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凉州区新华乡头坝村水土流失原因,提出治理方案及措施,并预测了水土保持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宁化县禾口镇是福建省紫色土严重水土流失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治理措施。文章对粗放治理(I)、强度治理(Ⅱ)、封禁治理(Ⅲ)3种不同治理措施及对照群落的养分积累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治理措施马尾松各组分的N、P含量均比对照的高,且措施Ⅱ>措施Ⅲ>措施I,而K、Ca和Mg这种趋势不明显;不同治理措施群落乔木层养分积累总量远高于对照,地上部各元素的积累量均明显大于根系各元素的积累量;不同治理措施生态系统养分积累量大小顺序均为N>K>P>Ca>Mg,其中N、P养分总累积量措施Ⅲ的最高,措施I的最低;治理后乔木层是养分累积的主体,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养分积累量占群落总积累量比重不大,但对该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次降雨下的山坡道路侵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区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由于大规模以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建设和以石油资源开发引起的山区道路建设对本地区侵蚀环境和侵蚀动力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坡面水土流失与道路水土流失对比发生了新变化,在坡面侵蚀得到初步治理的新环境下,水土流失源于道路侵蚀则上升为主要地位。本文分析了2005年7月2日次降雨引起的支道山路(植物路)、干道山路、石油运输道路和农林草地小区、小支沟的径流、泥沙系统监测结果,提出在本次降雨条件下,三类道路的产沙强度分别为:支道山路500t·km^-2、干道山路3163t·km^-2和运油道路13500t·km^-2,而农林草地下垫面的产沙强度则仅为:5.68~184.38t·km^-2,道路产沙强度远大于农林草地的产沙强度,道路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42%。而灌草地侵蚀产沙仅占流域的26.7%。进而提出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应该重点放在道路防蚀的观点,成果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8,(6):44-45
2017年,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实施,标志着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由面上治理为主转为以侵蚀沟治理为主。经过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东北黑土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侵蚀沟治理技术和模式。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介绍了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和植物措施3种类型的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由于大规模以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建设和以石油资源开发引起的山区道路建设对本地区侵蚀环境和侵蚀动力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坡面水土流失与道路水土流失对比发生了新变化,在坡面侵蚀得到初步治理的新环境下,水土流失源于道路侵蚀则上升为主要地位。本文分析了2005年7月2日次降雨引起的支道山路(植物路)、干道山路、石油运输道路和农林草地小区、小支沟的径流、泥沙系统监测结果,提出在本次降雨条件下,三类道路的产沙强度分别为:支道山路500 t·km-2、干道山路3 163 t·km-2和运油道路13 500 t·km-2,而农林草地下垫面的产沙强度则仅为:5.68~184.38 t·km-2,道路产沙强度远大于农林草地的产沙强度,道路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42%。而灌草地侵蚀产沙仅占流域的26.7%。进而提出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应该重点放在道路防蚀的观点,成果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侵蚀沟治理是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环节。以昌图县侵蚀沟项目为例,分析了侵蚀沟项目治理从设计到施工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为以后昌图县侵蚀沟治理提供技术参考,也为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对“生态宜居”要求的积极回应。通过调查四川省遂宁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举措,了解到遂宁市在人居环境治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治理资金不足、环保意识欠缺、治理主体多元化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现实困境,从治理主体、治理资金及治理机制等角度提出了改善建议,以期为遂宁市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泥源小流域侵蚀沟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危害,提出了治理不同类型侵蚀沟的具体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结合治理侵蚀沟,能使治理后的侵蚀沟稳定下来,达到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2011~2012年,野外详查了海伦市典型小流域坡耕地侵蚀沟的现状,对当前坡耕地侵蚀沟特征和治理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流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 769 t/(km2·年),沟壑密度为6.5 km/km2,沟蚀的强度属于极强烈。应用聚类分析法,可将侵蚀沟分为浅沟、切沟、冲沟3类和小型沟、中型沟、大型沟3个级别以及7.91、17.14、33.46 m 3个等级的年平均发育进度。根据侵蚀沟的不同级别,对侵蚀沟的沟头、沟岸、沟坡和沟底采取相应的配套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美国A.N.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对彭阳县安家川流域内侵蚀沟道进行分级,并量算出每个沟道相应的地貌形态特征值,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流域治理现状提出相应侵蚀沟道的治理模式,以期为同类地区侵蚀沟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治理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最剧烈的侵蚀类型之一,由于其爆发性强和侵蚀量大等特点,对当地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已造成了严重危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各地政府和民众自发治理崩岗侵蚀,历经数十年形成了多种治理模式,但存在被治理崩岗数量有限,治理技术配置和治理策略无序等现状,缺乏针对崩岗侵蚀治理综合效益的评价体系.本文在回顾和分析国内外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特征和现有治理利用模式现状,尝试提出崩岗侵蚀治理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通过汇总国内外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文献采用频率,依托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15774-2008)》,分解崩岗侵蚀治理的调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四重效益链,提出了依据主体效益、可量化、客观性构建崩岗侵蚀治理效益评价指标集,弱化主观性强的社会效益指标思路.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崩岗侵蚀治理多重效益指标体系的特征,建议采用以客观赋权的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体现崩岗侵蚀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通过针对崩岗侵蚀治理综合效益评估体系构建,以期为崩岗治理效益评估和崩岗治理技术体系集成提供依据,推动我国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治理,实现国家"十三五"水土保持治理目标,减轻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长汀土壤侵蚀核心区的治理效果,为长汀未来水保政策的制定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合RS、GIS技术,利用RUSLE模型,对侵蚀核心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侵蚀治理措施探讨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2013年土壤侵蚀总面积较1999年降低49.02%;侵蚀以轻度为主,轻度侵蚀区面积占76.91%;1988-2013年,侵蚀治理效果呈由强度侵蚀区向轻度侵蚀区推进的趋势,2007-2013年,除中度侵蚀等级外,其他各侵蚀等级的面积比例变化1%;长汀土壤侵蚀治理效果显著,侵蚀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趋于稳定,侵蚀治理转为巩固措施,出现整体好转的同时仍存在局部恶化,未来的侵蚀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3.
