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筱中 《蜜蜂杂志》2001,(12):16-16
中蜂是大自然赋予中国人的 1块瑰丽的国宝。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 ,使一些初养中蜂或根本未养中蜂的人对中蜂产生误解。笔者养中蜂多年 ,中蜂年年为笔者送益 ,在这里笔者要为中蜂说几句公道话。1 中蜂不仅适应山区饲养 ,更适应平原丘陵地区饲养笔者与一外省蜂友谈蜂 ,他问我养的什么蜂种 ,我回答是 :以中蜂为主、意蜂为辅 ,中意蜂同场饲养。他很认真地对我说 :“养中蜂要搬到山上饲养 ,平地养不得 !”笔者听后觉得这位蜂友对中蜂的认识处于误区之中。笔者业余养中蜂 30多年 ,由于工作调动搬家 5次 ,每次住地都是在平原、丘陵地区 ,所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邢汉卿 《中国蜂业》2010,61(2):29-29
<正>蜂友杨秀鹏以前养中蜂,2005年改养意蜂。他在养中蜂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大胆探索,意蜂越养越好。2009年他的18群意蜂年产蜂蜜超过1000kg,这让很多蜂友羡慕不已。蜂友聚会时大家让他谈体  相似文献   

3.
介绍浙江省金华地区活框饲养中蜂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中蜂资源及桶养中蜂情况的调查、野生中蜂和桶养中蜂蜂巢的研究,设计制作了适合金华山区饲养的中蜂蜂箱,并对中蜂过箱及过箱后的蜂群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经过活框饲养,平均每箱中蜂年产蜂蜜23.23 kg,比桶养中蜂的7.50 kg超出了15.73 kg,增产了209.7%,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我一生与蜜蜂结缘1972年开始养中蜂,1980年改养意蜂至今。既然养意蜂,那又为何谈中蜂呢?1缘何说中蜂我家住大别山南麓的丘陵地带,面朝南,一马平川,接长江北岸,属鄂东平原。背后10 km处便是大别山高山区。这里的中蜂资源十分丰富。儿时在山区的舅舅家吃过中蜂蜜后,那香甜润口的蜂蜜味,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曾忘怀。直至1972年,我才如愿以偿地买到1群中蜂开始饲养。其中经历了1976年与1979年的2次中蜂囊状幼虫病折腾,于1980年改养意蜂。这7  相似文献   

5.
振兴中蜂之路在于对现存中蜂资源必须立足贯彻"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踏实推进二元措施,达到保护野生中蜂,维持桶养中蜂,大力发展箱养中蜂的目的,乃是我国现阶段振兴中蜂,进而促进我国整体蜂业的永续发展之路,并能充分体现出中蜂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晋华贵 《蜜蜂杂志》2008,28(5):24-25
中蜂自然分蜂群寻巢的机理机制,是中蜂复杂的生物学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养的中蜂来讲,自然分蜂后就地定居的情况似乎少见;  相似文献   

7.
土法养中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广大的山区农村,仍习惯用土法养中蜂,土蜂蜜深受消费者所喜爱。土法养中蜂的分蜂依靠自然分蜂,虽然有许多优点,但自然分蜂的最大缺点是分蜂群飞逃,蜂群一旦飞逃难以收回。重庆市武隆区是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开展土法养中蜂防止分蜂群飞逃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该收蜂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男女老少皆可操作。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都说中蜂是一宝,那是因为中蜂不仅能为农作物授粉,而且可以使离土不离乡的人在家也能养蜂致富。我是养意蜂过来的,深知一个人很难养100箱意蜂,但若按我的管理方法,一个人养200箱中蜂也觉得轻松。而且,除去开支后的收入比意蜂高多了。但养中蜂怕"中囊病"。因为长期没有找到发病的主要原因,人们大多还没有走出误区,仍然按照生病就用药的惯性思维,喂药喂到底,结果常是蜜蜂全死了。我饲养中蜂的第一年,一群蜂患了"中囊病"。那  相似文献   

9.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06,26(4):20-21
我从1972年开始饲养中蜂,只限养在7~10群,一半过箱用新法饲养,一半仍用老法木桶饲养。也就是养中蜂受了益,我才弃教养蜂直至现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养意蜂,但仍然扶持了多位亲友养中蜂,教他们的方法当然也是一半新法过箱饲养,一半老法桶养。多年来通过两种方法并用,我从中观察出不少问题,悟出了不少道理。1为什么新法饲养的群势都比老法饲养的群势小?每年秋繁结束,冬天蜂群定群时,箱养的中蜂群势普遍小于用木桶或箩筐饲养的中蜂群势。本人认为有如下原因:1)箱养中蜂因摇蜜、检查时经常开箱,扰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2)箱养中蜂一般像意蜂那…  相似文献   

10.
费起充 《蜜蜂杂志》2010,30(10):32-32
<正>强群在生产、抗病、抗盗、抗敌害、抗逆等方面优势明显。中蜂养强要综合多种措施和方法。多王多箱体(即多王多群同箱)是中蜂养强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喜读《蜜蜂杂志》 2019年第6期中的《谈中蜂小继框养殖的好处》一文,笔者迫不及待为用小继框养中蜂叫好!因为用小继框养蜂与笔者用了多年的3节浅框配高体箱养中蜂有不少相似之处。虽然3节浅框没有小继框那么先进,但笔者多年来真切地体验到"动上层蜜固下面子"养蜂模式的优越性。可以说"动上固下养中蜂"是目前多种养中蜂法中缺点最少好处较多的一种先进方法。下边结合自己的实践谈点  相似文献   

