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香蕉的柬顶病、花叶心腐病等均属病毒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因此,防治上应以防为主,彻底消灭传毒媒介,及时清除病株,减少病毒感染。具体做法为:发现病株后要及时用利刀把假茎、叶、蕉头、吸芽砍碎成片。特别注意把吸芽生长点毁坏,然后在被砍碎的病体上均匀地浇上煤油再洒上石灰粉,以便加速病株腐烂。每株用石灰粉200-450克,  相似文献   

2.
香蕉无(枯萎)病组培苗培育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Fusarium oxysPotium f.cubense (E.F.Smith) Synder et Hansen引起的香蕉枯萎病(banana vascular wilt)是香蕉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现为我省补充检疫对象,目前在我省局部区域发生危害。香蕉枯萎病通过带菌吸芽进行远距离传播。也可通过病株残体、带菌土壤和流水进行近距离传播。繁育无病香蕉苗是防治该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生产上尚无针对枯萎病的香蕉苗培育技术规范。为了满足生产需要。本文编制了香蕉无(枯萎)病苗培育技术规范的标准单体(草案)。  相似文献   

3.
吕斌 《广西园艺》2001,(3):31-31
香蕉的除芽 ,旨在断绝多余吸芽的继续生长 ,以免影响母株及留定的吸芽的正常生长 ,故除芽也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时间。通常在吸芽出土后 15~ 2 5cm时除芽为宜 ,太小时容易伤及母株 ,除芽也难准确 ,太大时消耗养分太多。过去浦北蕉农除芽均是用蕉锹铲除 ,很容易伤根 ,目前较实用的方法是用煤油来除芽。这是一种效果好、成本低、速度快的好办法。具体方法是 :用一根直径为 1cm、长 1m的铁条 ,一头磨尖 ,一头弯成一小环作把手 ,另备一个长嘴壶。把煤油原液装于壶中 ,除芽时先把要除的芽的地上部分砍去 ,用铁条在蕉芯中央稍微斜向母株插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良传统的香蕉组培快繁技术提高优良种苗繁育效率。【方法】通过香蕉外植体的选取和芽诱导处理方法、芽的分化及培养、丛生芽壮芽处理、生根培养、组培苗栽培获得健康幼苗的技术过程进行优化改良。【结果】对传统吸芽处理及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使每个吸芽材料第一代出芽数量达26.4个,比传统处理方法第1代出芽数量(2.2个)提高效率12倍;生产相同数量的组培苗生产周期与传统处理法相比缩短3代。优化了不定芽分化培养基6-BA浓度和生根培养基中蔗糖的浓度,建议芽分化培养基中6-BA最适浓度为4 mg·L-1;生根培养基蔗糖最适浓度为40 g·L-1。利用椰糠、泥炭土和红壤土三种栽培基质培育组培苗,椰糠处理的幼苗叶数、株高和假茎基部直径、植株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各生长参数均显著高于泥炭土和红壤土处理,可作为重要的无土栽培介质而广泛应用。【结论】研究为提高香蕉组培快繁效率及培育健康优良种苗提供了实用指南,有利于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并结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研究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及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桂蕉9号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抽蕾时的假茎高度、假茎基围以及采收时的单穗重和第3梳果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植株采收时间和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显著;种植吸芽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大苗早26 d左右,种植二级组培大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小苗早32 d左右;种植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低,其次为二级组培大苗,种植二级组培小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高;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只影响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不施用菌肥的植株相比,种植二级组培小苗、二级组培大苗、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下降14.79%、21.73%、25.10%,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因生产上用吸芽苗进行种植比较麻烦,为缩短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生育期、降低其枯萎病发病率,建议种植二级组培大苗并配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6.
香蕉中度受灾。表现:主要是吸芽苗和未采用珍珠棉+防寒袋套袋的果实受害。应对措施:对未成熟香蕉采用稻草、干蕉叶+珍珠棉+薄膜袋三层保护;新植幼苗采用稻草、秸秆、薄膜等覆盖保护生长点;香蕉宿根蕉的吸芽采用树干包稻草;喷施防冻剂。冻害解除后,及时排除果园积水;在天气回暖后,选用氨基酸、复合核苷酸、植物龙、芸苔素等叶面肥喷施1~2次,防止过多落叶,然后适时追施速效氮肥,淋施水肥,尽快恢复树势;及时割除冻坏的烂叶和叶鞘,特别要注意割除冻坏的筒状叶,防止腐烂部分继续向下蔓延。  相似文献   

