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家畜中以猪的感染率最高。人患旋毛虫病主要是食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旋毛虫病猪肉而感染。使生猪肉不具有旋毛虫传染性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就是γ辐照,美国已无条件批准γ辐照鲜猪肉,以控制旋毛虫病。~60Coγ射线辐照对旋毛虫影响的研究,其主要目  相似文献   

2.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属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旋毛虫属,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先后寄生于动物肠和肌肉所引起的肠旋毛虫病和肌旋毛虫病的总称。该病是一种严重传染病,除人畜外,可造成近百种野生动物感染发病,家畜中以猪为主,由于猪肉是人们生活主要肉食来源,人往往由于食入未经煮熟带旋毛虫幼虫的猪肉及制品而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3.
正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先后寄生于动物肠和肌肉所引起的肠旋毛虫病和肌旋毛虫病的总称。该病是一种严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宿主非常广泛,传染途径复杂,人和鼠类、狗、猫等多种哺乳动物可感染该病,在家畜中主要感染猪。由于猪肉是人们生活主要肉食来源,如人食入未经煮熟带旋毛虫幼虫的猪肉及制品会引起发病。因此,猪旋毛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同时对养猪业、肉品加工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猪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猪肉制品卫生检验项目之一。该病对人类健康和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均有较大危害。本文主要从该病的病原学、旋毛虫生活史、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旋毛虫病的防治和猪肉及其制品中旋毛虫的屠宰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旋毛虫病的主要宿主动物是猪和犬,旋毛虫猪肉是人感染旋毛虫的重要传染来源。对旋毛虫猪肉进行低温无害化处理是防止旋毛虫病发生的重要而又经济有效的办法,国外已广泛采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还将此制定成为法规。同时,旋毛虫对低温耐受性是人们用来区分旋毛虫各隔离种常用的生物学方法,而国内对旋毛虫的低温耐受性尚缺乏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病呈全球性分布,是一世界性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发生过的旋毛虫病国家和地区多达70多个。亚洲的中国、日本、越南、老挝、泰国、印度、阿富汗等国家均有发生,其余各大洲也都有发生。我国猪旋毛虫感染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在不少地区由于饮食习惯食用生肉或者未煮熟的猪肉而感染,该病早期往往会被误诊,使患者耽误病情,严重会致人死亡。我国为猪肉第一生产大国,到2011年我国猪肉产量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48.88%。而当前猪旋毛虫病仍是制约生猪发展主要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7.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制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猪肉及其制品目前仍是世界上人体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在美国和加拿大现已无猪旋毛虫病的流行。在欧共体猪旋毛虫病仅见于芬兰和西班牙的一些地区。在前苏联及东欧国家 ,以前猪旋毛虫的感染率很低 ,但在 2 0世纪 90年代由于国营养猪场的解散等因素 ,猪旋毛虫的感染率已明显升高。在墨西哥、智利、阿根廷、波利维亚、泰国和中国 ,猪旋毛虫病仍然严重流行。猪旋毛虫病的防制措施包括改善养猪方法 ,猪不要任意放养 ,应当圈养 ;饲料应加热处理 ,以防猪吃到含有旋毛虫的肉屑 ;加强肉类检疫和港口检疫 ,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推荐使用混合肌肉样本消化法 ;在猪旋毛虫病严重流行区 ,可将阿苯哒唑作为猪饲料添加剂或是在出栏前对所有生猪进行预防性治疗 ;基因重组抗原和DNA疫苗将是今后猪旋毛虫病免疫预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遗传工程技术研制成一种新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治牛瘟。这种疫苗不需要冷藏保存,生产和注射都比较简单。新疫苗是把牛瘟病毒的两种基因注射到一种天花疫苗中而研制成功的,经在美国试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遗传工程技术研制成一种新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治牛瘟。这种疫苗不需要冷藏保存,生产和注射都比较简单。新疫苗是把牛瘟病毒的两种基因注射到一种天花疫苗中而研制成功的,经在美国试验,效果很好。 防治牛瘟的新疫苗诞生@何冬梅  相似文献   

