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我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的40%左右,总产约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5%。建国以采,我省小麦生产发展很快,单产已从建国初期的44.7公斤提高到1987年的255.7公斤,增加了4倍;总产由21.65亿公斤增加到112.2亿公斤,增加了5倍。小麦生产的迅速发展,高产品种的推广起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处于徘徊状态,究其原因与现有品种的产量水平没有突破有一定关系。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小麦品种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以推动全省小麦生产向新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7000多万亩,总产170亿公斤左右。病虫危害是现阶段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省小麦病虫种类很多,发生时间长、危害重,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约30多种。主要有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类、地下虫、吸浆虫、麦蚜虫、麦蜘蛛、粘虫等10大病虫害。发生面积轻发生年1亿亩次左右,一般发生年1.5亿亩次,严重发生年2亿多亩次。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发生年份可达10—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我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000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2%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搞好小麦生产,不仅对全省粮食生产,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安定均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较快,单产、总产连创历史最高水平。1990年,全省小麦单产仅为267公斤,总产166.1亿公斤。1991年小麦单产达300公斤,以后几年均保持在300公斤以上。1993年全省小麦总产首次跨过200亿公斤大关,达202.5亿公斤。1994年,全省6074.9万亩小麦,单产达335公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常年种植面积7 000多万亩,总产200亿公斤以上,其中商品麦约50亿公斤.过去由于主要是为了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育种者长期只注重产量的提高而忽视品质的同步改良,致使目前我省生产上利用的主栽品种加工品质普遍较差,无法直接用来加工高档面包、饼干、方便面等食品,相当多的品种甚至做不出好的馒头和面条.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小麦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由于产品品质差,外销困难,库存小麦大量积压,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促进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国家又不得不耗费巨额资金,从国外大量进口优质小麦或专用面粉.因此,认真分析我省小麦品质育种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于我们调整思路、改变我省优质麦生产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顾我省农业发展历程,除了政策和投入外,农业科技对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省粮食总产连登200亿公斤、300亿公斤、400亿公斤三个台阶,一批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和小麦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也是功不可没的。冬暖式大棚及配套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使我省彻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0%,占粮食复种面积的30%左右。 建国以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较快,亩产由建国初期不足50公斤到80年代中期已过250公斤,单产增了四倍,总产在1984年已达90亿公斤,为建国初期八点五倍。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面包小麦924142,已正式通过审定,并被定名为济南17号.我国每年约需优质小麦225亿公斤,而目前国内专用优质小麦仅能满足10%左右.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常年麦播面积7000多万亩,总产量150—165亿公斤。为了保证我省小麦继续高产稳产,需要对我省“七五”期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做出客观的估计,以便作好防治准备。根据个人的调查分析,先就我省为害最严重的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趋势作一初步估计。目前,虽然还难以作出准确的估计,但是,根据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发生的历史,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变化,品种更换趋势,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致病力的变异和我省春季雨水的变化等情况,可以作出大概估计。这对制定我省“七五”期间防治小麦条锈病工作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据初步统计,1994~1995年度我省6123万亩小麦平均单产342公斤,总产209.5亿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为促进明年小麦持续增产,今年我省秋种的指导思想是:“确保面积,增加投入,优化品种,主攻单产,提高效益。”具体指标:全省有麦面积7200万亩以上,折纯面积6200万亩以上,单产345公斤,总产213.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4亿公斤。在技术措施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 一、深化种植制度改革,选好留足间作套种行 各地要从全年生产大局出发,充分挖掘潜力,深化种植制度改革,扩大间作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河北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优化绿色生态环境,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205万亩的情况下,单产总产实现双增,总产首次突破350亿公斤;全省小麦优质率达73.1%,高于全国10.1个百分点;我省化肥农药使用量首次实现双负增长;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  相似文献   

11.
一、四川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现状小麦条锈病是我省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常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乃至绝收。1996年以来,我省每年的发病面积都超过200万亩,特别是1999~2003年已连续5年大发生:1999年为1000万亩,2000年700万亩,2001年900万亩,造成的产量损失都在3亿公斤左右;2002年是发病  相似文献   

