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唐山市耕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山市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其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再加上水土流失、工业废物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自然灾害等直接影响了耕地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使得唐山市的耕地资源大量减少,质量严重下降。为此,就唐山市耕地资源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耕地非农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地区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建设所占用,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有效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探讨耕地非农化的动力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当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上。因此,利用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耕地非农化的内在机制,并根据其转换的内在机制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将黑龙江省县(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单元,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为标准分为5类;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GDP和人均GDP为标准分为5类.对耕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认为二者呈低度正相关,表明耕地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张玲  邓良基 《农机化研究》2006,(4):39-41,46
耕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耕地保护是社会经济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结合四川省雅安市土地资源特点及1959~2002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出导致雅安市耕地减少的两大主要因素:生态保护及城镇化进程;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及对策,为今后雅安市进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耕地保护现状,分析了耕地保护问题的成因,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视角出发探寻耕地保护质量提升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耕地资源流失态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态势和耕地流失的主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则包括城市化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滦南县城镇化速度的较快发展,城镇建设、道路交通、农村住宅、农田基本设施占用耕地的数量将逐年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用于非农建设的耕地将达到2万hm2。滦南县人口将达到65万人,而耕地面积却将减少到6.67万hm2,人均耕地资源将降低到0.1hm2,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2-2011年的统计数据,借助DPSIR模型,利用比较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阜新市耕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农业投入因子和政策因子是影响阜新市耕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关洁琳 《南方农机》2023,(22):42-4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非农化现象,为耕地的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耕地非农化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还会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影响。笔者通过文献对比法,围绕着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耕地非农化的时空特征、耕地非农化带来的影响、耕地非农化的管控对策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对于耕地非农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我国耕地非农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耕地非农化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明确耕地非农化的概念,发展耕地非农化遥感监测技术,重点关注耕地非农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基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前提,对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展开分析,包括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对贫困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促进效用,而耕地空间形态转型对贫困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对贫困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而空间形态转型对贫困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促进效用;耕地功能形态转型以及空间形态转型均对贫困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文章为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过程中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提供了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耕地数量的统计数据耕地、保护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基础,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数量变化与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数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数量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因此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政策的促进作用不太显著。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因此,应制定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这是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划定基本农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基本农田是耕地资源中最好的部分,具有较好的土地质量、交通条件、连片性及水利基础设施等特点;而现阶段基本农田划定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导致基本农田的划定随意性较大,从而使基本农田保护仅仅是量上的保护,缺乏质的保证。为此,从基本农田的特点出发,建立了划定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减少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时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为保证耕地正确地入选基本农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必然导致耕地资源配置发生变化.为了全面了解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泉州市为例,应用边际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耕地的转用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耕地转用效率出现波动性变化,并向着逐渐增长的趋势发展.最后,提出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耕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剖析了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耕地递减呈明显线性负相关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因子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内在驱动力,经济利益和有关土地政策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并指出保护耕地和确保粮食安全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及其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工业和城市建设日益扩大,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城市化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城市化”已成为21世纪初众多流行的新概念之一。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很多良田已被建筑物长期占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为此,针对目前我国面临的耕地不断减少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聚类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以西藏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针对西藏特殊环境,提出基于自然和社会适宜性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乡镇为聚类单元,以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综合适宜性指数、集中连片指数以及增产潜力指数为变量,考虑空间近邻关系,采用基于图论的SKATE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结果显示:依据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西藏自治区耕地后备资源最适宜、中等适宜和勉强适宜的地块分别占全区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98%、49.09%、22.93%;根据开发组合模型,将具有耕地后备资源的乡镇分为3个组合,分别为近期重点开发、中期适度开发及后期开发区域。此分区结果保持了区块间的近邻关系及行政区界的完整性,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划提供借鉴,同时为发挥农业规模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既是人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又是其活动的载体和基地。因此,建立科学的土地资源观,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策略:既要加强法律和道德建设,又要健全土地的评价制度;要正确地对土地资源进行经济核算,粮食和人口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基于TOPSIS算法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保护优质耕地、严格控制建设占用优质耕地的重要手段。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耕地资源安全的重要需求。以河北省清河县为研究区,立足于我国永久基本农田相关制度,借鉴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考虑耕地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和建设水平等方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指标体系,并引入TOPSIS算法对耕地综合情况进行分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永久保护区域、调整建设区域和重点整治区域的耕地由优到劣,整体上质量较为优越,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其中部分耕地需经过重点整治方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后备调控区域的耕地质量较差,地形起伏较大,耕作难度较高,投入产出比低,不宜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本文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引入TOPSIS算法对耕地优劣进行排序,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耕地保护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相关。为此.从耕地保护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出发,分析了耕地保护中的基本矛盾.并就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