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系统安全状态障碍的诊断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笔者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采用栅格技术,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引入了“因子贡献率”、“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的概念,对影响吉林省西部2000年生态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区域差别较大。单一类型障碍因素作用区域占总研究区的76.92%,其中主要作用因素有6种,为经济发展水平、土壤类型、区域开发指数、地貌形态,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相对起伏度。多因素作用区域中两种障碍因素作用的区域占绝对优势。整个区域中土壤类型作为障碍因子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7.57%,其中又以风沙土、碱盐土两种土壤类型为主,占3/4以上,沙化和盐碱化已经成为吉林省西部一个不容忽视的生态问题。研究实现了障碍因素的空间化,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区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具体依据和可操作的具体指导,所采用的生态环境病理诊断的方法为区域生态安全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区域生态安全障碍因素分析一以吉林省西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安全状态障碍的诊断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采用栅格技术,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引入了“因子贡献率”、“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的概念,对影响吉林省西部2000年生态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区域差别较大。单一类型障碍因素作用区域占总研究区的76.92%.其中主要作用因素有6种,为经济发展水平、土壤类型、区域开发指数、地貌形态.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相对起伏度。多因素作用区域中两种障碍因素作用的区域占绝对优势。整个区域中土壤类型作为障碍因子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7.57%,其中又以风沙土、碱盐土两种土壤类型为主.占3/4以上.沙化和盐碱化已经成为吉林省西部一个不容忽视的生态问题。研究实现了障碍因素的空间化.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区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具体依据和可操作的具体指导,所采用的生态环境病理诊断的方法为区域生态安全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的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进行施氮量与密度对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与品质.产量与各主要品质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基本苗为45万~285万/hm2、纯氮施用量为150~300kg/hm2时,就可获得6 500kg/hm2,甚至7 500kg/hm2以上的产量;纯氮施用量为300kg/hm2时,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都能达到中筋小麦标准.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密度过高,产量又有所下降;低密度下的品质性状要优于高密度.施氮量对产量和各品质性状的影响要强于密度的影响.对经济效益的分析表明,在基本苗为45万~225万/hm2时,配合纯氮用量150~300kg/hm2,都可获得高于8 000元/hm2的相对经济效益.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两套优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继2003年第1个育成并通过国家审定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绵阳32号之后.2007年又育成温光型两系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并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其不育系MTS-1、恢复系MR168以及杂交组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和四川省种子站组织的田间质量检验。绵杂麦168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突出、适应性广泛,在四川及长江上游地区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它将是通过四川省审定的第1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第2个杂交小麦新品种.并使我国在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领域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512及其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绵杂麦512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以不育系4377s13与恢复系MR168组配的高产优质杂交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突出,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4012,该品种是截至目前四川省审定的第2个两系杂交小麦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笔者通过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量及追肥时期对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密度,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追肥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密度((追肥时期。同时经过模拟寻优得到,绵杂麦168获得高产(产量大于475kg/667m2)的优化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17.52~19.90)×104/667m2基本苗,纯氮量13.99~16.72kg/667m2。通过播期试验得出绵杂麦168的最适播期为10月26日—11月1日。  相似文献   

7.
绵杂麦168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绵杂麦168是绵阳市农科所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敏型两用不育系MTS-1和恢复系MR168组配而成.其丰产性突出,在1.3hm2面积上.平均产量达到571kg/667m2.创造了四川盆地小麦单产新记录:其品质优良.各项指标都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抗病性突出,适应性广,在四川及长江上游地区具有重大推广价值.故其高产制种技术是大面积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当前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的最有效途径.水稻、玉米和油菜已经普遍实现了杂种优势利用,而小麦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缓慢.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是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小麦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9.
绵麦367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突破性优良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1),2011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绵麦37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麦37是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绵阳分中心、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以引进材料96EW37(SW2148)为母本,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中间材料绵阳90—10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4002。同年被四川省农业厅确定为重点推广品种,获得四川省作物育种攻关A类后补助,同时被列入四川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重点推介品种,推广面积已达13.3万hm^2以上。该品种已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0040287.0。  相似文献   

