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艳  王健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79-10781
园林设计与雕塑艺术逐渐走向融合,雕塑走出美术馆,改变自己融入环境之中,而园林也试图用雕塑的手法将土地塑造成巨大的艺术品。雕塑与园林的相互渗透与包容,改观了环境景观的形态面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整体,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艺术设计时代。  相似文献   

2.
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味,它有别于室内架上雕塑,其特征更注重同城市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我国目前小城镇公共空间雕塑遍地开花,但存在着许多弊端,损害了城镇的形象,成为“小城市发展的败笔”。  相似文献   

3.
以王小波和村上春树的创作相似性为出发点进而发掘其存在主义的意义蕴涵和艺术特质,是对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更为严谨而合理的探索途径。事实上,村上春树和王小波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倾向有其共同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资源:同处于东亚文化圈和都遭逢现代性民族生存危机;他们的创作表明了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的成熟并表现在:首先,他们的小说作品展现了一个“荒谬”世界,这种“荒谬”已不再仅仅是人的一种生存感受,它充盈着的是对人的严酷压制,它所带来的是人的激剧异化。其次,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对“孤独个体”的强烈关注,作为人物形象主体出现的“孤独个体”既接受了“孤独”的客观存在又从内心拒斥“孤独”加诸于人心的苦闷和郁结。其三,他们的创作呈示出特定的诗性诉求方式,即凭借想象力和幽默品质来表达对存在主义“诗”之“思”的艺术言说。  相似文献   

4.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的纷繁交融中,体现着汉民族自信浪漫、自由活泼及简洁雄浑的性格,极富魄力的汉俑造像,见证了汉代艺术的辉煌,并散发出两汉艺术大气而浪漫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都诞生于中国传统五千年文化艺术的沃土里,现以美学艺术中的"留白"为载体,结合我国山水绘画和古典园林分别量化分析留白艺术在其中的占比以及重要性,发现美学艺术"留白"在中国画里表现手法、意境研究与古典园林创作手法、造园理念的相似,进而探究留白艺术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的价值体现。文化历史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笔巨大财富,而留白艺术于我国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当代景观设计师要充分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中留白艺术的精髓,把握好留白艺术便可赋予现代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营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依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中,"仿真人"雕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它致力于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关联。结合具体实例对"仿真人"雕塑的存在方式与效用展开评价,有助于艺术家在创作中更好地处理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匹配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雕塑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利用各种质材通过雕凿或捏塑形成的造型艺术,它以立体美去感动人,涉及文化、历史、环境、空间、视觉、审美等多个领域,它的成长为城市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雕塑作品,中国的雕塑艺术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反映,随着发展规律也有着起伏的不同。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出现具有实用功能的器具和图腾崇拜的礼器,这些器物往往采取雕塑的形式出现(如陶器、青铜器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后又出现独立的雕塑品。  相似文献   

8.
绿色植物雕塑以艺术为蓝本,运用某些植物生长快,耐修剪、易造型的特点,对植物进行修剪造型,体现艺术形态,形成一个有生命力,不断变化、成长的艺术品,将高雅的雕塑艺术融合在绿色的园林生态型中,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雕塑主题园,一个为社会各界所青睐的高品位、国际化的文化休闲场所,一个标志性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所创造的意境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它所倡导"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了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儒学之外,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也是中国园林的美学渊源之一。道家思想在园林上的最大体现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而又不单纯模仿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与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山水画等艺术紧密相联,不仅更形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并再次开拓意境创作的更高领域。分析和讨论中国古典园林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对于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浙江室外展区的参展方案——浙江“之园”的构思和实践。探讨如何在一个狭长且为纵向的微尺度空间中,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营造形散神聚的园林空间。介绍了“之园”设计构思的指导思想、空间的建构与联系及浓郁的民族文化,论述了“小中见大”空间处理方法以及园林小品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新的时代,赋予作品新的形式与内容,才能创造出有突破性设计构思的创作理念,还论述了“之园”有机的空间序列及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植物配置。图1参6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雕塑涉及建筑、美术、环境和文化诸多方面, 与园林关系密切。宁波城市雕塑广泛出现, 作品总量已达173 件, 从形色质绿几方面分析, 有精细之作, 也有庸品。开展城市雕塑调查分析, 强化环境性、艺术性和独特性意识, 追求做工精细, 管理有序, 力求有时代特色, 以充实提高城市绿化品位。表4 参4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的园林营造大家计成,把中国古代的造园法则和自己丰富的经验进行升华总结,撰写了《园治》一书。这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被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专著,是中国传统宜居思想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美学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潘城 《农业考古》2020,(2):45-50
长期以来茶文化学术界对茶与艺术领域的研究,往往是对以茶为题材的各种艺术作品的收集,从而进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涉及茶美学方面的研究又往往停留在诸如“精行俭德”“廉美和静”等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道德范畴上。实际上,茶文化的艺术是茶美学的外在表现,而茶美学也正是茶千百年来始终成为经典艺术主题的内在原因。本文在将茶文化艺术分为书画、音乐、雕塑、建筑、戏剧、文学、影视、茶席、茶器九个大类后,通过解读茶艺术作品来探讨茶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廖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71-15473
从分析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其地域性含义,进而解析了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景观设计领域中的城市雕塑的关系,指明了城市雕塑能够强化城市空间景观,丰富公共艺术。具体阐释了城市雕塑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引导空间流动的交流性、创造人文环境的社会性、沟通空间与人的交流性方面。以黔东南地区下司县入口城市雕塑设计为例,对其所处区位与现状加以分析,强调其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历史遗留的商业氛围,雕塑设计将代表商业文化的古钱币造型和代表黔东南地区苗族图腾的蝴蝶合二为一,在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突出了文化特色。总结了地域性城市雕塑的意义,强调其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设计元素原创性的文化来源、是地域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 园林的组成以山水地形为骨骼,植物为衣饰,而建筑则如眉、眼点缀其间;园林建筑中有餐厅、展览室、小卖亭、厕所等实用性建筑;还有以赏景、点景为主的休息游览性建筑,如亭、榭、廊、塔等,以及建筑小品(灯、栏杆等)和雕塑(如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艺术成就涵盖面极其深广。而中国画论曾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指导,古代画家运用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修养成为园林设计师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由此才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本文从中国画"留白"手法延展开去,论述了"现量"与"比量"以及"完形心理"的概念。提出了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对于"留白"的应用可分为对比形式美层次和布局系统连续层次两点。  相似文献   

17.
园林美学从属于风景园林艺术范畴,它同时又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园林美有多种表现形式,广泛存在于园林设计各种要素中,并蕴含着各种内涵.根据园林设计要素与线型特点出发,详细论述直线型、曲线形和自然线型的内涵及其引申含义,从而为深刻理解和掌握园林线形形式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城市雕塑的功能及应用、分析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人、雕塑、环境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在雕塑设计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更好地发挥城市雕塑的艺术价值,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服务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