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调查衡阳市区观赏植物病害发生情况时,发现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的发生异常严重。2015~2017年,重点调查了衡阳市区的狭叶十大功劳的病害发生情况,并根据该病病原有性态的形态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显示:该病在衡阳发生普遍且严重,且发病严重程度逐年呈上升趋势,该病病原菌为多丝叉丝壳(Microsphaera multappendicis)。这是该病首次在湖南报道。  相似文献   

2.
亚麻白粉病又称亚麻粉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其有性态为二孢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是制约亚麻原茎和麻籽优质、高产的主要病害。1、亚麻白粉病症状亚白粉病在亚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初期在叶片、茎和花器表面产生零星的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和分  相似文献   

3.
白粉菌引起植物白粉病.为了掌握江苏省新近增加的植物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在江苏江苏省内对植物白粉病菌进行了调查,报道和描述了南京发生的江苏省新记录白粉菌,它们是:寄生在木芙蓉上的木槿生单囊壳、寄生在十大功劳上的小檗生叉丝壳、寄生在枫杨上的胡桃球针壳、寄生在苍耳上的苍耳叉丝单囊壳.考证标本由笔者采集并保存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菌种保藏库.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治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在充分了解其发病规律的基础上,对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调查,同时应用4种药剂对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在苏州全年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月上旬至6月中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是2个发病高峰期。在发病初期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进行药剂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正>病虫害防治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葡萄生产中,有许多病虫害严重影响葡萄的收益。1.葡萄白粉病1.1发病规律病菌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葡萄白粉病危害的叶片入寄主组织后,菌丝蔓延于表皮外,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1.2发病特点病原菌属子囊菌类钩丝壳属。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类粉孢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上或芽鳞片内越冬,来年  相似文献   

6.
<正>病虫害防治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葡萄生产中,有许多病虫害严重影响葡萄的收益。1.葡萄白粉病1.1发病规律病菌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葡萄白粉病危害的叶片入寄主组织后,菌丝蔓延于表皮外,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1.2发病特点病原菌属子囊菌类钩丝壳属。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类粉孢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上或芽鳞片内越冬,来年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严重的叶枯型病害,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该病的病原分为无性态和有性态,有性态学名为Setosphaeria turcica,称玉米大斑刚毛座腔菌,属于异宗配合子囊菌。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有性态的存在,但在实验室中可以诱导有性态的发生。在有性繁殖过程中,会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产生的杂交后代会出现新的致病小种或者扩大寄主范围。回顾了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态研究的历史,介绍了交配型鉴定的传统方法,并且得到了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研究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河南商丘地区的毛白杨白粉病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显微观察该病原菌无性和有性世代特征,初步鉴定为杨球针壳白粉菌(Phyllactinia populi);对该病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该序列与Gen Bank中杨球针壳白粉菌的同源性为99%。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黄芩白粉病的发病症状、病原种类及对黄芩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黄芩主产区采集黄芩白粉病病叶,通过病原菌无性和有性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甘肃省黄芩白粉病的病原菌为琉璃草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 cynoglossi),该病菌能引起室内黄芩白粉病,发病黄芩叶片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发病黄芩植株叶片总灰分、Zn、Mn、Cu、Fe、Ca、Mg、全P和全B的含量升高,而蛋白质、总糖、可溶性糖、全N、全K的含量降低。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琉璃草高氏白粉菌(G.cynoglossi)引起黄芩白粉病,明确了白粉病对黄芩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杏白粉病发病情况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杏白粉病在4-9月为病害发生期,其中5-6月为白粉病发生盛期,7-8月发病缓慢或停滞,且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对病原菌的室内鉴定结果表明,该病由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sp.)病菌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贵州烤烟蛙眼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为烤烟蛙眼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贵州烟区的烤烟蛙眼病病叶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对典型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从采集的病叶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1株菌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株菌株YC1110、YC1111和YC1112接种到健康烤烟叶片上,接种6 d后出现典型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证明3株菌株为烤烟蛙眼病病原菌。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3株菌株与烟草尾孢(Cercospora nicotianae)的遗传关系很近,且菌落及孢子等形态特征亦符合烟草尾孢。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在25℃、pH 7、光照条件为24 h全黑暗、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牛肉浸粉、培养基为番茄琼脂培养基(TA2)时产孢量最多;在25℃、pH 7、碳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蛋白胨、培养基为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和烟叶煎汁琼脂培养基(TA1)时生长最快。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4℃水浴10 min。【结论】引起贵州烤烟蛙眼病的病原菌为烟草尾孢。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引起云南省铁线莲叶枯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患叶枯病的植株上采集病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结合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大亚基(LSU)双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采用科赫法则进行验证。并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pH、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铁线莲叶枯病的致病菌为Spencermartinsia sp.,按照科赫法则接种植株的叶片均发病。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为其适宜培养基,生长最适温度为25 ℃,不同光照处理下生长不受影响,生长最适pH为6.5~7.5,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  相似文献   

