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昊宇 《现代农业科技》2015,(6):203-205,225
以红壤丘陵区马尾松纯林(PM)、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PMLF)和天然次生林(NSF)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及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土层(0~10 cm和10~20 cm)中,马尾松纯林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P<0.05);各土层马尾松纯林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P<0.05),与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P>0.05);天然次生林和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林地各土层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总体上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除过氧化氢酶与铵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P>0.05)外,土壤酶活性与养分间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枫香针阔混交林可以明显改善林地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状况,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为了了解目前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状况,作者在1999年春季采样分析了浙江省临安市郊4个乡镇23个雷竹户的竹林土壤。结果表明:雷竹地土壤酶活性变异在,23块竹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糖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33.37%,71.00%,49.60%,39.90%和28.08%。蛋白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和脲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962,0.7  相似文献   

3.
苏南丘陵森林土壤磷的固定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采自苏南丘陵的两种森林土壤磷的固定特性。结果表明 :苏南丘陵森林土壤磷的固定作用强 ,磷的固定量大。林木根系生长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磷的固定作用 ,因此土壤磷的固定量和固定率从小到大依次为根际土、根区土、非根区土。有机酸对土壤磷的固定有较大影响 ,其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腐殖酸、柠檬酸、酒石酸。腐殖酸加入量为 2 0g·kg-1、柠檬酸和酒石酸的加入量均为 4 0g·kg-1时 ,对土壤磷的固定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但有机酸用量过多时 ,对磷素固定的抑制作用反而减弱。因此 ,在森林土壤上使用磷肥时 ,应与适量的有机酸混合施用 ,以减少土壤磷的固定 ,提高肥效  相似文献   

4.
5.
以海南东北部次生林、半红树林、木麻黄与琼崖海棠混交林、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林4种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样地0~100cm土壤层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土壤pH介于2.57~6.14之间,均属于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介于0~52.17g酸性土-1,只有半红树林有机质含量达到中等水平;土壤全氮含量介于0~1.73g树林有-1之间,半红树林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森林类型;土壤全磷含量介于0.01~0.28g-1树林明-1之间;土壤全钾含量介于0.05~1.41g-1全钾含之间;土壤有效磷含量介于1.05~14.36mg-1磷含量之间;土壤速效钾含量介于0~1.36mg-1效钾含之间;土壤硝态氮含量介于0~6.81mg-1态氮含之间;土壤氨态氮含量介于0~6.1mg-1氨态氮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目前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状况, 作者在1999 年春季采样分析了浙江省临安市郊4 个乡镇23 个雷竹户的竹林土壤。结果表明:雷竹地土壤酶活性变异较大, 23 块竹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33.37 %,71.00 %, 49.60 %, 39.90 %和28.08 %。蛋白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和脲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 , 0.962 , 0.783 , 0.490 , 0.441 和0.845 , 说明蛋白酶是较理想的肥力指标。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的相关系数为-0.875 , 说明雷竹地磷肥用量过多。除磷酸酶外, 土壤各类酶活性和雷竹开花率和煤污病感病指数均呈负相关, 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与竹子开花率负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土壤生物学性质特别是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竹林退化指标。表6 参7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分土壤放线菌的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不同林分土壤放线菌的分布特征及其某些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土壤链霉菌类群分布差异明显,以楠木林下分布的数量和类群最多。(2)链霉菌各种群在不同林分中有其一定的谱带,且各类群的组成和优势类群的组合有一定差异;(3)土壤放线菌的分布与土壤肥力因素成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状况对放线菌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林分类型中,节肢动物在个体数量上,山杨桦木混交林和樟子松林明显高于华北落叶松林;在组成结构上,三种林分类型中不仅具有共有类群,还分别具有特有类群;发现节肢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并具明显的表聚性,三种林分类型在不同土壤层次之间均表现出递减的变化,但樟子松林中的变化明显小于其他两种林分;在0~10cm的土壤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的主要因素,其中华北落叶松林中土壤节肢动物的变化与温度和湿度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它两种林分中湿度的影响较大,在10~ 15 cm的土壤中,各林分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养分对林分密度的响应,筛选适宜的林分种植密度,以利于华北落叶松林的生长和幼苗更新.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养分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全磷外,土壤养分的分布都具有表聚现象;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全磷含量随土层深...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分类型福建柏人工林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和莘口工区不同林分类型福建柏人工林的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土壤既疏松通气,透水,又能持水,对林木生长有利,福建柏林比杉木人工林,檫树,楠木具有较强的林地自我培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均较高,速效性养分含量亦如何,福建柏对林地土壤性质具有较强的调节改善作用,是良好的培肥地力树种。  相似文献   

