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冬小麦是山西省屯留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万年来播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1/3,但产量仅占粮食总产的1/7左右。其产量低而不稳,原因何在?今后应如何布局?这里仅从生态适应性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王文颇  韩金玲  周印富  李彦生 《种子》2005,24(11):56-59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3个小麦品种的11个主要性状在冀东地区冬麦区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参试品种的优劣.结果表明,科师30、中旱110、京冬8和京旺10这4个品种关联度最大,综合性状较好,生态适应性强,高产稳产,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态学中的De wit替代系列法,研究了两个新疆小黑麦品种在不同密度混播条件下的产量、不同器官干物质含量的变化及收获指数,探究两品种竞争能力大小及竞争结局.结果表明:在混播条件下新小黑麦4号较新小黑麦5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具有更强的占有和利用共同资源的能力,混播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新小黑麦4号有更多的干物质分配到穗部,导致穗部干物质分配系数提高;混播时的收获指数较单播时有所提高.按照不同密度比例混播对小黑麦有一定增产作用,其推广运用对今后的生态育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区试品种(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区域试验中北部冬麦区冬小麦新品种(系)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2014-2015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冬小麦品种(系)区域试验产量数据为资料,应用AMMI模型对小区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性最好的为农大3486、京农12-79,较好的有科遗4174、长6794、中麦93,较差的为航麦109、晋太102、众信7198;试点以天津武清、山西榆次、新疆阿拉尔、河北遵化、山西屯玉分辨力较高,河北固安、河北滦县、北京顺义、北京昌平分辨力较低。在对区域试验中品种(系)稳定性和试点的分辨力进行判定时,综合使用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两种方法,既直观又准确。  相似文献   

5.
选择了当前推广的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常规测定技术,对其部分生理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在群体根系活力、群体光合速率和物质运转分配等特性的变化上存在较大差异,此三种生理特性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不同品种间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的高低。大穗型品种平均单茎根系活力和单茎光合速率同小穗型品种相比存在较高优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黍子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个优质黍子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掌握各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抗病性、品质、产量等特点,筛选出内糜8号、晋黍8号、雁黍11号、榆黍1号等综合表现较优的品种,可在晋北地区推广应用。内糜8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793.10kg/hm2,蛋白质含量为16.0%,脂肪含量为4.2%,粗淀粉含量70.2%。晋黍8号折合产量居第2,为2685.16kg/hm2,蛋白质含量为16.7%,脂肪含量为4.4%,粗淀粉含量72.2%。雁黍11号折合产量居第3,2586.21kg/hm2,蛋白质含量为15.4%,脂肪含量为4.0%,粗淀粉含量71.7%。  相似文献   

7.
大田条件下,利用示踪技术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品种根系吸收活力空间分布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从返青到挑旗阶段在垂直深度20cm,水平距离0-20cm的土体内,大穗型品种78-3根系吸收活力的增加明显高于多型品种鲁麦14。以后,78-3的根系吸收活力的降低幅度也显著大于鲁麦14,其活力的绝对值低于鲁麦14。  相似文献   

8.
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品种: 多穗型品种济南16和大穗型品种鲁麦22, 在冠层 结构、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运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济南16上部节间相对较长 , 株高构成指数I值较大。 鲁麦22上三叶面积、 长宽比、 夹角较小。 济南16冠层 光截获大于鲁麦22, 而鲁麦 22 下层相对光强较大。 生育期内小麦群体光合速率的变  相似文献   

9.
硫肥对两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土壤有效硫含量15.8 mg.kg-1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硫肥处理对冬小麦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豫麦66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 kg.hm-2纯硫基施或基施与拔节期追施各50%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群体光合速率(CAP)、旗叶蒸腾速率(Tr),同时提高了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尤其显著地提高了旗叶净光合速率(Pn),延缓了灌浆后期Pn的下降。施硫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以60 kg.hm-2纯硫分基施与拔节期追施各50%处理效果最好。两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对不同硫肥处理的反应表现出差异,施硫对豫麦66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豫麦49。纯硫120 kg.hm-2处理的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低于其他硫肥处理。据此,作者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合理施用硫肥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引论在多年生禾谷类作物上建立的第一诱导和第二诱导概念,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小麦春化和光周期效应就是较一般情况的特例。目前,关于小麦春化和光周期效应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其结论一般为;低温的作用在于降低其它促进开花的限制因子的影响;温度对潜在产量的影响是在生长早期;当光期延长时,会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量结构小麦品种对缺磷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作物对缺磷反应的研究很多,但较少涉及到不同产量结构品种的反应差异,而这一点对于磷高效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大田试验分析了缺磷对产量结构不同的两个品种的影响及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缺磷较轻的条件下(Olsen-P 6.6 mg/kg,施磷P 30 kg/hm2),多穗型品种农大3291的产量显著减少,其原因是成穗数下降;中间型品种京9428的  相似文献   

12.
田笑明 《作物学报》1995,21(5):587-591
用9个冬小麦亲本按NCII交配设计配成2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2-F5世代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在世代和年份间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克草粒数(籽粒数/茎秆草重)、千粒篝,收获指数、每穗粒重和每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在不同世代和年份间表现基本一致,早代测定的可靠性高。单株粒重和生物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在F2、F3世代间相关性低,F4代以后明显增高,说明宜晚代测定配合力。在F4、F5世代间所有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子粒灌浆与同化物供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穗型品种豫麦66号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号相比,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具有明显优势,在花后0~30d子粒WSC含量较高,显示出子粒灌浆较强的同化物供应能力。豫麦66号旗叶WSC在灌浆中后期含量较低,淀粉含量在整个灌浆期均较低,表明大穗型品种同化物外运能力可能较强,流系统生理活性比较活跃。两品种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最大积累速率高,子粒灌浆速率亦呈现同样的趋势,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豫麦66号在子粒灌浆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和具有较大库容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及氮素调控效应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大田条件下,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及其氮素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豫麦66的旗叶叶绿素含量、PSⅡ潜在活性、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以及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等性状均优于多穗型品种豫麦49,且PSⅡ量子效率和光合速率在灌浆中后期具有明显优势,从而有利于豫麦66  相似文献   

15.
不同冬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不同作物品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而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照和CO2浓度。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非常有意义。试验于2006年3-6月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8个冬小麦品种在不同光照和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浓度响应的特征参数,在不同冬小麦品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冬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呈二次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参数对供水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不同的供水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参数对供水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处理下籽粒千粒重差异显著,旱区和灌2水的节水区的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灌浆中期灌浆速率等均高于灌4水区,从而千粒重高于灌4水区。不同品种籽粒灌浆的不同特性参数对供水反应不同,但灌浆阶段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粒重积累量的比例大体一致,约为0.21,0.61和0.18。说明参试品种的前中后期籽粒积累与灌水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常用亲本以及配组一代花药培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00个冬小麦常用亲本和它们的部分F1后代花药培养力的研究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都是可遗传性状。它们受不同的遗传基因控制,具有各自的遗传特性。杂种1代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具有明显的加性效应和杂种优势,而绿苗分化率则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随着冻、起总水量的增加或减少,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明显增加或减少趋势。叶片随着冻、起总水量的降低,在孕穗期前,向茎秆的物质转移比例增大,孕穗期后,其自身干物质积累比例下降幅度越大,相应地向穗部的物质转移比例也越大;当处理总水量超过900m^3/hm^2时,叶鞘干物质积累比例在春5叶时最大,而不足900m^3/hm^2时则在春4叶时最大;茎和穗子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始终保持上升趋势。不同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