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育苗温度对低温处理过程中棉苗体内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具有显著抗冷性差异的早熟和晚熟两种陆地棉品种为材料,以昼夜不同温度形式的低温处理其幼苗数天后,测定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与未经低温处理的相应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参试的所有品种的幼苗,经低温处理后,其POD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在低温育苗处理下棉花幼苗提高了抗冷性。 相似文献
3.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有明显影响:适当降低育苗温度,可以增加叶片中抗保护物质含量;低温处理过程中,SOD、POD活性升高,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降低,冷害症状减轻。自然条件下和低温处理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低温下冷害指数的变化一致。幼苗承受低温锻炼的能力与锻炼前的抗冷能力密切相关,低温锻炼应逐步进行,先在昼温25-30℃,夜温13-15℃下育苗,积累抗冷保护物质,然后在昼温15-25℃,夜温5-6℃条件下锻炼4-6d,抗冷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棉苗冷害的发生及表现形式、棉苗冷害的生理变化、提高棉苗抗冷性的途径、目前国内外植物抗冷性的研究动态4个方面综述了棉花苗期冷害及抗冷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临界生长温度锻炼对棉苗抗冷性的影响,本文将棉苗经过不同低温(12℃、14℃、16℃)锻炼7 d后,对其进行较长时间(7 d)的低温(4℃)胁迫,然后测定与抗冷性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并从理论上探讨了与其相关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经不同(12~16℃)低温锻炼7 d后,在冷胁迫下所有参试棉花品种的幼苗,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比相应的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都比相应的对照明显降低。其中尤以锻炼温度为12℃时效果最明显。由此可以认为:用临界生长温度(12℃)锻炼棉苗,由于提高了P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从而保护了膜结构,提高了棉苗对4℃低温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7.
为明确工厂化棉苗抗逆性形成的生理基础,通过表型观察与石蜡切片分析,比较了工厂化棉苗与营养钵棉苗的形态及叶片解剖特征差异。形态特征比较发现,与营养钵棉苗相比,工厂化棉苗表现为叶片边缘上凹、叶片厚度增加、苗高和叶鲜质量显著降低、根叶比增加143.8%;叶片气孔及解剖特征比较发现,工厂化棉苗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极显著加厚,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较营养钵棉苗分别增加63.3%和40.8%。结果表明,工厂化棉苗较强的抗逆性与其较高的根叶比、叶片厚度、叶鲜质量、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26-729
棉花苗期的抗冷性直接影响棉花生产,抗冷性是棉花育种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棉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来分析12℃低温锻炼棉苗后,其耐4℃冷胁迫能力。将棉种脱绒后浸泡适当时间,于28℃/12 h光照条件下培养至长出至少2片真叶后,分为2组:一组作为对照(未低温锻炼),另一组于12℃/12 h光照条件下低温锻炼5 d,然后2组一起于4℃/12 h光照条件下冷胁迫5 d后,取真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晋棉35号、晋棉44号、晋棉49号这3种供试棉种经过12℃锻炼5 d后,在4℃冷胁迫过程中基本都表现出SOD,CAT,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未经低温锻炼的棉苗,说明经过12℃临界低温锻炼5 d后的棉苗耐4℃冷胁迫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为了探讨棉花基质育苗的本土化应用技术问题,通过以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与河沙、草炭不同配比的配方,在田间和室内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按棉籽壳料渣、河沙和草炭的体积比为6∶3∶1的配方3,其三叶期单株干物质质量和单株叶面积分别比江西高安生产商品基质增加48.4%和73.5%;其育苗成苗率、移栽成活率和实收籽棉产量与对照基质育苗移栽无明显差异;育苗后的基质可还田作肥料,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棉副产品的综合和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是一种取材方便、节本省工和环保的棉花育苗基质材料,在棉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2009年10月份气温偏高,加上11月上中旬的强寒潮天气造成了河南省中部地区桃苗木的严重冻害。2010年1月9日对冻害发生地区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桃苗木未发生明显冻害的占23.9%,轻度冻害和中等冻害的占18.1%和15.3%,发生严重冻害和致死冻害的分别为24.3%和18.4%,平均冻害指数48.82。苗木高度与冻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93*),苗木粗度与冻害指数无显著正相关(r=0.613),不同品种冻害发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冻害发生的边际效应非常明显。对桃苗木冻害发生的综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对外源钙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棉花幼苗抗冷性,以冷敏感性基因型棉花品种新陆早12号为材料,人工模拟北疆棉区早春气候特点,分别用不同浓度(10、15、20、25、30mmol/L)CaCl2、Ca(NO3)2和CaAc2喷施棉花幼苗,5℃低温胁迫3d后测定棉花幼苗体内主要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研究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对外源钙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3d低温胁迫使棉花幼苗受到明显伤害,CaCl2、Ca(NO3)2和CaAc23种钙盐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温对棉花幼苗的伤害,但不同种类钙盐的有效作用浓度不同,其中以CaCl2作用效果最佳。适当浓度的CaCl2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棉花幼苗的冷害指数、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的积累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有效减轻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棉花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和鉴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枝棉3号(耐盐对照品种)、鲁棉6号(敏盐对照品种)、邯98-1、邯4849和滨棉6号5个棉花品种为试材,采用盐池原土鉴定法,在0.1%(CK)、0.2%、0.3%、0.4%、0.5%、0.6%、0.7%盐分浓度胁迫下,调查出苗率、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生长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盐度胁迫处理下各指标相对值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棉花苗期耐盐性的鉴定方法和鉴定指标。结果表明:棉花苗期耐盐鉴定的最佳形态指标为相对出苗率、相对株高和相对叶片数;适宜鉴定的最佳盐分浓度为0.4%。该结果为棉花苗期耐盐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外源钙对棉花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方法】以冷敏感性基因型棉花品种新陆早12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分别对棉花幼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2溶液,5℃低温胁迫3 d后进行叶面伤害指数、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测定和分析。【结果】外源钙可以显著降低棉花幼苗低温胁迫后的叶面冷害指数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提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棉花幼苗叶面冷害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显著相关。【结论】外源钙能够增强棉花幼苗对冷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