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晖 《中国蚕业》2005,26(1):35-36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当前农村单家独户养蚕的实际情况,多年来我们通过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研究成功小蚕水缸二回育.所谓小蚕水缸二回育,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家庭水缸、米筛饲育小蚕,一日给桑二回,改变了以往用蚕室蚕具养小蚕和一日给桑4次的传统方法.这项技术的推广,极大地节省了养蚕设备的投入,解放了劳动力,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2.
王晖 《蚕桑通报》2005,36(1):54-55
为了适应当前农村单家独户养蚕的实际情况,试验了小蚕水缸两回育,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家庭水缸、米筛饲育小蚕,既利用了现成设备,又节约了劳力.  相似文献   

3.
雄蚕小蚕“一日二回育”具有省工、省力、节叶和节时等优点,很受广大蚕农欢迎。但雄蚕小蚕“一日二回育”对技术要求高,由于给桑间隔时间长,每回用桑量多,如掌握不好,易造成蚕座内湿气太重而影响小蚕体质,使大蚕在不良环境下发生蚕病而影响蚕茧质量。因此,在推广雄蚕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传统的蚕桑生产中存在着费工、费时,且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的难题,围绕着“省力、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开展小蚕(以下指1-3龄)每日1回育,大蚕(以下指4-5龄)每日2回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蚕每日1回育,大蚕每日2回育的方法,能显提高蚕工效,只要技术处理得当,产茧量、茧质、幼虫生命率等与普通充(每日四回育)无明显差异,而且有提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养蚕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养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为制约养蚕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省力化养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摸索,经大量的试验证明,全龄采用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根据小蚕的生理和塑料薄膜覆盖育能保持桑叶新鲜的特点,我们在一日二回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小蚕期( 1~3龄)一日一回育、壮蚕一日二回育试验,进一步提高工效、降低用工成本,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贵蚕三号,贵州省蚕科所家蚕研究室提供。1 .2 供试桑品…  相似文献   

6.
在小蚕片叶立体一日一回育的基础上,试验了平行串法小蚕片叶立体一日一回育,与立体一日二回育比,节约用桑3%,节约劳力36%,张种产量提高8.5%,还阐明了该法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1976年早秋蚕我们先在前进生产队进行小蚕二回育的试养,取得初步经验,中秋蚕在金塔大队全面推广,成绩良好,劳动力节省。二回育和普通育在饲养技术上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特殊性,掌握的要点如下: 1.温湿度与普通育基本上一样,但因复盖尼龙薄膜或防干纸,可比同龄期目的温度提高1度,  相似文献   

8.
秋期大蚕条桑1日2回育与当前蚕区片叶一日四回育的生产成绩一致,表明秋期大蚕采用条桑一日二回完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康县小蚕一日两回育及黑暗袋收蚁操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蚕一日两回育及黑暗袋收蚁技术是蚕桑生产上一项先进的实用技术.采用小蚕一日两回育,可以节约劳动力,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局面,节约桑叶,减少成本,小蚕个体开差小,发育齐一,体质强健,发育快,有利于小蚕共育的推广.黑暗收蚁袋是山东日照三德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齐健牌收蚁袋,它是小蚕共育专用用具,有1张和0.5张两种规格.  相似文献   

