗毒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不同大蒜品种愈伤组织对病菌粗毒素的抗性不同;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分别获得大蒜品种G039变异系苗12株,G073变异系苗2株,它们对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具有稳定的抗性。经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变异系苗较其对照抗病性提高。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苗接种病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即达到峰值,且与抗病品种G064接近或更高,而感病品种G039的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前两者。【结论】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可以获得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适宜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分步筛选的上限粗毒素体积分数为30%;POD、PPO和PAL活性可作为大蒜抗叶枯病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以黄皮酰胺(N-甲基-N-顺-苯乙烯-肉桂酰胺)为模板人工合成的20种肉桂酰胺类化合物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离体抑菌活性,并对合成肉桂酰胺类化合物取代基与其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3-(3,4-二甲基)-N-苯乙基-3-(吡啶-4)丙烯酰胺(化合物1)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芒果炭疽病菌的EC50为67.95μg/mL;吡啶环上的-Cl对该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没有显著的提高作用;酰胺基团碳端β位碳上连接的苯环上的各种取代基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也不明显;酰胺基团N端γ位碳上连接的苯环上的取代基中,羟基能促进病菌生长;酰胺上同时连接吡啶环和苯基不能显著提高其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不及单一连接苯基.  相似文献   

5.
以抗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HX-3及其感病供体明恢63的愈伤组织为试材,观察白叶枯病菌对水稻愈伤组织的侵染。结果表明: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后,明恢63愈伤组织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接种后13d,愈伤组织的生长量仅为对照(未接菌)的66.2%;而HX-3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小不明显,为对照的91.3%。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明恢63接菌后5d,愈伤组织细胞逐步解体,且细胞内有大量细菌侵入,接菌后13d,愈伤组织细胞大量解体破碎;而HX-3接菌后5d,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致密,未见异常,接菌后13d,愈伤组织中有些细胞解体,但解体程度小且侵入到细胞内的细菌数量少。说明HX-3和明恢63在细胞水平上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别,同时也证实了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在植株水平和细胞水平上具有相关性,这就为运用细胞突变体离体筛选技术获得抗病突变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菌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建立了能准确快速灵敏测定不同类型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单抗酶联试剂盒。应用该试剂盒检测水稻白叶枯病病叶样品101份、病种样品10份及水稻白叶枯病病菌65个菌株,结果均为阳性,且重复性好,该试剂盒使用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 ATPase 活性的常规测定方法,分析了4个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感染白叶枯病病原菌后的叶片叶绿体、线粒体 ATPase 活性以及根端线粒体 ATPase 活性的变化.其结果表明:4个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感染白叶枯病后叶片叶绿体 Ca~(++)-ATPase、根端线粒体 ATPase 活性下降,感病品种活性下降更为显著;感病品种叶片叶绿体 Mg~(++)-ATPase 活性下降,抗病品种略有上升;叶片线粒体 ATPase 活性增加,感病品种酶活性上升更为显著.这说明白叶枯病菌对不同抗性水稻叶片叶绿体、线粒体、根端线粒体 ATPase 活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新型高效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方法】首先合成了2-甲氧亚氨基-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然后对其5位氨基进行酰化反应合成了8种新化合物(a~h),并采用显微熔点测定仪、红外光谱仪(IR)、质谱仪(ESI-MS)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以噻菌灵和嘧菌酯为阳性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a~h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8种2-甲氧亚氨基-2-(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ESI-MS1、H-NMR得到了确证。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8种新化合物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低于阳性对照,化合物f、g对6种植物病原菌有相对较高的抑菌活性。【结论】所合成的含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环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对植物真菌的抑菌活性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衍生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大多数的植物防御素对不同的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其中来自苜蓿种子的防御素alfAFP的转基因土豆和番茄已经被证明对病原菌具有强抗病性。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对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三大重要病害的抑制作用,对水稻抗病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试验将alfAFP构建到表达载体pPIC9K上,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再进行蛋白质的分泌性诱导表达,最后进行体外重组蛋白对水稻病菌的抑菌活性检测。【结果】通过15%的SDS-PAGE检测,得到大约6.5 kD的重组蛋白。alfAFP融合蛋白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纹枯病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alfAFP在酵母中成功诱导表达,并对水稻测试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预示着alfAFP防御素基因在水稻抗病基因工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省感染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株和健康植株上共分离得到475株植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167株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简称Xoo)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病株体内拮抗内生细菌的菌株数量多于健康植株,病株和健康植株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菌株数量略有不同,从病株根、茎、叶中分离出的拮抗内生细菌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而从健康植株的茎部和叶部分离出的拮抗菌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根部拮抗菌(P0.05)。采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并比较分离菌株的抑菌能力,得到30株对白叶枯病菌抑菌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5种病菌的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30株菌株对5种水稻病害的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水稻内生拮抗细菌分别与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17个属的细菌相似性较高,其中,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为发病植株特有的拮抗细菌属,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考克斯菌属(Kocuria)仅存在于对照植株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法在碱性条件下用取代苯酚与氯乙酸合成取代苯氧乙酸,并测试其抑菌活性.共合成了3个取代苯氧乙酸衍生物,即对氯苯氧乙酸,邻氯苯氧乙酸,对溴苯氧乙酸,用IR,^1 H NMR,UV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同时选取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四种细菌对所合成的取代苯氧乙酸类化合物测试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茵活性表明:对氯苯氧乙酸和对溴苯氧乙酸的抑菌谱较广,而邻氯苯氧乙酸的抑菌谱较窄.  相似文献   

