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猪桐体瘦肉率是现代猪育种的一项主要性状。70年代,国外提出了屠体或活体估测胭体瘦肉率或瘦肉量的回归方程。近丰来,我国湖北、湖南、浙江、上海、黑龙江等省市也先后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旨在研究适用于我省更有效的活体估测商品瘦肉猪瘦肉率的方法。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选自1984年以来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中的以本地猪为母本(沂  相似文献   

2.
商品猪胴体性状分析及瘦肉率最优预测模型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生猪屠宰线上较快地预知胴体瘦肉率,并按照不同瘦肉率对猪胴体划分等级,以实现优质优价的收购体系,选择5~8月龄不同类型阉割商品猪389头,分别测其瘦肉率、热胴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以瘦肉率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采用SAS8.2软件建立了预测商品猪胴体瘦肉率不同变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方程y=56.303 0-0.115 7x1-0.514 5x7 0.316 6x10(R2=0.87,RMSE=2.298 77)能较好拟合商品猪的胴体瘦肉率,腰荐背膘厚(x7)、M(指臀中肌末端到脊髓管边缘处距离,x10)被确定为商品猪胴体分级时需要直尺测量的2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商品猪胴体瘦肉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生猪屠宰线上较快地预测胴体瘦肉率,实现按瘦肉率大小对猪胴体进行等级划分,构建优质优价的收购体系,研究测定了325头5~8月龄不同类型阉割商品猪的热胴体重和背膘厚,并根据实际分割肉块重对瘦肉率进行了计算,以瘦肉率为因变量,热胴体重和背膘厚为自变量,采用SA S 8.2软件建立了商品猪胴体瘦肉率预测方程,并对其中的最优回归方程进行了诊断和准确性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能较好的拟合商品猪的胴体瘦肉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元多项式回归估测猪胴体瘦肉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江西农业学报》2022,(2):126-129
选择57月龄左右阉割的土种杂交商品猪111头,分别测其瘦肉率、热胴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分析了猪胴体的基本性状及其相关性,并以瘦肉率(y)为因变量,其它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了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方程y=60.453+0.0971x10-0.2551x9-0.2432x5(R2=0.7342,RMSE=1.55238)能较好地预测胴体瘦肉率,倒数37月龄左右阉割的土种杂交商品猪111头,分别测其瘦肉率、热胴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分析了猪胴体的基本性状及其相关性,并以瘦肉率(y)为因变量,其它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了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方程y=60.453+0.0971x10-0.2551x9-0.2432x5(R2=0.7342,RMSE=1.55238)能较好地预测胴体瘦肉率,倒数34肋背膘厚(x5)、臀中肌垂直至背中线的最薄处膘厚(x9)、臀中肌末端垂直到脊髓管边缘处膘厚(x10)被选入方程,经实际生产验证,此模型准确度较高,方程可靠。  相似文献   

8.
选择5~7月龄左右阉割的土种杂交商品猪111头,分别测其瘦肉率、热胴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分析了猪胴体的基本性状及其相关性,并以瘦肉率(y)为因变量,其它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了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方程y=60.453+0.0971x10-0.2551x9-0.2432x5(R2=0.7342,RMSE=1.55238)能较好地预测胴体瘦肉率,倒数3~4肋背膘厚(x5)、臀中肌垂直至背中线的最薄处膘厚(x9)、臀中肌末端垂直到脊髓管边缘处膘厚(x10)被选入方程,经实际生产验证,此模型准确度较高,方程可靠。  相似文献   

9.
选择6月龄左右阉割的良种瘦肉型商品猪72头,测瘦肉率、热胴体重、背膘厚度等指标,采用SAS8.2软件建立预测良种猪胴体瘦肉率不同变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方程y=66.158-0.096 7 x1-0.232 4 x4-0.323 x7+0.2 x10能较好的拟合良种猪的胴体瘦肉率,6~7肋膘厚(x4)、腰荐膘厚(x7)、M厚度(x10)被选为瘦肉型良种商品猪分级时需要测量的3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猪胴体瘦肉率活体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活体测膘仪了81头同胞测定猪和杂交组合猪胴体瘦肉率的活体估测。结果表明,瘦肉率活体估测较实际剥离低7.7432%,。均值差异极显,但变异系数和标准误二十分接近;腰部、胸部边膘及胸部眼肌厚与瘦肉率活体估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4、-0.9128、0.5217,与实际剥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45、=0.7631、0.5209,瘦肉率活体估测与实际剥离的相关系数为0.7749,均  相似文献   