7.
很多菇农,袋栽平菇料的含水量难以控制,常常水分偏多.接种后袋内出现明显积水,菌种萌发慢,甚至不萌发,若不及时处理,菌丝难以生长,料会腐烂.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先将地面扫净,再在地面上撒一层1~2cm厚的生石灰粉,然后把有积水的菌袋口呈自然状态.将开口端向下与地面呈70°斜立于石灰粉上,沥去过多的水分,若见石灰湿透呈块状或状,要及时加一层石灰粉,或移动菌袋位置,直到料中含水量适宜,菌丝生长良好时,再扎好袋口,常规发菌.此法处理积水菌袋,一方面石灰具有吸湿杀菌作用,取少出现因料过湿而发生污染;另一方面袋口打开增加了通气性.只要处理及时,不会延长发菌期.  相似文献   

8.
"华农中把"是以广东"东莞中把"香蕉吸芽经60Coγ射线辐照后,从诱变的植株中选育的新品种。2010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业厅种子管理总站鉴定,定名为"华农中把"香蕉。2011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在香蕉外植体建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香蕉吸芽为材料,进行了浸泡灭菌处理,培养外植体。结果表明,二氧化氯500~2000mg/L对香蕉吸芽材料浸泡30~50分钟灭菌,可以显著降低培养材料的微生物污染率,提高获得无菌外植体的成功率。灭菌操作无需繁琐的防护措施,浸泡灭菌后也无需无菌水冲洗,效果比升汞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重金属灭菌剂升汞,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福建龙溪专区的香蕉种苗历年来都挖取当年结果植株旁的吸芽来繁殖,出苗数量有限,很难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且旧的繁殖方法,在挖取吸芽时,会挖伤母株的地下块茎及挖断根群而影响当年产量;同时挖取的种苗,因切口大,成活率低;运输费用大,而且在运输途中容易产生腐烂等弊病。为了解决大量育苗的问题,1956年开始研究加速繁殖香蕉种苗的方法。首先发现被抛弃的地下茎有很多由盘状茎生出的芽眼,这些芽眼具有无性繁殖的能力。因此,从割取地下茎的一部份埋入土中可以发  相似文献   

11.
香蕉收刈后的茎叶,大部分堆积于道路两侧弃之不用,既影响交通,又浪费资源。为此笔者进行茎叶发酵后栽培平菇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供试配方 香蕉茎叶50%,稻草25%,牛粪20%,石灰粉2.3%,尿素0.2%,石膏1%,过磷酸钙0.5%。 2堆料 先将稻草及香蕉茎叶砍断撕碎,用3%~5%的石灰水浸泡16~24小时后,控干水后建堆(建堆前1天将牛粪等辅料捣碎,预湿混均)。建堆时地面先撒石灰粉,再铺放一层预湿的稻草、香蕉茎叶,厚10~20cm、宽1.2~2.0m,长8~10m(视场地及堆料量而定)。然而撒放调湿的牛粪,盖满稻草、香蕉茎叶为度。如此操作直到堆高1.8m左右,顶层用牛粪全面覆盖,堆  相似文献   

12.
香蕉试管苗种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生产通常采用吸芽苗做为大田用苗,由于其繁殖系数低,对品种更新、新蕉园建立的苗木提供难以胜任。试管苗可以工厂化生产,能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良种苗,有利于商品化生产与出口创汇。但对试管苗的应用及其效益,果农尚存疑问。为此特在1987年春进行香蕉试管苗与吸芽苗对比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吴诗  冯奕玺 《果农之友》2008,(11):30-30
我国香蕉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进行工厂化快速育苗法取代过去传统吸芽种植法,这是香蕉育苗技术的重大突破,是香蕉产业的一次革命.为香蕉产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 秆叶处理 将新鲜香蕉秆叶切断晒干备用。培养料配方:香蕉秆叶1500kg,牛粪粉1500kg,石膏60kg,钙镁磷50kg,尿素15kg,石灰粉60kg。  相似文献   

