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冯义龙 《南方农业》2009,3(4):77-77
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is Linn.),别名清饭藤、火炭藤、赤地利、川七等,蓼科蓼属植物。国内外广有分布,极耐水淹,为优良的消落带绿化植物,观赏价值极高,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别名水竹芋,竹芋科再力花属植物。原产美洲热带,我国华南地区有栽培,为优良的大型湿地挺水植物,观赏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及生态恢复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该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十分严重,面临着干淀的威胁。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如水量减少、泥沙淤积、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为维护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确保其生态的安全,提出了生态恢复方案和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白龟山库区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龟山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湿地及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白龟山库区湿地存在着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水体污染等生态退化问题,应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山水城市"建设、保护区生态旅游以及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加强湿地恢复。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中游典型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其湿地环境对于河西走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快黑河流域中游典型退化湿地的恢复进程,在黑河流域典型湿地退化区,开展了人工栽植芦苇、柽柳和封育生态恢复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栽植芦苇后第1年和第2年的盖度分别较栽植前平均提高了36.8%和49.6%;柽柳采用截顶(地上部分保留10~12cm)造林方式恢复湿地,截顶苗年平均高和地茎生长量较未截顶苗分别提高了67.8%和30.8%,柽柳采用平茬促萌技术可提高覆盖率16%~22%;围栏封育恢复湿地区较未封育区植被总盖度由45.7%提高到77.2%,平均高度提高了40.9%,地上总生物量平均增加了73.1%。  相似文献   

6.
艾比湖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河入湖口是典型干旱区湖泊湿地,也是艾比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威胁,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自2004年开始实施湿地恢复实验工程。选择未恢复区、恢复1年区、恢复3年区和恢复5年区,比较其水、浮游生物、植被、土壤及碳循环等生态特征,结合野外调查及试验数据分析,对其恢复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至2009年,试验区湿地水域面积比例增加,水质得到改善,植被群落呈正向演替,土壤达到中、轻度盐碱化土水平,水禽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土壤呼吸速率随恢复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由此表明,只要水源充足,精河入湖口退化湿地在恢复过程中经4~5年即可恢复到未退化状态,以恢复湿地水文条件为核心措施的湿地恢复方案具有可行性。研究对于干旱区其他类型湿地的恢复及生态功能的改善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及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湿地关注程度及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受损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尤其是湿地的植被恢复研究成为国际湿地学界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键问题。在回顾国内外湿地恢复研究的基础上,对受损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探讨了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尚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冯义龙 《南方农业》2010,4(3):13-13
<正>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别名竹篙草、黄毛草、金发草、蓑衣草、竹叶草、露水草等,为禾本科金发草属草本植物,产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其根系发达,较耐干旱,是优良的岩生护坡植物,同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包括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我国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是通过工程的手段进行生态恢复的典范。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应以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作指导,正确处理好人口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是系统工程方法,包括综合调查与系统诊断、模型开发与治理规划、防治体系与模式设计、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亟需开拓创新,创新是水土保持工作的灵魂。只有认真纠正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2种偏向,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针,把当地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与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潘树林  辜彬 《土壤》2013,45(2):366-372
以深圳市盐田港高速公路岩质边坡上历经十年的植被恢复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厚层基材喷附边坡、客土喷附边坡、自然复绿边坡不同生态恢复方式下,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植物多样性,土壤特性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恢复方式下,①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都表现出厚层基材喷附边坡>客土喷附边坡>自然复绿边坡的分布规律性;②经过生态恢复,边坡复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植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偏低,群落演替还处于初期的灌草植物群落阶段;③土壤特性同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正负相关关系.土壤速效氮与均匀度指数有极显著的正面效应,与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土壤全磷与均匀度指数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土壤有效磷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有极显著的负面效应;土壤全钾与丰富度指数有极显著的负面效应,与草本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土壤速效钾与均匀度指数有极显著的负面效应;土壤蔗糖酶活性与草本均匀度指数有显著的负面效应.提出了深圳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植物配置、工艺及工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对四川省遂宁市滨江路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滨河湿地生态设计的原则,提出一套适合其生态建设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南川柳(Salix rosthornii Seemen.),杨柳科柳属,为中国的特有植物,较耐水淹,是优良的湿地观花、观叶植物。目前,国内少有栽培。1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幼枝有毛,后脱落无毛。叶矩圆形至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亮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无毛;幼叶叶脉上有短柔毛,边缘有整齐的腺锯齿;叶柄长,先端有腺点;托叶偏卵形,或偏  相似文献   