12.
拮抗细菌Bacillus subtilis A30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杭州郊区水稻叶围分离得到BacilussubtilisA30菌株,平板检测表明它对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Rhizoctoniasolani、Fusariummoniliforme和Magnaporthegrisea等多种水稻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均有很好的拮抗作用.以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为代表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A30菌株的防病效果分别为58.1%和39.0%.A30菌株的培养去菌液经70%饱和度(NH4)2SO4处理,拮抗物可被(NH4)2SO4沉淀,其拮抗粗提液经Diol150及proRPCHR5/10等色谱柱分离得到两种对X.oryzaepv.oryzae的拮抗峰和两种对R.solani的拮抗峰.  相似文献   

13.
在网室 接种不同梯度的水稻潜根线虫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稻根中的虫口密度与接种虫量显显著正相关;水稻整株鲜重,根重,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接种虫量的增加而递减。方差分析表明,接种500头处理的有效分蘖数与对照的有效分蘖数有显著差异。有效和达到显著差异时对应的分蘖盛末稻根中的虫口密度为每克根有15头潜根线虫,可以作为生产上的防治指标之一。水稻潜根线虫明显降低水稻产量,水稻产量与分蘖  相似文献   

14.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了抗拌种灵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以在含100 μg·ml-1拌种灵平板上生长,而敏感菌株在10 μg·ml-1浓度下则不能生长。敏感菌株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受拌种灵强烈抑制,而抗药突变体的酶活性较低,且不受药剂抑制。应用6对引物,从水稻白叶枯病菌野生敏感菌株和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中扩增到琥珀酸脱氢酶基因全序列。该基因全长3 616 bp,编码1 115个氨基酸,含有2个内含子。与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琥珀酸脱氢酶核苷酸同源性93%,氨基酸同源性97%;与其它6种病原细菌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3%~95%。敏感菌株和抗药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序列分析表明,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亚基中229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C)突变为酪氨酸(TAC)是导致X. oryzae对拌种灵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国内已知致病型和云南省各水稻产区采集的56个白叶枯病代表菌株进行分析.用ERIC、J3等引物对其DNA进行Rep-PCR特异性扩增,扩增结果经综合聚类分析,在70%的相似水平上,可将测试菌株划分为10个组群,其中4、5、8、9、10为主要组群;来自云南省的菌株分属于6个组群中,遗传分群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关系密切.根据菌株在已知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的反应,菌株可分为18个致病型,云南省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致病型复杂多样,远远高于国内其他省份测试的致病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万安县1989~1994年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度选择预报因子,根据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组建模型,预报晚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趋势,经回测符合率达100%,并在1995年、1996年和1997年应用该模型指导万安县晚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离体条件下,采用浑浊度法测定病原菌的生长量,结果表明,拌种灵对稻白叶枯病菌,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桔溃疡病菌及大豆斑疹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分别为0.5745,1.3026,2.6257和7.4970ug.mL^-1,对丁香假单胞病菌,番茄青枯病菌和白菜软腐病菌基本无效,抖种灵对柑桔溃疡病菌的抑菌作用稍优于萎锈灵和噻枯唑,但低于浸种灵和硫酸链霉素,偏酸或偏碱的环境不影响抖种灵的抑菌作用,拌种灵能够抑制柑桔溃疡病菌菌体内葡萄糖的氧化代谢,拌种灵对病原细菌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Lb.casei.Zhang肽聚糖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Lb.casei.Zhang细胞壁肽聚糖(peptidoglycan;PG)的抗肿瘤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肽聚糖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以肝癌H22细胞移植瘤昆明小鼠为模型,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的表达以及凋亡因子Bcl-2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肽聚糖能够阻滞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于G0/G1期;实验组PCNA mRNA的表达和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x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则相反,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α=0.05),且抑瘤率达37.21%。提示干酪乳杆菌Lb.casei.Zhang细胞壁肽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4种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2、A4b、A4d、A4e)与羟基马桑毒素(Tutin)对粘虫生理代谢影响的差异,为探索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粘虫3龄幼虫采用Tutin和A2、A4b、A4d、A4e经活体和离体2种方法处理后制备粗酶液,用比色法测定试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保护酶的活力,通过酶比活力对比分析活体处理不同时间酶活力的变化及2种处理方法酶活力水平的一致性。【结果】活体试验结果表明,Tutin、A2、A4b、A4d、A4e对粘虫体内POD、CAT活力有抑制作用,而对SOD活力有促进作用;在5种化合物中,整体而言,A4b和A4e对3种保护酶的影响较大。离体测定结果表明,粘虫体内POD、CAT和SOD活力的变化趋势与活体测定结果相似。【结论】A2、A4b、A4d、A4e和Tutin通过对粘虫幼虫3种保护酶活性的干扰,削弱了其对氧自由基和H2O2的解毒代谢功能,表明4种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可以作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采用活体与离体2种方法对粘虫比活力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就中药材丹皮、泽泻及其混和物饲料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影响和体内淀粉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丹皮处理组幼虫的日均增长量为负值,与其余各处理组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混和物处理组幼虫本内淀粉酶活性与庆皮处理组、泽泻处理组和面粉处理组比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丹皮物质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秀明显抑制作用;丹皮、泽泻两种中药材均对黄粉虫幼虫体内的淀粉酶活性有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药材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