15.
以巴西蕉吸芽分生组织切片为外植体在较短时间内诱导出了较多的胚性组织,胚性组织诱导率超过50%,大大提高了胚性组织的诱导率和缩短了胚性愈伤诱导时间,并观察到香蕉体胚发育存在3种主要途径。实验表明,(1)2,4-D浓度0.5~1.0 mg.L-1是诱导巴西香蕉脱分化愈伤的较好浓度,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2)在2,4-D浓度一致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种类是影响巴西香蕉吸芽切片胚性组织诱导率的关键因素,3种细胞分裂素6-BA、ZT、TDZ,只有ZT能诱导吸芽切片产生胚性组织。  相似文献   

16.
当前防治香蕉束顶病的一项主要措施是药剂防治香蕉交脉蚜 ,减少病毒病的传毒媒介。为此 ,我们进行了香蕉交脉蚜的消长规律和防治对策研究。1 香蕉交脉蚜田间消长规律 试材为 1998年 2月下旬定植的泰国蕉苗 ,从抽出新叶开始直至抽蕾 ,每隔 15天调查一次香蕉交脉蚜数量 ,当吸芽长出地面后 ,同时调查吸芽上的交脉蚜数量。通过调查发现 ,蕉园内香蕉交脉蚜数量消长有一定的规律 ,在本地区一年有两次发生高峰期 ,分别在 4月和 11月。大风雨对交脉蚜有强烈的冲刷作用 ,环境湿度大 ,有利于其天敌多毛菌的生长和繁殖 ;交脉蚜忌高温 ,在南方炎热多雨…  相似文献   

17.
优化香蕉离体培养药物消毒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蕉离体培养过程中,进行了对外植体不经表面药物消毒与传统消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的外植体萌芽诱导率分别为77.30%和76.88%,污染率分别为22.70%和23.13%,差异不显著。由此认为,以香蕉吸芽作外植体在离体培养中所产生的污染与是否进行表面药物消毒关系不大。从而可以优化香蕉离体培养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8.
以香蕉不定芽为材料,MS+6-BA 4.0 mg·L-1+NAA 0.2 mg·L-1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油菜素内酯对香蕉不定芽增殖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香蕉不定芽的形成,不加油菜素内酯,SOD活性逐渐下降,然后急剧上升;POD活性先上升,然后不断下降。油菜素内酯处理下SOD活性总体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POD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规律。培养基中加入0.3 mg·L-1油菜素内酯的香蕉不定芽中的可溶性糖(3.73 mg·g-1)、脯氨酸含量(67.10μg·g-1)和株高(5.00 cm)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9.
香蕉喜温怕寒 ,一般限于在南亚热带地区栽培。近年来 ,气候持续变暖 ,香蕉栽培不断往北推进 ,遭遇冻害的几率也在增大。 1999年 12月下旬的强烈霜冻就使大面积香蕉受冻 ,北缘地区受冻尤为严重 ,香蕉地上部全部干枯 ,仅地下部尚存 ,能萌发吸芽 ,恢复生长。香蕉受冻后 ,如何促进吸芽萌发与生长 ,使之提早抽蕾收成 ,在翌年霜冻季节来临之前完成一个生产周期 ,以避免连年受冻 ,导致绝收 ,是生产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试验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尤溪县西滨镇西洋码头香蕉园 ,该蕉园濒临水口电站水库 ,系填土围垦…  相似文献   

20.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低毒、有内吸作用的杀菌剂,目前在我国的水果贮藏中已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有效的防腐剂。柑桔、香蕉、苹果等果实采收后浸泡250—1000ppm的多菌灵,可大大降低腐烂率,保存果实的品质,深受生产部门和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经处理的果实上多菌灵的基数(原始吸附数量)是多少?在贮藏期间的变化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