11.
对在相同条件下肥育的梅山猪(太湖猪的一个类群)、长白猪、大约克夏猪三品种以及长白×梅山、大约克×梅山杂种猪进行了脂类存在状态的研究。通过测定皮下脂肪、板油和四块肌肉的主要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了瘦肉率与脂类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粗脂肪、胆固醇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在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磷脂含量品种间差异与粗脂肪、胆固醇的含量趋势一致;脂肪酸的饱和度以及肌肉内粗脂肪、胆固醇、磷脂的含量与胴体瘦肉率均呈负相关。 本文探讨了在胴体瘦肉率提高的同时肉脂品质的变化,以及从育种和饲养角度控制脂类质量的问题,建议用脂肪中脂肪酸加权平均熔点作为评价脂肪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猪胴体性状的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固定模型对北京猪Ⅱ系二至四世代103个个体的胴体性状做了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效应对所研究的胴体重、屠宰率、体斜长、平均背膘厚、背最长肌、后肌比例、瘦肉率等6个胴体性状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年度效应对体斜长、背最长肌和平均背膘厚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皖南花猪(狮头型)和杜洛克杂种猪屠宰测定资料,应用相关和通径分析证明:商用分割性状和胴体瘦肉率有极显著的相关,颈背、前腿、大排、后腿肌肉四大切块与瘦肉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7,0.7171,0.0135,0.8440,分割肉比例与瘦肉率的相关系数为0.9183。利用通径分析建立的三元回归方程(?)=0.9150x_1+1.2615x_2+1.1225x_4+10.5098和四元回归方程(?)=0.5386x_1+0.7919x_2+0.6576x_4+0.4217x_6+9.7301以及根据分割肉比例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12.2362+0.9632x_5估侧瘦肉率达到规定的显著临界值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宁乡猪的肥育与嗣体性状分成了三类,第Ⅰ类为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长、胴体前宽,第Ⅱ类为屠宰率、膘厚及眼肌面积,第Ⅲ类为瘦肉率、肥肉率、花板油比例。从这三类性状中选出的典型性状分别为宰前活重、屠宰率及肥肉率。这与采用其它方法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聚类分析方法在家畜选种工作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基因型肥育猪胴体品质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猪胴体品质的六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3.86%,其中六个主成分分别表示胴体品质的肉脂因子、系水熟肉因子、肌纤维的粗密拮抗因子、粗密协同因子、后躯因子和眼肌面积因子。当用皖南花猪为母本与中约克、大约克、杜洛克、苏白、长白和荣昌纯种公猪杂交时,六个主成分表现出不同的组合和局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猪平均日增瘦肉量及其相关性状生化遗传标记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PAGE)对社长大杂种猪5种血浆蛋白的多态性进行了测定,并用通用线性模型估计了这5个生化指标对平均日增瘦肉量、日增重和瘦肉率的效应值,筛选结果表明:后转铁蛋白(Ptf)AB型对全期日增重,前白蛋白1(Pa1)对瘦肉率具有显著的效应,证实了猪的第六和第七号染色体上存在影响瘦肉率的数量性状位点。  相似文献   

17.
将中等营养水平下饲养的44头太原花猪分别在体重2、10、20、30、40、50、60、70、80、90、100千克阶段进行了屠宰,对其胴体、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如下: 1 最佳屠宰体重是80—90千克,瘦肉率高达52.5%,脂肪率低于33.5%; 2 随着体重的增加,瘦肉生长是平稳的,而脂肪的生长则越来越强烈; 3 通过进一步选育及对后期生长控制能量研究,太原花猪可为市场提供瘦肉较多的商品猪肉; 4 脾脏在体重为80千克阶段出现奇特的生长高峰,是否为太原花猪的内脏生长的必然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的选育以杜枫姜猪 (杜洛克猪、太湖猪与姜曲海猪杂交而成 )为基础亲本。试验结果表明 :杜枫姜猪与杜姜猪、枫姜猪、姜曲海猪相比 ,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后腿比例和胴体瘦肉率均有所提高 ,而胴体平均背膘厚、骨皮比例和脂肪比例均有所下降 ,肌纤维直径变粗 ,肌内脂肪含量适宜 ,具备了新品系选育的种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现场测定资料分析瘦肉型猪的繁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猪场现场测定资料分析杜洛克,长白,大白3个品种1035头母猪的4232胎的分娩资料,研究了不同品种,胎次,交配方式及选育年度对窝仔数,妊娠期和产仔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妊娠期有差异,杜洛克最短、长白次、大白最长;在常规选育过程中,不同年 度窝仔数开始时有所提高,而产仔间距则未有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