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山冷杉精油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贴滤纸片法对巴山冷杉精油及其几种新产品进行了水、空气和食品中常见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精油对枯草杆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黄曲霉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酵母菌等8种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效果,其最佳作用浓度依次为10%、30%、30%、5%、5%、30%、30%和20%。巴山冷杉精油牙膏、香皂、香水、空气清新剂对以上菌种也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秦岭林区对不同生境条件下濒危种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和广布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的年龄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冷杉在各个坡向上幼龄林林木株数均明显小于巴山冷杉.在各个坡向上,秦岭冷杉均呈衰退型,而巴山冷杉均呈稳定型.坡向对秦岭冷杉种群存活曲线的影响比巴山冷杉的影响大.在未来的20、40及60a,秦岭冷杉种群Ⅱ、Ⅲ龄级的种群表现为先增后减的不稳定趋势,而Ⅳ龄级以后的种群表现为小幅度的增加趋势.巴山冷杉种群各龄级株数在未来的20、40及60a均呈明显的增加态势.最后,给出了对不同生境的秦岭冷杉应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巴山冷杉精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巴山冷杉精油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短时间歇加压水蒸气蒸馏工艺技术提取巴山冷杉精油效果良好,精油质量高,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质量要求。这一工艺的最佳流程为:原料→阴干→粉碎→蒸馏→分离→精制→产品;其主要工艺参数为:原料粉碎度为2mm~3mm;蒸馏时间为4h;蒸馏压力为0.03MPa。 相似文献
4.
运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分析了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Franch)不同种源、同一种源不同器官和不同年龄的针叶和枝条中精油的含量。结果表明,岷山地区巴山冷杉精油含量较高,3 a生的针叶和枝条精油含量最高,而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年龄的针叶精油含量远远高于枝条。 相似文献
5.
运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分析了岷山地区巴山冷杉精油的含量,结果表明,岷山地区巴山冷杉精油含量较高,三年生的针叶和枝条精油含量最高,而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年龄的针叶精油含量远远高于枝条,为合理开发利用冷杉精油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岭冷杉和巴山冷杉树脂道分布与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秦岭冷杉和巴山冷杉树脂道的分布与结构特征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冷杉树干皮层、枝条皮层、针叶及球果中均有树脂道分布,都能分泌树脂,以树干皮层和针叶中的树脂含量高,具有采集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及其更新影响因子,为巴山冷杉林的天然更新趋向判定及近自然化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及乔木径级结构、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为指标,分析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并通过林下木本植物更新层的密度分析不同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乔木层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重要值为193.96%,为建群种,亚优势种为牛皮桦(Betula albosinensis var.septentrionalis),二者的径级结构中0~≤5 cm个体缺乏。林下更新层中乔木树种有7种,仅占总种数的17.9%,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的重要值最高,达到90.78%;林下的更新方式以灌木萌生为主,该森林群落乔木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当海拔从2 300 m上升到2 726 m时,林下幼苗密度逐渐增加,随着海拔继续升高,幼苗密度却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幼树密度随着海拔的上升一直呈下降趋势。当林分密度从460增加到880 株/hm2时,林下自然更新的幼苗密度达到57 000 株/hm2,其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在林分密度最小(460 株/hm2)时达到36 500 株/hm2,随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当坡向从阳坡SE15°转至半阳坡SE84°时,林下幼苗密度呈现增加趋势,继续转向阴坡NE32°的过程中,则呈现递减趋势;林下幼树密度在由阳坡转向阴坡的过程中逐渐减少。【结论】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乔木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林下箭竹的过度生长对乔木树种的拓殖有严重抑制作用;海拔、林分密度、坡向等是该林分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研究秦岭太白山区域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其对海拔的响应,可为天然林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分析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各层次的物种组成,计算其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并针对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与其所在海拔因子的关系进行耦合。结果表明,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共有123种植物,巴山冷杉为该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高达64.95%,乔木物种构成比较单一;灌木层共有41个物种,其中秦岭箭竹重要值高达32.39%,为灌木层主要优势种;草本层的物种多达77种,呈随机分布,单个物种的优势度不高。群落中各层次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草本层高于木本层。随着海拔的升高,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动幅度较大,而草本层多呈平缓上升趋势。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 500 m处有最大值,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2 886 m处达到最大值。秦岭太白山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的自我更新演替能力较差,呈衰退状态。海拔对林下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且对灌木层的影响大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9.
