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波 《北方蚕业》2002,23(3):43-44
陕西省商洲区地处秦岭东段南侧,丹江上游,属暖温带气候,山坡面积大,光、热、水、气资源丰富,为栽桑养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1开县桑树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是栽桑养蚕的发源地,在开县也有上千年的历史。历来桑叶只是作为蚕的饲料,在21世纪以前,栽桑只为养蚕,远没有发挥桑树应有的优势。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养蚕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显示出它的局限性,比较效益逐步下降,所以栽桑作为养蚕的产业也正在逐年下滑。开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养蚕的历史最高峰,年养蚕达到7.5万张,逐步下滑到  相似文献   

3.
修水县是个老蚕区,群众栽桑养蚕有悠久的历史,蚕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为了认真总结群众栽桑养蚕的经验,进一步查清我县蚕桑资源的实况。我县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于七九年十一月中旬起,用了四十多天时间,组织了一批以各区社农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泾县位于皖南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传统的栽桑养蚕大县。现有桑园面积2 500hm^2,桑椹资源丰富,养蚕农户有1.6万户,年蚕茧及蚕桑多元化收入5 600万元,蚕桑生产是泾县蚕农家庭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蚕农改变传统的栽桑养蚕习惯,增加亩桑收入,泾县于2010年引进了叶果两用桑品种大十果桑,集中栽植在泾县4A级风景区桃花潭景区,种植面积有6hm^2。该品种一是成熟早、结果期较长,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古名泽州。1985年改为省辖市,包括城区、郊区、沁水、阳城、高平、陵川4县2区。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即为北方古老的蚕区之一。桑树品种资源丰富,1960年至1965年,原晋东南地区蚕桑试验场科技人员曾赴沁水、阳城等地考察,共采集到当地桑树品种资源30余份,从中选出黑格鲁、白格鲁等优良品种,供生产上应用。1976年后,长治  相似文献   

6.
宁南县属于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极利于栽桑养蚕,是蚕桑专家美誉的"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宁南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充分表明,蚕桑产业作为种植业中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长短结合好的产业,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优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六铁镇树基村的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通过栽桑养蚕脱贫致富,挤进了全县前50名养蚕大户之列,成为彝族同胞脱贫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浅论广西蚕桑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就如何将广西蚕桑资源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蚕桑资源的经济效益,改变栽桑养蚕的传统观念,挖掘其潜能,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问题展开简要的阐述,为促进广西蚕桑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桑叶食用开发利用意义"栽桑-养蚕-结茧-售茧-缫丝-丝绸"是我国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但随着近年来茧丝绸市场长期在低位徘徊,加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成本却逐年上升,导致传统栽桑养蚕的模式经济效益越来越低。在很多蚕区,桑园抛荒失管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此,打破这种传统的蚕桑经营模式,提高蚕桑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是开拓蚕桑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近年来,各地蚕区积极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一家一户自栽自养的蚕桑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让传统的蚕桑产业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问题.近年来,大丰市在草庙镇沿河村探索实践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规模栽桑、专业养蚕"的股份合作制栽桑养蚕新模式,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栽桑养蚕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差、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养蚕收益率低的矛盾,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对此笔者就该栽桑养蚕新模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提升蚕桑副产物的药物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自琼 《广西蚕业》2006,43(1):51-54
蚕桑副产物的药物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栽桑、养蚕、制种、缫丝和织绸过程中,除主要生产蚕种、蚕茧、生丝的丝织物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副产物:桑枝、桑椹、蚕沙、蚕蛹、蚕蛾和废丝等。通过对蚕业副产物的有效开发,使其在医药、保健、食品、化工、农业和饲料等领域得到利用,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资源的再生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桑叶饲料化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为桑属植物(Morus alba l.)的叶子,是栽桑的目的产物,在传统的蚕桑业中,只是用于饲蚕,功能非常单一。我国是蚕桑生产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桑叶资源,桑叶在我国长期以来也只是围绕获得蚕丝而作为养蚕的饲料,养蚕后的余叶资源基本浪费。尤其是在茧价下跌和养蚕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下,桑园里的桑叶更不能完全被利用,甚至出现弃桑、毁桑现象,致使丰富的桑叶资源白白浪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迅速普及我县栽桑养蚕事业的发展,寻找投资省、收效快的途径,去年以来,我们着手调查了解社员家庭栽桑养蚕的可能性。在广泛的调查中,发现在熟悉栽桑养蚕技术的地方,大多数农户都乐于栽桑养蚕。他们说,栽桑养蚕是一项收入稳定的付业,现在落实了生产责任制,养一期春蚕就可解决全年的水稻生产投资。把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3.
冬闲桑园间作莴苣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栽桑养蚕和蔬菜种植作为睢宁县特色产业来抓,如何在栽桑养蚕和蔬菜种植之间找到平衡点,达到双赢的目的,是农业技术推广者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疆蚕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工  李京华 《中国蚕业》2002,23(1):76-78
1 新疆蚕业概况 新疆蚕桑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维吾尔族农民素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和穿戴丝织品的习惯,这里气候温和、水利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栽桑养蚕,有着发展蚕桑的独特优势.在"八五"计划期间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蚕桑生产的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扩建了蚕种场、开劈建设了原蚕区,新建、改建了共育室并购置配备了养蚕用具,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养蚕基础设施,形成了蚕桑科研、教育、蚕种、缫丝、织绸、印染等完整的蚕丝产业体系,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5.
提起栽桑养蚕,人们就会想到我国以栽桑养蚕著称的江、浙。最近我们访问了山西沁水县端氏人民公社,在那里,一些由南方来的蚕桑技术人员和当地养蚕能手、基层干部,用大量的事实向我们说明:北方地区也可以和南方一样大量栽桑养蚕。  相似文献   

16.
阆中是一个老蚕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83年以来,我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蚕桑生产在富民兴市中的骨干地位,加大了发展力度.通过大育大栽,调整布局,改造劣桑.使桑树基础不断加强,良桑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桑叶质量和单株产叶量,增加栽桑养蚕的效益,1994年,我市把优良新桑品种繁育推广工作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项目来抓,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苏蚕业》2017,(3):38-41
栽桑养蚕从大包干之前的集体集中养蚕发展到大包干之后的一家一户养蚕,束必江作为大包干之后的盐城市大丰区第一批带头栽桑养蚕的典型户,连续养蚕37年从未间断,经历的桑品种、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茧丝绸市场行情的起伏变化,验证了栽桑养蚕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37年来,束必江完整记录了每年每季养蚕张数、蚕品种、张产茧、公斤茧价格、养蚕收入等养蚕数据,系统地反映了蚕业生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 养蚕季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质量和养蚕效益的高低,同时还影响到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的消长。 一、我县养蚕季次的历史与现状 解放前,潼南县与川东接壤的蚕区,桑树采用冬伐,靠川北的蚕区多为夏伐。年养蚕1-2季。  相似文献   

19.
大丰市在草庙镇沿河村探索实践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规模栽桑、专业养蚕”的农场化栽桑养蚕新模式,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栽桑养蚕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差、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养蚕收益率低的矛盾,取得有显著成效,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栽桑养蚕是武胜传统资源型优势骨干产业,鼎盛时养蚕曾发种达24万张,产茧500万公斤,蚕桑生产曾名列全省前茅,其四边桑栽桑模式在全省推广。近年来,为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抓住国家西部开发、东桑西移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