13.
选择黄河口生态恢复前后的未恢复区(R0)、2007年恢复区(R2007)和2002年恢复区(R2002)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恢复工程对生长季湿地土壤无机硫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工程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硫含量。相对于R0,R2002和R2007土壤中的水溶性硫(H2O—S)含量分别降低46.7%和44.7%,吸附性硫(Adsorbed—S)和盐酸可溶性硫(HCl—Soluble—S)含量分别增加0.4%,116.0%和50.1%,29.1%,而盐酸挥发性硫(HCl—Volatile—S)含量在R2002下降8.0%,在R2007增加19.7%。不同恢复阶段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硫含量在生长季呈不同的变化特征,这一方面与不同湿地植物生长节律以及地上与地下之间的硫养分供给关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不同生态补水方式导致的环境因子,尤其是pH、EC和氮养分的变化有关。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的总无机硫(TIS)含量以及其占全硫(TS)含量的比例均呈降低趋势。湿地土壤的TIS储量整体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而这种降低主要取决于H2O—S、Adsorbed—S和HCl—Soluble—S的贡献,且以H2O—S占优(78%~80%)。研究发现,随着黄河口湿地的逐渐恢复以及每年冬季芦苇收割活动的进行,恢复湿地土壤中的无机硫养分逐渐趋于缺乏状态,长期来看将不利于维持湿地的稳定与健康。  相似文献   

14.
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区小流域恢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山区流域生态恢复的对象是山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目前国内已开展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实践过程、生态恢复的条件和目标,以及生态恢复的生态效应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对目前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世界银行正在宣传推广一种较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香根草.其水土保持效益较为显著,栽培技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对发展中国家农民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6.
太湖湖滨带植物恢复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太湖湖滨带植物的分布受堤岸及风浪的影响严重,植物恢复工程是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太湖湖滨带的特点,确定了植物恢复物种选择的原则:植物对生境的适应性、优先选择本地植物种、参照原有的土著植物群落结构进行植物配置、满足湖滨带功能需求、易管理及低维护。按照太湖湖滨带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的不同以及露滩情况,将太湖湖滨带共分为6种类型,即长期露滩-大堤型、间歇露滩-大堤型、无滩地-大堤型、有滩地-山坡型、无滩地-山坡型、河口型,并针对这6种类型湖滨带的退化特征,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植物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城市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对城市湿地的恢复模式、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评价理论与方法作了探讨,提出城市湿地的恢复模式包括自然恢复、低人工干预恢复、适度人工干预恢复和高度人工干预恢复,恢复措施通常包括工程措施、生态措施和管理措施,3种措施的有效结合可以加快受损城市湿地的恢复;受损城市湿地的动态恢复过程可以通过选择参照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潜力指数(RP)、恢复指数(RD)、恢复速度(RS)3项指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优化湿地植物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要人工湿地植物进行了优化组合,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可行性三个方面进行最优化。得出了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最优湿地植物组合。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是指为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去污技术由于具有建设运行成本低、能耗低,对氮、磷和COD、BOD去除率高,以及兼具美学价值等优点而渐受重视。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的概念及其类型,植物选择的原则,以期为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中的植物多样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为基础,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群落均匀度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对辽东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的几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多样性恢复效应研究表明:天然次生生态系统(天然栎林与撂荒地)的植物多样性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表现为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与之相反,表现为下降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次生栎林>撂荒地>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其中,退耕落叶松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指数高于连植落叶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