巴山冷杉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系统化学预试法对巴山冷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巴山冷杉枝叶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及其苷类、酚类和鞣质、有机酸、黄酮类、蒽醌、生物碱等各类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
秦岭冷杉属于我国所特有的树种,它的古老性与孑遗性表现突出,甚至与恐龙化石并称,拥有“植物活化石”的响亮名号。当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目前秦岭冷杉的数量已经呈现出骤降发展趋势,生存力也大打折扣,甚至呈现出极度濒危状态。在如此背景下,强化秦岭冷杉的栽培培育技术成为必然,所以本文从秦岭冷杉的栽培技术出发,深度探讨其技术应用措施,希望为我国这一古老树种的延续向前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学特征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冷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在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亚高山脆弱带保护及天然林保护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天然巴山冷杉林用Braun-Blanquet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由221个植物种组成,分属于64科136属,其中乔木6种,灌木42种,草本142种,蕨类7种,苔藓24种.下木及活地被物广布种类少,稀有种和偶见种居多,其中恒有度在10%以上的物种有21个,占总种数的9.8%;恒有度低于10%的有193种,占总种数的90.2%.高位芽植物种占总种数的19.5%,地面芽、地下芽、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苔藓种类占总种数的80.5%;多形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占绝对优势的单优群落.以Raunkiaer方法和数量聚类分析法,结合立地条件和群落学特征,将巴山冷杉林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灌木、草类、藓类--巴山冷杉林和26亚类,根据林下主要优势层和次要层的优势种对各类型命名,并阐述了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太白山巴山冷杉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定性分析巴山冷杉林种类组成及生活型港基础上,根据法瑞(Braun—Blanquet)学派概念,以林下植物种类组成作为依据,用定量分类方法将巴山冷杉划分为:杜鹃──巴山冷杉林;藓类──巴山冷杉林;草类──巴山冷杉林;茶 子──巴山冷杉林;忍冬──巴山冷杉林5个类型,分别简述了各类型特点,并对巴山冷杉林更新状况及大小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巴山冷杉林为稳定的异龄林。 相似文献
14.
巴山冷杉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设置 2 0 m× 2 0 m样地 8块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 ,并对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种群大小结构为进展型 ,幼苗、幼树的后备资源储备量大 ,约 95 4株 / hm2 ;种群在 ~ 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 ,达 82 .3% ,随后死亡率趋于稳定 ;存活曲线属于Pearl 或 Deevey C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 ,负二项分布参数 (K) 1.6 0 0 ,扩散型指数 (Iδ) 1.6 2 9,丛生指标 (I) 7.6 77,Cassie指标 (CA) 0 .6 2 5 ,扩散系数 (C) 8.6 77,聚块性指标 (m* / m) 1.6 2 5。离散拟合符合负二项分布模型 ;但随着植株年龄的增长及发育阶段的不同 ,分布格局由初期的聚集分布逐渐扩散为随机分布 ,离散拟合由负二项 (Negative Binomial)分布转变为泊松 (Poisson)分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秦岭冷杉栽培及病虫害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可以通过加强苗圃管理、增强苗木长势以及科学用药等措施对秦岭冷杉进行科学栽培. 相似文献
16.
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为中国特有种,现为渐危种。经测定,秦岭冷杉种子千粒重为13.92克。四唑(1.0%)染色测种子生活力的结果为有生活力的种子为25.50%,无活力的为12.5%,空粒为21.00%,涩粒为33.00%,8.00%的种子是腐烂粒。染色结果与对比发芽实验的结果很接近。对种子进行0天、14天、21天、28天低温(4℃)层积处理,发现低温层积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层积21天即可达到最佳效果。设置20℃、25℃和变温20℃~30℃三种温度条件下发芽比较,最终的发芽率并没有差异,发芽势差异显著,25℃是秦岭冷杉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光照8小时/天、10微摩/(平方米·秒)和黑暗下种子的最后发芽率差异不大,但是光照发芽势高,光照可以促进秦岭冷杉种子快速发芽、出苗整齐。沙床与纸床做发芽基质相比,前者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比后者高。 相似文献
17.
首先探讨了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冷杉衰败死亡的原因,然后提出保护措施,最后介绍了秦岭冷杉保护地的生态环境及秦岭冷杉形态、生理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流动水冲洗、不同浓度的赤霉酸(GA3)、硝酸钾(KNO3)、过氧化氢(H2O2)和氯化汞(HgCl2)溶液等方法处理秦岭冷杉种子,对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探讨秦岭冷杉种子快速解除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技术。结果表明,流动水冲洗对秦岭冷杉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酸溶液均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50 mg/L的赤霉酸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对秦岭冷杉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明显,0.1 mol/L硝酸钾效果最好;1%过氧化氢对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作用效果最佳;不同浓度氯化汞溶液对秦岭冷杉种子的发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因长期受到外界因素的胁迫干扰,秦岭冷杉种群及个体数量逐年减少,保护秦岭冷杉这一濒危物种刻不容缓.基于此,通过开展秦岭冷杉物种资源调查,探索秦岭冷杉保护方法,促进秦岭冷杉种群自然繁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