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龙眼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1份龙眼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从100条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10个可重复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比例为64.1%.聚类结果将51份样品分为中国龙眼和泰国龙眼两大品种群,其中的中国龙眼品种群分为7组.结果表明,龙眼种质资源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保存的71份龙眼种质资源,进行花序性状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花序长度为19.9~39.4cm,花序宽度为14.0~33.0cm,花序支轴数为4.4~13.3个,雄花雄蕊数为7.1~8.8枚,花冠直径为5.8~8.8mm,5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4.9%~19.9%。花序长度与花序宽度、花序长度与花序支轴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序宽度与花序支轴数呈显著正相关。(2)调查的龙眼种质花序数量性状分成5个级次,不同级次其比率也不同,差异较大。(3)不同原产地龙眼种质的花序长度和花冠直径2个花序数量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原产广东的龙眼种质花序长度显著长于原产福建的;而原产福建的龙眼种质花冠直径则显著大于原产广东的。(4)龙眼种质花序支轴紧密度、柱头形态、花序主轴颜色和花蕾颜色等4个描述性状也存在多样性;柱头形态以"r"形种质最多,占50.7%,叉形最少;花序主轴颜色以红褐色的种质最多,为60.6%,绿色最少;而花蕾颜色则以浅绿色的种质居多,占81.7%。 相似文献
5.
对121份龙眼种质资源种子13个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种子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4.6%~21.1%,其中种子重、种脐长度、种脐宽度、种脐宽度/种子横径、种子占果实质量的比率等5个性状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10%;来源于越南的龙眼种子最重,泰国的龙眼种子占果实质量的比率最小、可食率最高;种子重、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子侧径、种脐长度、种脐宽度与单果重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种子占果实质量的比率与单果重、可食率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性状可简化为种子大小、种脐大小、种子形状、种顶面观形状等4个因子。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广东是国内猪肉生产和消费大省。广东地方猪遗传资源丰富,优质猪种蓝塘猪、小耳花猪、大花白猪和粤东黑猪具有肉质好、繁殖力强,适应性好、耐热、抗逆抗病能力佳等特点。但随着国外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快大型猪种引入,地方猪的市场占有率受到强烈冲击。我国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样的地方猪种质资源,地方猪种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源泉,因此多年来我国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地方猪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介绍了蓝塘猪、小耳花猪、大花白猪和粤东黑猪等优质种质资源的特点及相关利用研究,并综述了人工授精、体细胞核移植、基因组选择、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地方猪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广东地方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龙眼品种和其它植物品种一样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异,要推广一个优良品种,必须进行引种试种.广西虽然是一个龙眼种植大省,但规模种植的品种较单一,主要是早期引种的石硖,大乌园、储良.虽然品种优良,但成熟期较集中,流通不畅,保鲜加工跟不上,使龙眼价格逐年下降.为缓解这种状况,生产上需要引种各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为此,经广西区科委批准立项,于1996年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龙眼种质资源引种试种.但项目进行到1999年时,受到特大的寒害影响,所引进的品种几乎都枯死到离地面15 cm处,使项目受挫.引进的品种2000年重新抽生,项目重新起动,经5年的观测,初步选出4个早熟,3个晚熟的优良品种.推广种植早熟晚熟品种,可避开龙眼最大上市的时间,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现将观测结果初报如下,供生产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7,(4):20-21
时下正是广东茂名反季节龙眼大批上市的旺季。据悉,当地产出的反季节龙眼卖价是正季龙眼的4-7倍,俏销珠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成为当下国内水果市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9,(10):7-8
日前,农业部福州龙眼种质资源圃正式挂牌.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龙眼基因资源最丰富、保存规模最大的圃地。农业部福州龙眼种质资源圃前身是福州龙眼种质资源圃,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 相似文献
18.
19.
ICARDA(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研究的重点地区为西亚北非地区,该地区属夏季干热冬季湿润年降雨量为200—6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理位置处于瓦维洛夫划分的近东起源中心和地中海起源中心,是世界大麦、小麦等多种作物的起源中心。据在近东的考古结果,约在1万年前,就出现了早期栽培谷物,二粒小麦和大麦。经过数千年的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在该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麦类种质资源,包括近东的改良品种、古老的地方种、野生种和近缘野生种等。ICARDA自1977年成立以来,一直重视麦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对世界大麦改良和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小麦改良负有重要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