10.
进行秋期大蚕条桑一日二回育与当前蚕区片叶一日四回育的生产试验,结果成绩一致,表明秋期大蚕采用条桑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张永德 《四川蚕业》2007,35(4):43-43,45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专业经营组织不断增多,蚕茧生产的规模化和新的型式不断涌现,要提高蚕茧生产的效益,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蚕业技术体系。1建立与现代蚕业相适应的技术体系1·1桑园建设一是选择优质高产的桑树品种,探索科学合理的栽植模式,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土地的产量,增加效益;二是通过桑园化除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省力化管理有效利用劳动力;三是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新的桑园管理模式。1·2小蚕少回育探索小蚕少回育重点是解决桑叶保鲜和蚕儿换气的矛盾,同时探索每次给桑的数量程度和如何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广大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势变化,我市自1986年春蚕期在廿三里镇何宅村进行了小蚕水缸育的试验,经过五年的总结完善,逐年推广,现已在义东区和零星蚕区的大部分农户推广应用,受到蚕农欢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小蚕水缸育的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邓小娟 《广东蚕业》2001,35(2):47-47
由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立项资助,华南农业大学蚕业服装系研究人员经过近10年研究的“小蚕每日一回,大蚕每日二回平面育”于2000年底在广州通过了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改进传统的养蚕方法,变多回育为少回育,大大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既省工又省力,养蚕用工比传统的养蚕法节省30~40%,养蚕成绩与普通育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为了寻求一种较理想的小蚕饲育方法,经多次的试验,采用小蚕平面全叶育(下称全叶育)。这种方法,是在原来普通育的基础上,用全叶饲养,利用尼龙薄膜的保鲜作用,进行少回育,一般一令1—2回、二令1回、三令3回,这样、操作简单、省工,技术性不强,很受蚕户欢迎。从今年4月开始,我们在罗定县的太平镇、双角村开始试验,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一、小蚕全叶育的操作方法 1.选叶一般在早上趁雾水刚干采摘桑叶,要求叶色一致,叶位基本相同,一般一令蚕选择适熟偏嫩的叶子,二令选择适熟  相似文献   

15.
小蚕1日2回育是近几年蚕桑生产中的一项技术革新,也是养蚕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省力、省工、省成本,可以提高工效,提高经济效益的优点,是当前农村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好路子。我县从去年起开始推广,1999年已达到蚕种总量的30%。从生产实践来看,小蚕1日2回育的关键措施是保温保湿。春蚕期要达到一定的温湿度较易解决,只需要加温补湿就行了,但生产中往往会出现由于湿度过高而引起僵病的严重发生。我们经过多处试验和实践总结出这样一个经验:春蚕期小蚕1日2回育中使用弓型四角架,对控制僵病的发生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1 使用弓型四角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为节省劳力,经试验春蚕大蚕期改1日4回育为1月2回育是可行的,但夏蚕期气候,叶质,蚕品种等与春蚕期差异极大,是否可行?笔者于1996年夏蚕期,以“薪杭×科明”蚕品种为对象,用夏伐桑的疏芽和春伐桑的条桑,在5龄期进行1日2回育和片叶1日4回育对比试验,结果条桑1日2回育转片叶1日4回育见熟早,健蛹率高,全茧量、茧层率略高。但差异不显著,证明了夏蚕期采用疏芽或条桑1月2回育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省力化养蚕技术,我们在中国蚕研所杨仁政同志的帮助下,于1988年至1989年在双林区对小蚕平面每日一回育先搞点试养,后技术培训,在多点试养的基础上,进行小面积推广。一、一回育与普通育对比双林区推广小蚕打孔尼龙薄膜覆盖育已有5年历史,普及率已达25%。搞小蚕平面一回育,虽然有基础,但干部、蚕农思想顾虑仍很多,怕蚕饿死、闷死、潮死;怕蚕大小不匀,增加伏(?)蚕等等。为解除思想顾虑,我们选择一户养蚕经验丰富,能接受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蚕业生产的主力军越来越缺乏.家蚕饲养中技术性较强的小蚕期难以规范进行,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蚕农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是落实小蚕饲养技术要求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蚕业发展.笔者于2007年晚秋在江西省修水县征村乡洲上村进行雄蚕品种在农村的试养工作,将示范推广的雄蚕组织了小蚕共育饲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小蚕共育的实践和体会,归纳其主要管理和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传统的养蚕方式受到其它农村经济发展的竞争和挑战,特别是在小蚕饲育中,寻找一条适合饲养水平较低地区小蚕加温的恰当途径十分必要。为此我镇在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