煤矸石山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我国已堆存的煤矸石已达30亿吨以上。煤矸石山对环境的景观、扬尘、水体、温度等都有影响,尤其在自燃时影响更大。煤矸石可综合利用,但因经济、技术等问题,我国矸石的综合利用度仅为20%,大量矸石只能堆存,故必须治理。治理主要是两方面:一为消灭自燃,二为复垦种植。  相似文献   

14.
王鸿  朱艳君  余志峰  马强 《油气储运》2002,21(11):34-37
阐述了土质坡面的侵蚀机理及其对管道的危害。为解决管道传护坡治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引入了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对土工格室的固土和消能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长输管道护坡方式--土工格室草皮护坡,该护坡方式已成功应用于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建设中,具有实用、环保、造价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吴尚霖  马洪超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5):1028-1031,1138
[目的]通过对土壤侵蚀因子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建立概念模型,研究云南省东川市与会泽县交界处的土壤侵蚀状况,以期为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方法。[方法]以经验性土壤侵蚀模型——通用土壤侵蚀模型 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为基础,分析并确定了土壤侵蚀的 6 个主要影响因子的定量指标,建立了土壤侵蚀的概念模型。使用像元乘法程序,获得像元流失量图,通过对像元流失量图和土壤侵蚀等级图的统计,确定土壤流失区域并提出解决治理方案。[结果]研究区域年平均土壤流失模数约为 5 962 t/hm2,侵蚀强度属于剧烈侵蚀。土壤侵蚀等级图显示剧烈侵蚀区位于流域附近,其土壤流失极为严重,主要土地类型为荒地及裸地,坡度在 30°~40°之间,未进行任何保土措施。[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该流域治理的重点应是 51.6%的剧烈侵蚀区,建议将坡荒地改为梯田耕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的高度协调是生态恢复的保证,探索侵蚀环境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协同耦合关系,为流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侵蚀环境小流域——纸房沟流域为例,通过收集资料、测试分析,选择不同社会人文环境因子和自然环境因子,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生态的协同效应。【结果】在生态恢复过程中,表征流域生态状况的因子植被覆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粮食单产潜势实现率与表征社会经济人文的因子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基本农田、义务教育普及率、水土流失治理度和工副业贡献率之间关系密切,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效应,生态状况的改善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社会经济的发展亦能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同时,体现流域系统稳定性的生态综合功能的系统抗逆力与其社会经济人文状况也有密切关系,系统抗逆力增强,流域稳定性提高可促进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的好转。同样,流域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的好转亦可推动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即系统抗逆力的增大,使流域系统稳定性增强,表现为较好的协调效应。此外,国家政策策略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结论】侵蚀环境小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生态具有较强的协同互作效应关系,自然生态恢复促进社会生态发展,同样社会生态发展促使自然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7.
吴尚霖  马洪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38-10242
[目的]通过对土壤侵蚀因子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建立概念模型,研究云南省东川市与会泽县交界处的土壤侵蚀状况,以期为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方法。[方法]以经验性土壤侵蚀模型———通用土壤侵蚀模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为基础,分析并确定了土壤侵蚀的6个主要影响因子的定量指标,建立了土壤侵蚀的概念模型。使用像元乘法程序,获得像元流失量图,通过对像元流失量图和土壤侵蚀等级图的统计,确定土壤流失区域并提出解决治理方案。[结果]研究区域年平均土壤流失模数约为5 962 t/hm2,侵蚀强度属于剧烈侵蚀。土壤侵蚀等级图显示剧烈侵蚀区位于流域附近,其土壤流失极为严重,主要土地类型为荒地及裸地,坡度在30°~40°之间,未进行任何保土措施。[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该流域治理的重点应是51.6%的剧烈侵蚀区,建议将坡荒地改为梯田耕作。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治理是实现村庄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的关键,其中农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建设者、人居环境治理的参与者,政府须保障其主体性地位、农民需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以惠德村为典型案例,从政府、村集体、农民三个层面剖析人居环境治理下农民主体性困境,提出三条优化路径:政府治理模式——从包揽命令式到协调参与式、村集体治理方式——从基层自治能力缺乏到创新基层治理策略、农民角色转变——从无为旁观者到有为参与者。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黑土侵蚀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土是我国宝贵的土壤资源,近几十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东北黑土侵蚀面积为240.B7万hm^2,占全区黑土总面积的36.7%。侵蚀类型主要有水蚀和风蚀两大类。导致黑土侵蚀的自然原因在于黑土地带的地形、气候厦土体物理性状的组合特征.而过度垦殖、土地用养失调、不舍理的耕作等人为因素则是引起黑土侵蚀的谤发因素。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治理黑土侵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垃圾治理、厕所改造、污水治理以及村容村貌美化4个凸显治理效果的方面,剖析了当前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对策,以促进长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