13.
红掌炭疽病和叶霉病是危害切花红掌生产的两种重要病害。本研究通过传统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切花红掌生产中两种主要病害进行鉴定,并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从感病植株上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测定,通过ITS序列分析和比对,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红掌炭疽病的致病菌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与GenBank中查到的登录号为KC172072.1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同源性大于99%;红掌叶霉病系复合侵染,其致病菌为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Alternaria alternata,分别与GenBank中查到的登录号为KC880082.1和JX406531.1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同源性分别为96%和97%。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水稻霜霉病诊断特征为植株矮缩,叶片黄化、产生黄褐色条斑.利用显微镜检查染色病组织内的病原菌藏卵器和卵孢子,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该病原菌被鉴定为大孢指疫霉水稻变种.  相似文献   

15.
香葱灰霉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香葱灰霉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香葱灰霉病病原菌,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及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香葱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10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供试的9种碳源和11种氮源中,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粉;在pH值为4.0~12.0条件下,病原菌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5.0~6.0;病原菌在4~30℃均能生长,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5~25℃,25℃时病原菌菌丝不仅生长快且非常浓密,温度高于30℃菌丝停止生长;菌丝致死温度是52℃(10 min)。  相似文献   

16.
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侵染源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症状、病因、侵染源和防治措施。[方法]通过病原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观察和ITS-PCR检测分析,对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用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脲酸对烟柄喷雾或熏蒸装烟后的烤房,研究其对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病原鉴定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利用PSA平板采集烤房内外及烟叶表面的微生物,米根霉广泛存在于烤房内外的环境中,能在烤房内存活和积累成为重要侵染源。用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脲酸对烟柄喷雾或熏蒸装烟后的烤房,结果显示熏蒸法对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防治效果在62.62%~69.57%。[结论]为烟叶霉烂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侵染葫芦使其感染白粉病的病原菌,并鉴定其生理小种,通过种植葫芦材料,采集自然发病的葫芦病叶及分生孢子,显微观察感病叶片上白粉病菌的形态特征,克隆病原菌的ITS区并测序进行分析,在形态和分子水平证明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是侵染葫芦使其感染白粉病的病原菌之一。通过进行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作物的白粉病菌ITS区的系统进化分析,进一步说明该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并且通过种植13份葫芦科白粉病鉴别寄主,发现该生理小种为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近年来引起广西大棚厚皮甜瓜叶斑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孢分离法直接从罹病厚皮甜瓜叶片上分离病原菌,以离体叶片接种法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对致病菌的菌落、产孢结构、分生孢子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同时对致病菌的rDNA-ITS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病原菌形态特征与瓜类尾孢(Cercospora citrullina)基本一致,rDNA-ITS基因序列与瓜类尾孢的同源性达99%.结合病原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瓜类尾孢.[结论]近年在广西大棚厚皮甜瓜产区严重发生的甜瓜叶斑病由瓜类尾孢引起,该病是广西厚皮甜瓜上的一种新病害.  相似文献   

19.
 荞麦是云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荞麦白霉病严重危害荞麦的生产,研究从昭通采回的病样,经单孢分离,显微观察病原,明确其致病病原为无性态真菌的异形柱隔孢(Ramularia anomalaPeck),确定为荞麦白霉病,同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生长条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是一类对营养需求不高,对环境适应力强的病原菌。该病为昭通市首次报道。本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荞麦白霉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华常春藤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园艺植物。2009年秋,在杭州西湖风景区发现该植物发生黑腐病。该病害主要发生在9月至11月,植物感病后,首先在叶片边缘、叶柄基部和匍匐幼茎处发病,发病初期形成水渍状黑色病斑,叶柄感病后缢缩黑色坏死,在受侵害的叶片上出现较大的不规则形状的病斑,湿度大时,产生白色絮状菌丝,最后整根藤蔓枯死。田间发病中心明显,蔓延迅速,连片发病严重。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健交界处分离病原菌株,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壁薄、无隔、纺锤形到窄椭圆形,大小为(18~25)μm×(4~5)μm,平均为19.3μm×4.7μm;子囊双层壁,每个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无色透明、壁光滑,大小为(19~28)μm×(7~9)μm,平均为22.3μm×7.5μm。病原菌株的rDNA ITS序列长度为557 bp。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与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侵染中华常春藤的菌株被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de Not,无性型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Corda。致病性试验表明,中华常春藤是葡萄座腔菌的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