11.
杂种小麦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肖凯  张荣铣 《作物学报》1997,23(4):425-431
对化杀型杂种小麦与普通小麦叶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表明,供试杂种小麦上部叶片倒3叶、旗叶一生中比普通小麦对照品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RuBPcase活性和RuBPoase活性。杂种小麦叶片与对照相比在叶绿素含量缓解(RSP)上优势较小,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和RuBPcase含量则不具有优势。这表明,杂种小麦上部叶一生中光合速率的提高受到RuBPcase含量的影响较小,而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甘薯品种与三倍体种间杂种2n花粉系杂交,用4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克服其低结实性,首次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植株.观察上述杂交的花粉粒萌发,花粉管生长,卵细胞受精,胚发育及种子形成的过程,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各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实率,其中以配方100  相似文献   

13.
群体密度对提型杂种小麦产量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提型杂种小麦产量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密度间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籽粒产量与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平均穗粒数和单株穗数的杂种优势在产量杂种优势形成中的直接作用是低密度高于高密度;千粒重的杂种优势在产量杂种优势形成中的直接作用是低密度低于高密度;通过对杂种小麦产量及杂种优势标准化联立方程组求解和对产量回归方程求导的方法,确定了杂种小麦的适宜密度范围为每亩8.5~13万株,最后提出了适当降低杂种小麦密度应采取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此文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量对小麦新品种绵麦47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以及密氮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麦47的产量。产量随着密度与施氮量的增加都呈增加趋势。在同一施氮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增多,穗粒数减少,千粒重表现出幅度较小的降低趋势;在同一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与穗粒数呈增多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同时通过相对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了相对经济效益较高的密氮组合。最后初步得出绵麦47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为:施纯氮量为150~225 kg/hm2,密度为120~240万基本苗/hm2。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花前植株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均以适宜的低密度处理表现较高,其中干物质运转量以茎鞘最高,氮素运转量以叶片最高;花后植株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两品种间表现不一致,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花后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以最低密度的C1(300万株/hm2)处理最高,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则以较高密度的B3(225万株/hm2)处理最高;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花前两品种均以较低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花后则以较高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贮藏氮素对籽粒氮素贡献率兰考矮早八花前以中间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豫麦49-198则仍以较低密度处理较高.成熟期兰考矮早八籽粒产量、淀粉产量及蛋白质产量均以C2(37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豫麦49-198则以B2(150万株/hm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的玉米种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播种立即低温将严重影响出苗率、出苗日期,出苗率降低42.1%~52.9%,出苗日期晚3d,播种吸涨后再遇到低温胁迫出苗日期不受影响,5%烯唑醇1:100~1:150药种比的出苗率比对照低10%,药种比1:200~1:300的出苗率与对照无差别,生长受到比较严重的抑制,株高比对照低4.4~5.6cm,百株干重低2.0~5.9g,百株鲜重低36~59g。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649”的密度和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密度为37.5万穴/hm2,或株行距为20cm×13.2cm,氮肥施用量为225kg纯氮/hm2,其N,P2O5,K2O的比例为1.0:0.5:0.8时,产量最高,平均达9.24t/hm2,最高达9.36t/hm2。据此提出产量指标为9.0 t/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为:每hm2密度37.5万穴,每穴插2粒谷秧,纯氮用量225kg,P2O5用量112.5 kg ,K2O用量180.0kg,其中基肥为猪牛粪22.5t+30kg过磷酸钙;试验还提出了相配套的水分运筹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649"的密度和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密度为37.5万穴/hm2,或株行距为20cm×13.2cm,氮肥施用量为225kg纯氮/hm2,其N,P2O5,K2O的比例为1.00.50.8时,产量最高,平均达9.24t/hm2,最高达9.36t/hm2.据此提出产量指标为9.0t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为每hm2密度37.5万穴,每穴插2粒谷秧,纯氮用量225kg,P2O5用量112.5kg,K2O用量180.0kg,其中基肥为猪牛粪22.5t+30kg过磷酸钙试验还提出了相配套的水分运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