11.
为给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经济林和生态林冠层水容量、枯落物水容量、土壤贮水量和土壤入渗能力等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灌草、灌草相结合的生态林冠层水容量明显大于石榴、枣树,草地最低,乔灌草、灌草结合的林地枯落物贮存量、饱和吸水率和饱和吸水量明显高于石榴和枣树经济林,土壤饱和贮水量和毛管最大贮水量排序为草地>荆条灌丛>薄皮木灌丛>刺槐林>石榴林>枣树林,不同林分的土壤入渗速率依次为薄皮木灌丛>荆条灌丛>枣树林>石榴林。  相似文献   

12.
在湖北省鄂东南、鄂中、鄂北和江汉平原4个水稻生产区域,选择主要种植制度下有代表性的24个水稻土进行养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省的这4个区域里,土壤pH表现出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质、有效钙、镁、硫、铁、锰、铜以及硅的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有效锌、硼普遍缺乏,其缺乏数分别占总样本的62.5%、62.5%和87.5%;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异较大,从不同区域的结果来看,鄂东南和江汉平原的水稻土含磷量总体偏低,鄂中和鄂北区域较高,速效钾在鄂东南区域属极缺范围,鄂中属潜在缺乏,而鄂北和江汉平原均较丰富。此外,鄂东南和鄂中地区,有效钼含量缺乏。  相似文献   

13.
区域森林景观破碎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盆地丘陵区(仁寿县和营山县)和川西地区(道孚县)典型区域的林相图和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林分起源和林种分析,研究了森林景观破碎化特征,针对不同区域景观破碎化的现状,提出了不同区域森林经营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林业用地类型的破碎化和主要植被的破碎化差异均显著;由于人为活动干扰,森林破碎化总体上表现为盆中和盆周地区显著高于川西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合理调控与管理有利于森林景观恢复与景观安全格局的维持。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秃杉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湖北省秃杉人工林调查的样地资料.找出了影响秃杉生长的主导因子,确定了各因子的划分等级.对秃杉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建立了秃杉优势木树高生长模型,编制了湖北省秃杉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并划分了生产力级;建立了秃杉数量化地位指数模型.秃杉的生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层厚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并受土壤容重的影响较大;综合运用地位指数表、生产力级标准和地位指数模型,为给秃杉选择理想的造林地提供了依据.对于促进秃杉的栽培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酸沉降与我国南方森林土壤的酸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酸沉降土壤连续浸泡试验,研究了我国南方5种森林土壤的酸化过程,并讨论了影响土壤酸化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对酸沉降H+的中和能力,对酸沉降阴离子(SO2-4和NO-3)的吸附,土壤阳离子(Ca2+,Mg2+等盐基离子以及Al3+)的风化,土壤pH和BS的变化,都在土壤酸化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酸沉降的酸度(pH值)是决定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而酸沉降中高含量的盐基离子可能缓解土壤的酸化过程。结合土壤本身物理化学基本特性可以得知,福建土壤对酸沉降引起的酸化最为敏感;江西、湖南土壤次之;重庆土壤的酸化敏感性较弱;而贵州土壤对酸沉降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不同密度人工油松林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密度的人工油松林为对象,通过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其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及年际动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1-4月仅占当年降水量的3.2%~17.0%,表现出春旱严重;(2)林地土壤含水量随降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并表现出1-2个月的滞后期,旱季不同密度的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雨季及生长季末差异明显,0~3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小密度林地显著高于中密度和大密度林地(P<0.05)。(3)3种不同密度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具有相似规律,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低(P<0.05)。  相似文献   

17.
对湖北棕红壤丘陵区不同地形部位及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冲垅部的水耕土壤,其有机质,全氮及碱解含量高于位于丘陵中,上部的早耕土壤,但速效磷,发却明显偏低;同处于丘陵上部的林地较之荒地各项肥力指标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承德市山区土壤含水率与不同林分林下草本层植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含水率的高低顺序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中龄林>落叶松幼龄林>油松成熟林>油松幼龄林,其林下草本层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大于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在纯林中也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生物量增大.对土壤含水率与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林下草本植被在林分处于幼龄林时期,土壤含水率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林分的成熟,土壤含水率虽然增加,但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促进作用逐渐丧失.在油松-落叶松混交林中土壤含水率虽然较高,但对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却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长白山天然林、人工林、荒草等植被下及陡坡耕地土壤的主要性状和长白山不同植被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理化性状好,有机质、碱解搂、速效钾、含水量分别为15.434%、525.564mg/kg、472.20mg/kg、38.62%;人工针叶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水量分别为5.335%、232.395mg/kg、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