12.
<正>1认识GN式蜂箱我很喜爱蜜蜂,在用活框蜂箱养中蜂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知道用郎氏箱养中蜂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长期实践,我已摸索出不用药物就能解决诸如烂子病、白头蛹、盗蜂这样一些中蜂饲养大难题,六七年来卖出去的三百多群中蜂强群,都是依靠自己用郎氏箱与相关经验和方法来实现的。因此,自以为养蜂水平还可以——用郎氏箱养中蜂也就那么回事,没啥需要再作深入研究的了。听说GN箱,则纯属于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中蜂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蜂品系 ,但由于沿用内容不全面的中西蜂产蜜量对比方法 ,对中蜂形成了传统的低效益观念。本文在调查测试大量数据的基础上 ,按修改和补充的计算方法统计了4年的产蜜量 ,野生中蜂年均群产蜜11kg,群产值99元 ;桶养中蜂年均群产成熟蜜49kg,群产值441元 ,比西蜂高26.7 %。箱养中蜂年均群产半成熟蜜60kg,群产值420元 ,比西蜂高20.7 %。  相似文献   

14.
新法飼养的中蜂,如何能在流蜜期中快速造脾,是一般飼养中蜂的同志关心的問题。根据我在湖南麻阳地区十多年的飼养观察情况,整理簡介如下。中蜂造脾的特点老法飼养的中蜂,蜂团呈团聚状态,巢脾与蜂团大小成正比,巢脾排列呈半球形。造脾多是从上向下,由里到外呈弧形扩大。因而,巢框的規格,必須适合蜂群的习性,才能使蜂群更好的造脾,促进蜂群的繁殖壮大。根据我們飼养中蜂的情况,中蜂也同样适应于各种巢箱,如高窄式、标准箱、麻阳中蜂箱等。但是,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全镇养中蜂1000多箱,占养蜂总数近1/2,而且山区、林区尚蕴藏不少的野生中蜂。过去  相似文献   

16.
张绪林 《蜜蜂杂志》2006,26(8):31-31
圆桶饲养的中蜂,并不完全意味着让它们自生自灭,相反,在顺其自然、适度整理的情况下,让桶养中蜂取得稳定、较高的效益,这就是笔者采用的“老蜂桶新养法”。1蜂桶新养法的思路西方蜜蜂引入我国之后,养中蜂也就照葫芦画瓢似地跟了起来,但用饲养西方蜜蜂的方法饲养中蜂在群势和生产性能上不尽人意,使得国人对土生土长中蜂的饲养管理倒成了难题。其实饲养中蜂并没有深不可测的技术,因中蜂是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蜂种,在无人侍弄的情况下生存得很好。按饲养西方蜜蜂的方法饲养中蜂,蜂巢被人为压扁,蜂群热量损失快,削弱了蜜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再者,…  相似文献   

17.
<正>煤、液化气解决了城乡居民煮饭做菜的燃料问题,故三十几年来植树造林恢复荒山废地植被,消失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结果。随着蜜源植物增多而野生中蜂增长,促进了丘陵山区中蜂饲养数量增加,甚至转地养意大利蜂几十年老蜂农,也靠养中蜂来安度晚年。50年来是西蜂放养区,因中蜂出现而发生中西蜂盗蜂引发纠纷频繁出现,个体较小的中蜂盗性强是人尽皆知常识,所以耐寒中蜂先进入毗邻西蜂巢内强吸蜂蜜,结果引发更大的盗  相似文献   

18.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很大,也是广大中蜂养殖者最头疼的疾病。我养意蜂30多年,同时也养中蜂,2015年我的中蜂群发展到40多箱,蜂群很强,我暗自欢喜,结果中囊病一来,飞的飞逃的逃死的死,最后只剩十来箱。我对养中蜂丧失了信心,干脆全养意蜂。2016年1月,我把中蜂和意蜂一块运到贵州安顺春繁、采油菜,将中蜂放在亲戚家饲养,我只管意蜂。中蜂到贵州同样也发展不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来信搅扰你们,希谅!我是安徽休宁县溪口镇长丰村人,现年70岁有余,一直在家务农。家乡所在的皖南山区植被良好,自古就有人用杉木自制蜂箱养中蜂,种源也还可以。20世纪60年代,我便认识到养中蜂是农村的一项经济来源,当时也因养蜂创出了一些小业绩,从此与蜜蜂打交道多年,成了一位中蜂痴迷者。后因"中囊病"暴发而垮场,继而改养意蜂,但爱好中蜂之心总不能放下。后来改革开放,国  相似文献   

20.
邓晖尤 《蜜蜂杂志》2007,27(1):27-27
近年来<蜜蜂杂志>在<中华蜜蜂>栏目中多期刊出关于活框箱养与老法桶养中蜂的文章,从编者的立场看是为了刊物贯彻"双百方针";从作者的企图看,是为了探索中蜂最佳的饲养方法.总的说来,都是为了中蜂养殖业的发展,但从客观事实进行反思剖析,却使人费解.尽管旧法桶养的中蜂与那些未真正掌握活框饲养技术的人养的活框饲养中蜂进行了对比,但不能就此对活框饲养进行具体怀疑或具体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