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塑料袋(普通食品袋)对高梁进行不同天数的套袋处理,达到了杀雄的效果。统计不育度达80%以上。对套袋后的穗子进行授粉,F_1代统计杂种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长富2号”苹果为试验材料,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系统定量研究套袋栽培对苹果果皮特征、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套袋后,果实角质膜明显变薄。表皮细胞的大小及排列方式、机械组织细胞的大小及排列方式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外观品质,减少虫果率,但加重了日灼现象,同时对果实的内在品质有一定的负效应。与对照相比,套袋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降幅分别达6.55%、8.71%、10.34%。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越冬番茄果实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明确套袋对番茄果实生长发育、果实特性、果实品质及农药残留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品种JYK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材质果袋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套袋显著降低了番茄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减少了果实Vc、可溶性糖等物质含量,降低了果实的农药残留,加速了果实叶绿素的降解,但增加了果实含水量,促进了果实类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合成。番茄果实成熟时,硫酸纸袋、无纺布袋及塑料袋处理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分别比不套袋提高了8.2%、60.9%和41.7%,且不套袋和套袋之间番茄红素含量达到了显著差异。此外,套袋还可增加果实的单果重,其中以硫酸纸袋效果最佳,塑料袋和无纺布袋次之,三者分别比不套袋增加了15.34%、13.22%和9.02%,套袋与不套袋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套袋影响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但改善了番茄果实外观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   

4.
黄花梨果实套袋与冷藏的保鲜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梨园实施套袋技术和采用后实施冷藏,经贮藏126d检查,套袋好果率达95.1%,不套袋好果率为80.9%,且套袋梨果的外观品质和风味明显好于不套袋。  相似文献   

5.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2和BC1F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1F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1F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原济农2000长茄父、母本的5代套袋自交选配,育出了较原组合更优良的新一代杂交组合,两年日光温室(冬暖大棚)品比试验,平均666.7m2产量达12753.4 kg,比对照品种济杂长茄1号增产22.2%,病害指数仅为15.5,比对照减轻49.8%。  相似文献   

7.
香蕉果实护理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抹花、疏果、套袋等香蕉果实护理技术对促进香蕉提早成熟,提高品质、商品率和销售价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抹花、疏果、套袋;只抹花,不疏果、不套袋;不抹花、不疏果,只套袋;不作任何处理(CK)4种技术措施比较,最终得出香蕉套袋后可促进果实早熟达13天以上;抹花对香蕉提早成熟没有明显影响;但抹花、疏果和套袋措施综合应用后,可使香蕉产品优质果率达82.5%,平均销售价格比对照增加0.8元/kg;综合利润提高38.2%。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套袋苹果康氏粉蚧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康氏粉蚧1代若虫期或2代若虫期,用48%乐斯本乳油、52.25%农地乐、40%水胺硫磷、50%敌敌畏、3%莫比朗、40%速扑杀、25%蚧死净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使用葡萄套袋技术,可改善葡萄的外观品质,防止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残留、改善果实风味、提高果品质量。实践证明,经过套袋处理过的葡萄比不套袋处理减少发病达99%,减少裂果70%。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套袋苹果发生苦痘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主要由缺钙而引发。据统计,套袋红富士苹果平均发病率达20%以上,严重地块达80%以上,重病单果病斑达36块之多,使商品价值丧失、经济损失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观察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该病的防治技术,收到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套袋对艳红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套袋对艳红桃品质的影响,对艳红桃套袋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可滴定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好果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套袋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积累.但艳红桃经套袋后,裂果率和病果率明显降低,好果率提高了13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50%抗蚜威超微可湿粉剂防治套袋翠冠梨黄粉蚜,用3组不同处理,即I组套袋前3d、套袋后25d、套袋后48d 3次都进行了50%抗蚜威超微可湿粉3000倍喷药防治。II组只进行前2次喷药防治,III组进行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喷药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I组与II组、III组与对照相比都有极显著性差异,对套袋翠冠梨黄粉蚜防治效果最好的是I组,且这种方法减少了喷药次数,降低了农药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苹果生产套不套袋。市场差距有多大?河南省灵宝市寺河乡窝头村的果农说:“套袋苹果比没套袋的每公斤高六角钱,卖得快,很抢手。”作为农业部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项目区.窝头村果农去年尝到了苹果套袋的甜头:全村种植苹果1300亩,套袋1600万只,仅套袋一项户均就增收4.85万元。据介绍,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广水果套袋生产技术。苹果套袋率达40%左右,每年可为果农增收4.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1选育经过母本万04的选育:1997年春引入来自CIMMYT的群体13套袋自交S1,同年冬在海南选株套袋自交50个果穗S2。1998年春在万全选穗50个穗行,各套袋10穗自交,选出3个穗行S3,同年冬在海南加代S4,同时测配组合。1999年春加代繁殖种子S5,同时进行组合比较试验,同年冬在海南继续加代S  相似文献   

15.
<正>苹果套袋是当前果树生产上最常见的管理措施之一,给苹果套袋能防止病虫害、减轻污染、避免灾害损伤、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园经济效益。据观察,套袋的红富士苹果好果率达95—98%,不套袋的红富士苹果烂果率在30%以上,一些管理差的果园,烂果率在40%以上。套袋苹果的管理技术要点主要有:1套袋前准备1.1疏花:合理按间距疏花,中型果15-20cm,大果型25-30cm,选留花序,每花序留包括中心花在内的强旺花两朵  相似文献   

16.
王育峰 《甘肃农业》2006,(6):353-354
就果实套袋技术的发展历史,对我国苹果套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苹果套袋技术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如套袋前的管理,套袋易诱发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套袋、除袋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黔东西地区桃树桑白蚧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树桑白蚧在黔东南地区每年发生三代,以受精雌成虫固定在枝干上越冬。通过试验,在冬季修剪后进行彻底的人工刮除枝干上的越冬雌成虫和老树皮,其防效高于仅用化学药剂,对第一代若虫的防效达80%左右;用人工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防除越冬代雌成虫,对第一代若虫的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盾叶薯蓣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性状好的盾叶薯蓣群体内寻找雌雄同株,通过套袋、人工辅助授粉等手段,连续自交3代后,获得遗传基础相对纯合的品系5个。对5个品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10个正交组合F1代进行抗病性、生长势、产量等综合性状鉴定。结果证明盾叶薯蓣杂种优势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9.
对日光温室黄瓜进行了4种套袋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订书针法套袋速度最快,单瓜套袋历时仅为16.87 s,劳动效率较对照细铁丝法提高84.65%;嫁接夹法、回形针法劳动效率较对照细铁丝法分别提高72.10%、26.11%。在相同施药条件下,套袋黄瓜较非套袋黄瓜整体降低农药残留率为83.56%,其中腐霉利降低69.50%,嘧霉胺降低97.61%。  相似文献   

20.
"黄冠梨"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优质梨品种之一,其果肉细腻、果形端正、品质上乘,套袋生产的果实果面皮孔小、色泽佳,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在河北、山东、河南和辽宁等地大面积栽植,其中河北省栽培面积约1.5万hm2.然而,黄冠梨在成熟季节及贮藏期间,套袋梨果表面易发生果皮褐斑病(俗称"鸡爪病").该病害发病迅速,一旦发病,无法挽回,严重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河北省中南部黄冠梨果皮褐斑病发病率一般在20%~40%,高者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