12.
<正> 自195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在我省流行了14次,重发生年份全省发生面积达3200余万亩,小麦产量损失近10亿公斤。过去用粉锈宁防治条锈病一般是在4月中旬后,病叶率达5%以上的发病始盛期喷雾。这种在小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2011,(9):10-13
2011年,我省克服了50年一遇的冬春连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小麦生产获得大丰收.全省3588.63万亩小麦,总产达到1274.21万吨,比上年增加3.7%,实现连续8年增产;平均亩产达到355.07公斤,比上年提高4.71%,首次突破350公斤;高产地块最高亩产达到711.5公斤,刷新了我省小麦单产最高记录,为今后小麦...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在我省连续发生,流行。1985年全省大流行,损失小麦约8.9亿公斤,其它年份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小麦生产。为此,我们组织全销有关单位协作,从菌源量、栽培条件、气象因素等几方面入手,对我省小麦赤霉病(穗腐)的发生特点、流行规律及田间流行动态经验模型进行研究,为有效控制危害和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农作物、畜禽优良新品种(一)粮食作物新品种1.晋太170小麦国家审定优质强筋专用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我省中部地区旱地种植,667平方米产300公斤, 子粒含蛋白质15.7%, 湿面筋33.1%,667平方米播量10~12公斤。( 技术依托单位:省农科院作物所,首席专家:李生海,电话:0351  相似文献   

16.
<正> 优质麦复种大葱,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产小麦450公斤、大葱5200公斤。主要栽培技术是: 1 小麦 选用强筋、优质专用小麦“8901”,最佳播期10月1~4日,亩播量8~9公斤,用1605、多菌灵药物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腥黑穗病。底肥要求亩施粗肥4~5立方米,碳铵35~50公斤或尿素12.5~18公斤,普通过磷酸钙75~100公斤。缺钾地块亩施氯化钾或硫酸钾10公斤,缺锌地块亩施硫酸锌1公斤。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淮北地区小麦亩产300-400公斤综合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规程是在淮北地区(包括沿淮) 500多万亩麦田上推广应用"安徽省小麦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制订的.适用于我省淮北地区中高产小麦栽培.按本规程实施,亩产可达300-400公斤.  相似文献   

18.
适应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当前的形势下 ,我省的小麦生产向何处去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忧虑。本文分析了我省小麦生产现状和在农业中的地位 ,指出 :改变我省小麦“质次、价高和加工业不适应”的现状 ,是我省今后小麦生产的工作重点。我省是人口大省 ,必须稳住一定的小麦面积和产量以维持粮食供应的稳定 ,并通过优质小麦品种的推广逐步实现小麦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 ;通过进口优质小麦发展面食加工业 ,然后用我省的本地优质小麦取代进口小麦。本文就适应上述小麦生产要求的小麦育种进行了讨论 ,指出了今后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的研究方向、工作策略和应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邯郸市是国家商品小麦生产基地,常年播种小麦550万 亩左右,总产近20亿公斤,小麦是邯郸市第一大粮食作物。 在小麦生产上,积极落实科技兴粮的战略措施,充分挖掘耕 地资源和单产潜力,坚持高产与优质并重、节本与增效统 一,走科技兴麦之路。邯郸市冬小麦保优节本、增效高产栽 培新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麦吸浆虫[Sr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分布广,危害大。目前在欧,美、亚三大洲13个国家成为灾害性大的小麦害虫。在国内已遍及20个省、区。我省7个地、市的小麦都曾受害,尤以沿淮阜阳专区的颍上、阜阳、阜南以及宿县专区的灵璧、宿县虫口最多,受害最重。1950年仅阜阳一地即损失小麦1亿公斤,1952年阜阳专区又损失小麦1.1亿公斤以上。后来由于大力推广抗虫品种和防治得力,致使虫口逐年压缩,到60年代已经基本控制为害。70年代人们逐渐放松了对它的警惕,没有再在防治上尽力,结果在80年代初,吸浆虫开始回升,1985年又严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