10.
<正>旋毛虫病是由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形线虫寄生于人畜体内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感染旋毛虫病后常伴有体温升高、疼痛、声音嘶哑、消瘦以及运动、呼吸和摄食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大理白族以生吃猪肉作为传统美味佳肴,而摄食生猪肉或半生猪肉可成为感染旋毛虫病的主要途径[1]。因此,对大理市屠宰猪进行旋毛虫病的感染情况调查,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笔者于2012年11月至2013  相似文献   

11.
旋毛虫病是一种旋毛形线虫的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肠内,其幼虫寄生于宿主的横纹肌内,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人、猪、狗、猫、鼠、狼等多种动物均易感,近年来发现羊、黄牛也能自然感染.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据资料显示,该病呈世界分布,其中猪旋毛虫病在我国流行较广,狗旋毛虫病则以东北三省感染率最高,我省主要发生猪旋毛虫病,尤其是无圈养的猪发病居多.人吃过有活旋毛虫的猪肉或狗肉可感染此病,给消费者身心造成伤害,重则可致人死亡.因此重视和加强肉品旋毛虫病的检疫、杜绝含虫肉品进入市场,关系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猪旋毛虫病主要是由于小肠内寄生有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的成虫、横纹肌内寄生有幼虫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不仅严重损害养猪业、猪肉食品加工业以及外贸出口的经济效益,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经成为危害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一个重要因素。在生猪屠宰检疫中,旋毛虫是肉类及肉制品的必检项目之一,且是首检寄生虫。现分析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现状、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肠道.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猪旋毛虫病的流行和蔓延,不但危害养猪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威胁到人们日常的食品安全。人一旦摄食了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很容易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因此,猪旋毛虫病在食品卫生检验中被列为首要项目。为更好地控制和消灭猪旋毛虫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主要从该病病原、生活史、流行特点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品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甚为关注。猪的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旋毛虫病的宿主是猪和犬,旋毛虫猪肉是人旋毛虫的重要传染来源。旋毛虫猪肉快速检验是防止旋毛虫病既经济又可靠的办法,现介绍几种检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旋毛虫感染的新来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旋毛虫病 ( Trichinellosis)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以前认为人体旋毛虫感染主要是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猪肉及其制品所致 ,但近年来随着人们行为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因食其他动物 (如食草动物、野生动物等 )肉类而引起的人体旋毛虫病暴发逐渐增多 ,如在欧洲已发生了多起因食马肉引起的人体旋毛虫病暴发。在法国每例患者的诊治费用为 30 0 0~ 40 0 0美元 ,而每例患者导致的经济损失则达 60 0 0美元。因此 ,猪肉以外的其他动物肉类已对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构成了潜在的严重威胁。此外 ,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和旅游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6.
防治牛瘟的疫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遗传工程技术研制成一种新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治牛瘟。这种疫苗不需要冷藏保存,生产和注射都比较简单。新疫苗是把牛瘟病毒的两种基因注射到一种天花疫苗中而研制成功的,经在美国试验,效果很好。李兵译自[俄]农村生...  相似文献   

17.
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旋毛虫病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所以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旋毛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包括人、猪、狗、鼠、猫等100余种动物,甚至不吃肉的鲸也可以感染旋毛虫病。人感染旋毛虫病多与吃生猪肉,或食用腌制与烧烤不当的猪肉制  相似文献   

18.
《江西饲料》2001,(2):4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遗传工程技术研制成一种新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治牛瘟。这种疫苗不需要冷藏保存,生产和注射都比较简单。新疫苗是把牛瘟病毒的两种基因注到一种天花疫苗中而研制成功的,经在美国试验,效果很好。 (李兵译自俄《兽医》 2001年 1期 )  相似文献   

19.
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猪而引起猪的一种寄生虫病,人发生旋毛虫病是因食入了生的或未煮熟的旋毛虫病猪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类食用方法呈多样化,致使本病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据调查,景谷县县城生猪定点屠宰场,2008—2011年共实施生猪检疫16.36  相似文献   

20.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的感染主要是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而引起。该病可致人死亡,所以在肉品卫生检疫检验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于2002年4~6月对在化隆县巴燕镇市场销售的部分猪肉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